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为什么在全球互联网时代,几乎不见日本的身影?

蒲水人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日本是发达国家了吗?不是,日本是掉入了中产陷阱的国家。

日本最为发达是上世界80-90年代的时候,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第二大世界经济体。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以为日本要成为发达国家了。

但是,日本的房地产的泡沫戳破之后,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日本的经济衰退。即使到现在,日本依然没有缓过来。1995年的时候,日本的GDP已经是5.45万亿美元了,到了2017年,竟然倒退到4.87万亿美元。

所以,日本是发达国家吗?不是,这不过是准发达国家而已。英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是因为本身老牌的发达国家,凭借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搞起来了,底子好得很。但是,日本完全是靠二战之后的工业发展起来的。

在二战之后,日本在轻工业上获得的进步举世瞩目,加上房地产泡沫才能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经济失去了活力。

经济失去了活力,很难孵化出先进的行业。而且,日本这个国家十分讲究辈分。所以你发现很多日本企业都是墨守成规的,因为日本的领导具有很高的话语权。对于互联网这种新企业,日本自然是会慢一拍。

不过,日本也有一些有眼光的投资者,你看阿里是我们互联网行业的龙头。日本的软银集团是阿里的最大股东。

不过,总体上说,日本的轻工业发展很强势,基础真的非常好。但是在互联网这些新行业上,日本真的没有多少声色~


太平洋电脑网


不仅仅是日本,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大的互联网公司,

造成这个现象是由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决定的,信息技术跟制造业和农业不同,满足一个国家的工业品和农业品需要许多的工厂,许多的耕地,以及大量的从业人员,但是互联网产业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一个社交软件,一个购物网站从技术上服务全世界毫无障碍,而且互联网产品存在着适用人数越多,价值越大,这造成了互联网公司赢者通吃,根本没有第二名的生存空间,

比如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虽然排名第二,但是活的也不错,但是互联网行业不存在这个情况,某一个商业模式只有一个成功者,阿里和腾讯模式有没有跟他们相同模式排名第二的公司?

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世界,包括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绝大多数源自美国,也是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因此美国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导者是水到渠成,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加上某些技术性原因,造成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独立发展,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模仿美国的模式,

这自然造成了下张图片的结果,全球前20名互联网公司,美国11家,中国9家,



万事皆空70


这不是日本的问题,欧洲也没有。不服气给你十秒时间,说一个著名的德国互联网公司,赶紧想。有没有?想的起来没?

日本互联网不行就是不行,不要因为它是日本,所以它互联网不行都要吹一波。吹的中国人也尴尬,日本人也尴尬。

这是日本的app store排行榜


看到画圈的两个了么?一个是抖音,看到没?

所以抖音不一定能让日本崛起,但是抖音可以去占领日本市场啊。日本人不服气自己也做个抖音嘛。

再看付费榜,这可是真金白银


看到熟悉的脸了没?“荒野行动-东京决战”,那家公司?网易。

以我看到的日本铺天盖地的广告,网易必然还会利用《第五人格》照样在日本撸钱。

这不是第一家中国公司跑到日本大赚特赚了,上一个是《碧蓝航线》,还有《崩坏学园》,再上一个是《奇迹暖暖》,反正我也不知道日本人口味怎么这么独特,喜欢这类游戏。

这可是日本,这可是当年号称游戏王国的日本。


还有一个是paypay,paypay排名日本第一,这个公司到底做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呢?

看看新闻啊

日本巨头扎堆进入移动支付
日期: 2018/12/06 16:03 阅读: 174
由日本雅虎(Yahoo)与软银共同推出的智能手机二维条码支付服务“PayPay”,从12月4日起到明年3月底,展开总回馈金额达100亿日元的推广活动。
这100亿日元由PayPay全额负担。活动期间,用户使用PayPay进行支付,其账户就会收到支付款项20%的回馈款。每人每月回馈上限5万日元。另外,有大约1/40的几率,可以获得当次消费全额免费的中奖机会,回馈金额上限为10万日元。此次推广活动,在回馈金额累积到100亿日元时,将提前结束。

这是什么?日本支付宝。

这个日本版的支付宝刚上线,于是就


看得出来吧,12月8日,也就是昨天的新闻,说用不成,为什么用不成?

被爱立信坑了,爱立信公司的通用交换机中的软件故障造成了这次事故,不但是日本,还有英国越南等11个国家都出现这个问题。

这就是日本的现状。

paypay是由日本雅虎和日本软银共同推出的,属于成熟公司推出来的


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规矩的地方,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非常注意流程问题。

注意流程好不好?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太好了,所以今天日本的汽车业非常强势,丰田本田卖到全世界。

对于新产业来说,比如说互联网,一共也就20来年,对于互联网来说,哪来的什么“流程”,什么“秩序”?今天的秩序,今天的流程,明天就变成了“守旧”和“落后”。

关于日本保守的问题可以说上很久,比如说在日本公司的职员不敢去推动创新,也没有动力去推动创新。

日本的天使基金也不够活跃,对待创业者不太友善。

对于盈利要求过于苛刻,缺乏前瞻性的眼光。

对于美国互联网公司过于亦步亦趋。

等等等等。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很难说是某一个问题引发的,这问题不仅存在于日本,连欧洲也是这样,最近印度的互联网倒是搞的风风火火的。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为什么在全球互联网时代,几乎不见日本的身影?

首先,必须要承认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我也去过日本很多次。我给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日本目前还是比较喜欢用现金付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日本人钱包都很厚的原因。而并不是说日本技术不成熟。只不过是消费时代不同。

第二,互联网毕竟是属于服务业,就像有些答友说的,美国有11家,中国有9家。而且日本是比较喜欢用雅虎浏览器来搜索的。目前也逐渐有很多人越来越喜欢用谷歌浏览器。所以,日本只要享受这个服务业就好。

第三,相信大家还没有忘记中兴的事件吧。那次事件中,有很多文章系统地描述了日本的制造业的先进。那其实也就充分反映了日本的实力,毕竟用手是上不了互联网的,还是需要硬件设施来,而日本就在硬件设施上,技高一筹。连欧美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第四,日本的每一个科技发展的进步,都是要先考虑伦理和法律,而不像我们的某度和莆田系那样。

欢迎大家探讨。


本来世界观


20年前的今天,日本曾是世界互联网的中心。那个时候,日本电信运营商第一次推出了移动上网模式,虽然网速慢,但确实将移动互联网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日本上网模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也可以下载音乐,日本的I-MODE模式,第一次将“通话手机”进化为“信息手机”。


然而在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20年间,日本互联网似乎还是徘徊在原地。适应了国内手机APP的快捷生活,在日本你就会感觉到日本互联网是多么落后。它们没有社交网络巨头,没有电商网络巨头,没有出行网络巨头,虽然日本人也在用类似的APP,但都不是日本本土公司提供的。日本互联网之所以发展到如今,和他自身的关联还是密切的。

日本人的性格使然。日本人讲究工匠精神,做事情慢工出细活,所以才会诞生索尼,松下,本田等“横行世界”的公司。而互联网讲究胆大,快速,更新,这和日本人骨子里的保守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所以在这样一个“以快为王”的领域,日本人的过度钻研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日本在相关方面缺少需求。比如说日本的出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出行模式已经很完善了,他们出门就有公交和地铁,班次也非常密集,这个时候你还需要滴滴吗?当然不需要了。正是由于日本社会的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水平高,所以相当限制日本互联网公司的发展。

另外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围绕着中国的一亩三分地在打拼,比如百度,滴滴等。而美国互联网发展起来是因为占到了互联网经济的先机。日本和中国,美国相比,两个优势都没有,后发制人就更难了。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不仅是日本,还有欧洲,同样作为发达经济体,都没有在互联网时代崛起,我们看一下,世界前十的互联网公司都被中国和美国所瓜分,那么日本和欧洲作为发达经济体,在技术方面是具备一定的潜力的,为什么没能够产生大企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它一方面需要依赖于基础设施,这方面发达国家都没有问题,所以非发达国家也没有建立起真正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而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是非常多的,具备了互联网成功的基础。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具有寡头垄断的特征,因为互联网的边际成本是随着参与人口的递增而递减的。实际上服务10亿人和服务5亿人,在成本上的差别并没有很大,但是收益就差很多了。这又反过来增加寡头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互联网的参与人口越多,效率才会越好。


反观欧洲,虽然人口是足够了,但是语言和各种制度不统一,而欧洲又是属于英语体系,一旦美国率先成功以后,就迅速在欧洲扩展,当地也就没有机会了。而日本的总体人口太少,而且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口是保守的,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在行业扩展的时候会慢得多。


以股易金


我只是在日本呆过几年,也不是什么编缉、记者,我只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所以我不希望受到网络成员的攻击。我认为日本不发展互联网,就那么几个原因。l.从日本的性格来讲,日本人的血型大部是A型,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导致不喜欢互联网产业这种投机取巧的东西。骨子里喜欢保险,做事按步就搬,所以日本人血液里早把自己定位在传统制造业国家。

2.日本人口少,玩不起。日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传统的实业上,在日本人眼里,搞互联网没什么必要,日本人很擅于总结失败的经验,自从日本吃了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亏,20年日本DGP没什么増长, 加上心里也认为互联网产业也是玩虚的,没有实实在在为科技和经济进步做贡献,所以日本限制互联网领域发展。

总之日本的国情、民心,加上日本人的性格,决定了日本搞不起互联网产业。所以那些中国用了支付宝、微信等,我看也只有在中国比较行得通,在日本也仅用于方便中国人结帐这个功能。








光影自赏


对这个问题做了回答之后发现篇幅还不小,索性整理出来一篇文章发了。篇幅过长这里只发了大概,想了解详细内容的可以去文章查看。

确实相对于日本在制造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多家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而言,日本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出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也远远不及中国。最明显的对比应该就是中国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种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开始进入无现金社会。所以从我们的角度看,还在使用现金的日本就落后了,甚至给人感觉不处于同一时代。

首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难做到全面的回答。很多同学和专业人士主要是从互联网行业本身探究了原因。但是我个人认为日本社会的特性对这件事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互联网行业本身。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一下分析吧。

1.需求大部分被满足,留给互联网的创业空间不足

日本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建设和各行各业都高度发达,再加上日本向来善于抠细节,又极具服务精神,各行各业的服务做的细致入微,面面俱到。需求很大程度被满足,行业和模式也不存在较大问题,没有留有多少空间。这也是很多人认可的一个原因,认为日本实体过于发达,打压了互联网的创业空间。

2.创业氛围不足

日本除了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因为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生了一批著名企业家创立了一批知名企业之外,现在的日本并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不管是现实的产业构成也好,国家和国民的意识也好,制造业才是日本的立国根本是普遍认识。就像国内的实业家曹德旺,董明珠,宗庆后看不起互联网企业一样,你想让有着深厚制造业基础,对制造立国根深蒂固的日本社会突然转向互联网并不容易。

3.创业配套(资源)不足

日本就缺少类似中美的融资环境,创业企业的融资没那么容易。在日本网站查了一个数据,2015年VC投资金额美国是590亿美元,中国是390亿美元,而日本仅为12亿美元。

4.个人创业意愿动力不足

从国民性而言,泡沫破裂之后的日本国民普遍希望稳定,不愿挑战有风险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

相比创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言,更多的日本人则会更偏向从事稳定的职业。虽然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也开始动摇,但是在一家公司从一而终还是大多数日本人的选择。

5.市场自由竞争

日本市场是相对开放的,第二点也提到互联网在很多领域的应用都是原创于美国公司,而日本人对美国的或者说外国的互联网服务并不抵触,所以当有拥有先发优势的美国公司到了日本之后,并不会给日本本土创业公司机会。所以当Youtube,Facebook,Twitter进入日本之后,很难有日本同类创业公司出现。

6.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认可

开始靠烧钱补贴用户抢占市场,期望有一天熬死对手独占市场,谁知有一天垄断市场之后才发现还是不盈利。或许互联网的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不被日本人认可。

7.法规制约

互联网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应用,必然会出现跟现行法制法规相抵触的情况,这个不只是日本,全球都有这个问题。但是国内相比日本而言更懂得变通,灵活应对。

同样的问题在日本可能并不会这么轻松,效率也不会有这么高。对于向来遵纪守法的日本人来说,如果是违法的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会考虑去做。

8.创业成功的榜样互联网公司少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相比美国的Google,Facebook,Amazon,中国的BAT,日本大到能起到榜样作用的互联网公司太少。

互联网公司在日本相对于丰田,索尼这些日本知名的制造业公司而言存在感低,也是日本互联网创业氛围不足的原因。很多日本大学生终极目标就是进入一家大公司而不是选择创业。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欢迎指正评论!


日本杂谈


《日本体制僵化,社会死气沉沉》

……在日本社会,存在另一个社会诡异怪象,为什么没人关注?……诸位见过几位年青的日本企业家?见过多少年轻的知名高级工程师?

……互联网企业的主力军,大多是年轻人!日本有么?

……日本社会不仅老龄化严重,而且人才晋级体制僵化!在各大企业当家的几乎都是些“糟老头子”!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还有创新能力么?

……不要认为日本这几年收获了几枚“诺贝尔奖章”就以为日本还在进步!那是二三十年的老底子!

……日本确实是失去了二十年!

……日本只有“老帅”,缺乏“少帅”!


花果山人家Zy


部分赞同题主的提问'因为互联网技术分为2种,科学互联网的和应用互联网,你所见到的大多是应用互联网。而中国在这方面确实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日本在基础科学任然保持着优势,应用互联网的发展本身是速度决定的。在这个行业里没有长尾市场,只有一家通吃,这和传统行业区别在于,互联网只有最后一家或者少数几家公司存在,根本原因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互联网公司的规模趋于后面边际成本约小。二是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当年中国国家网络筑起高墙时,却无心插柳造成了中国国家互联网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寡头之争。中国市场,外国互联网公司进不来,无异于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圈起来保护了,这对于早期互联网公司来说,可以免受市场竞争和国外巨头打压的困难,而中国人口众多,人口结构年轻化,更是互联网公司成长的沃土,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自己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腾讯,阿里疯狂发展,这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于中国国家人口多,市场大,整体来说基本和全世界的网民市场不分伯仲。当保护墙打开,国外企业已经看到的是庞然大物,不可撼动。

而日本,欧洲基本上,政府没做多少干预,所以美国公司凭借独特的创意,先发优势和执行力。基本拿到了互联网巨头的第一张船票。美国巨头在其他国家市场无所匹敌,本土企业基本被掐死在摇篮里,包括日本。而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他们则表现的水土不服,这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天敌,而政府的支持,人口基数的肥沃,本土企业风口发育,最终形成了中美两国互联网寡头的格局。说实话不得不佩服国家的先见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