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今天起,小哥与大家分享资治通鉴的故事——三家分晋,为什么要选择资治通鉴呢?这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与史记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本书中,司马光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其实本书所蕴含的智慧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司马光

故事要从春秋晋国说起,晋国传到春秋末期时,晋国王室已经衰微,国家的大权被四大家族控制,分别是智、赵、魏、韩四个家族控制,其中又以智家最为强大。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不智家家主智宣子正准备选继承人,两个儿子智瑶与智宵中,选一个做下一任家主。智宣子好不犹豫选了智瑶,为什么呢?原来智瑶有五大优点:“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啥意思呢?第一、长得帅气,高大;第二武艺高强;第三、有文艺细胞;第四、能言善辩;第五、坚强有毅力、果断有行动力!这要放到现在,也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但是智家的长老——智果,却说:智瑶有一个致命缺点:不仁。不仁即没有仁义之心。智果断言,若选择智瑶为下一代家主,智家必灭。这可是很不留情面的话,但是智宣子仍然坚持自己想法,于是智果改换门庭,连姓氏也改了,以避祸。

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智瑶

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果然不出智果所料,在成为家主后,智瑶仗着家族势力和自身的才华,经常给赵家(赵襄子)、魏家(魏恒子)、韩家(韩康子)难堪,根本不把这三家势力放在眼里,手下人劝他注意,智瑶还洋洋自得。俗话说:上帝欲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智瑶继续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他公然向魏、韩两家要封地,魏、韩两家家主畏其实力,更想将祸水他移,于是答应了智瑶的无理要求。但是当碰到赵家家主赵襄子时,强悍的赵襄子直接拒绝了智瑶。这下捅了马蜂窝,智瑶胁迫魏、韩两家出兵,一起攻打赵家,并约定,灭赵后,平分原属赵家的封地。赵襄子也不是孬种,顽强固守晋阳达两年之久,直至智瑶用水攻,晋阳城破在即。

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一日智瑶巡视水势,魏恒子、韩康子为其驾车。智瑶感觉自己胜券在握,对着这两人大声说道:“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啊”身边的魏、韩两家家主听了这话,那是后背发冷,因为魏恒子和韩康子的封地附近,各自有一条河流。今天可以水攻晋阳,以后当然可以水攻......,此时魏恒子用肘碰了下韩康子,而韩康子用脚碰了下魏恒子,以示回应,两人于此电光火石间,达成一致。

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但这一切都被智瑶手下谋士絺疵看在眼里,回去后,便对智瑶说:“赵家灭亡指日可待,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韩魏二人却心事重重,看来他们是有二心,要早早做好准备。” 智瑶一听根本不相信,反而在见到韩魏二人时将这话说给他俩听。这真得是自信过了头。结果当然是韩魏二人从容应对了,但是这更加剧了这两人的担心,终于在一天晚上,赵家派使者找到韩魏二人,在说明来意后,赵、韩、魏三家一拍即合,约定同时起兵,反戈一击,智瑶毫无防备,于是兵败被杀,智家也灰飞烟灭,终于赵家逆袭成功,而这赵家就是之后的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而赵国在战国后期的强悍,似乎在赵襄子已经有所体现了!

从春秋时一个大家族的灭亡来看人性——来自资治通鉴的智慧

三家分晋的地图

小哥有感,《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两句生活中多有提及,然而真实之义却很少涉及,甚至曲解。曲解实及中华文化传承中大忌!这两句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取象类比”的精深智慧。通过天的运行恒久而强健,来说明君子处世之道当光明磊落,有迹可循,且有韧性,通过大地的滋养万物而不弃,来说明君子应有仁爱包容之心,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为君子,此两者缺一不可,若光有才华,而无仁爱包容之心,则才华不但无用,很有可能有害。君不见,二战中的希特勒,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却毫无人性,更谈不上仁爱之心,于是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伤害。而智瑶之流应是此类人物,只可惜智家祖先多世积累毁于一旦。现代商业社会偏于浮澡,人心不古,更有很多从商者,甚至企业家,直言商逐利,不违背法律即可,换言之,置良知于不顾,弃德行如蔽履。于是此等人,所用的人才也只重奇伎淫巧,并不在乎道德良知,这样一旦企业在危急关头,要靠谁来共度难关呢?这样与智家又何其相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