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培
這又是一個討罵的回答。
我覺得《西遊記》師徒四人中,孫悟空是最多餘的。
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看完《西遊記》通篇的朋友都知道,唐僧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被妖怪吃掉的。
所以,少了孫悟空,唐僧會更快的遇難,會更快的被捉,也就不會有什麼“三打白骨精”,“三調芭蕉扇”這些耽誤時間的事情發生了。
那時,唐僧的引路人“觀音菩薩”會及時顯靈,收了這些妖怪,保唐僧一路西行的。
其二:孫悟空就是一個惹禍精。
從唐僧收了他,沒幾天就到“觀音院”主持的面前,顯擺寶貝袈裟開始,他就一發不可收拾。
到了“五莊觀”甚至把地仙之祖鎮元大仙都給惹毛了,還跑去三島求方,最後還是要靠觀音菩薩才救了他們。
其三:孫悟空每次提醒唐僧,唐僧總不會當回事。
在“三打白骨精”的那段,孫悟空畫地為保護圈,可是唐僧根本就不把孫悟空的囑託當回事。
孫悟空說紅孩子是妖怪的時候,唐僧也不聽,自以為是這只是一個可愛的小孩。
孫悟空勸唐僧不要進“小雷音寺”,可是他堅持己見,就是不聽。
其四:雖然孫悟空在師徒四人中出力最多,但卻是最不受待見的。
唐僧只是把孫悟空當成降妖除魔的工具,他只有在被擒了之後,才會高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最喜歡的徒弟還是豬八戒。
至於沙和尚,那是苦勞力,沒功勞也有苦勞的。這樣的老實人,唐僧也喜歡。
而孫悟空雖然救了唐僧無數次,但每次他覺得不和他心意的時候,唐僧總會念起緊箍咒,一點兒不顧忌師徒情分。
其五:唐僧曾多次要趕孫悟空離開。
唐僧前後三次,要把孫悟空趕回老家去。
第一次是打死了幾個強盜,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第三次是“真假孫悟空”。
這也說明了其實在唐僧的心目中,這個取經團隊裡並不需要孫悟空的存在。
孫悟空其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去掉孫悟空!
唐僧高興,豬八戒高興,沙和尚高興,只有觀音菩薩不高興。
早晨從下午開始
唐僧師徒歷盡千難萬險,走了十萬八千里,才取得真經。有人說用得著這麼麻煩嗎?讓孫悟空翻一個筋斗雲,比高鐵還快,多省事。這顯然不行,西天取經,要的是一個“誠”字,方能普渡芸芸眾生。這十萬八千里路,師徒四人必須走完全程。
問題來了:真有必要師徒四人(實際上是五人,還有白龍馬)一起取嗎?開除一個人,他們還能西天取經嗎? 那咱們來看看,在唐僧、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馬悟蹄”中,開除哪一個,不會影響西天取經?
取經團團長是唐僧。有人說唐僧多餘。遇到困難除了哭鼻子抹眼淚,還會個甚!最可惡的是唐僧偏聽偏信,經常被妖怪哄得團團轉,沒事就給悟空念緊箍咒,親者痛、仇者快。
開除唐僧?有很多人不答應,比如如來佛、觀世音菩薩、千古一帝李世民。如來佛和觀音要給東土大唐傳送真經,非金禪子轉世的唐僧不可。何況,唐僧還是觀音化成老和尚親自點的將。李世民得位不正,沒少心虛(所謂唐宗宋祖,不過是竊取隋文帝楊堅、周世宗柴榮的果實,應該是隋祖周宗)。基於此,李世民急需唐僧做這件臉上貼金的形象工程。
如果開除唐僧,如來在大雷音寺一看,來的不是唐僧,自然也就不會傳經了。在女兒國曾出現過這種可能,唐僧留下,師兄弟幾人去取經。所以,唐僧是萬萬開除不得的。
開除悟空?唐僧嘗試過。三打白骨精時,唐僧就中了白骨精的計,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了。結果呢?兩個混吃混喝的笨徒弟,牛皮吹破後,被黃袍怪整得七葷八素。如果沒有孫悟空保駕護航,唐僧早就被江湖各路妖怪煎炒烹炸做成美食了。或者被好色的琵琶精、金鼻白毛老鼠精強行咪西了。你看各路妖怪,除了黑熊怪等少數不識相的,或是山洞裡沒見過世面的土妖,哪個見著孫悟空不害怕?有孫悟空在,唐僧就能平安到達大雷音寺。
唐僧和孫悟空,是取經團隊中最不能開除的。
那麼,豬八戒是否可以開除?這傢伙是“被迫”取經的,要麼畏難,要麼撂挑子回高老莊,多是負能量。豬八戒的本事只能打打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的小妖怪,武力值稍強的,豬八戒就要獻醜。豬八戒好吃懶做,又非常好色,取經路上沒少給團隊惹麻煩。到了西天之後,如來封他當個淨壇使者,沒出多少力的豬八戒竟不高興。
開除豬八戒,是皆大歡喜的。至少豬八戒“本豬”非常高興,他可以回高老莊,和高小姐生幾頭小豬了。但是,想必你也注意到了,取經團隊全是男性,路上生活非常枯燥。豬八戒油嘴滑舌,擅長插科打諢,活躍氣氛。換了你取經,你在手機裡會下載《竇娥冤》、《楊乃武與小白菜》等悲劇,或是一本正經的說教類節目,還是逗人捧腹大笑的《歡樂喜劇人》?答案不言自明。開除豬八戒可以,代價是死寂的取經路。快樂,也是生產力。
算來算去,沙僧最多餘了。老實巴交,悶葫蘆一樣的人,最不討女生喜歡。不像豬八戒,在師徒四人誰得女性芳心的評選,高居榜首。沙僧的本事和豬八戒差不多,而且主要是扛包的苦力,他這個活,不要說豬八戒能幹,小白龍也能幹。
開除沙僧?唐僧不答應。看得出來,唐僧最寵愛豬八戒,但最尊敬沙僧,他們的關係亦師亦友。關鍵是豬八戒取經意志不堅定,時不時給團隊埋顆暗雷。沙僧的忠誠,甚至比唐僧還要高。唐僧在女兒國動了凡心,差點就留在女兒國當上門女婿了。這種情況,在沙僧身上是看不到的。可以說,孫悟空回花果山,豬八戒回高老莊,唐僧留在女兒國,小白龍回西海當三太子,只有沙僧,會義無反顧地挑起重擔,獨自西行。
這份意志與堅持,真的讓人感動。
最後的結論:開除白龍馬最合適。西海龍王三龍子變成馬供唐僧騎,本就是一種懲罰。唐僧缺這一匹馬嗎?當然不缺,到哪弄不來一匹馬?再說小白龍的功夫,未必高得過豬八戒和沙僧。一路上降妖除怪,孫悟空主打,再加上豬八戒和沙僧兩個幫手,足夠了。
不過,要開除白龍馬,豬八戒肯定不高興。豬八戒會揪著唐僧質問:師父,為什麼開除的不是我這個取經團隊最大的害蟲?天理何在!
唐僧:……
地圖帝
孫猴子是最多餘的。不是我譁眾取寵,可以從他的態度和能力兩個方面分析下。
態度問題。唐僧在這個西遊小團隊裡相當一個部門經理,幾個徒弟是他手下的員工。孫猴子呢,仗著自己本事大,不把領導放在眼裡,經常跟他對著幹,搞得領導下不來臺。領導是要面子的,他眼裡最討厭這種自以為是的員工,看著有點能力的份上先忍著,等找到合適的能替代你的人,立馬把你幹掉。沒了你孫猴子,還有二郎神,照樣斬妖除魔,保我西天取經。
能力問題。都說孫猴子牛逼,大鬧天宮,大鬧龍宮,大鬧地府...把神魔兩屆攪得天昏地暗,而實際取經路上,有多少麻煩是他獨自搞定的呢?
首先做個統計,書上寫的九九八十一難,但是把“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這些湊數的、跟他無關的刨去,真正遇到妖怪滿打滿算三十五次而已,而孫悟空參與了其中的三十三次,而這三十三次中,向天庭求助高達二十五次!詳細記錄:
1.鷹愁澗遇到小白龍,向觀世音求助一次;
2.黑風山遇到黑熊精,向觀世音求助一次;
3.流沙河遇到沙悟淨,向觀世音求助一次;
4.五莊觀推倒人參果樹,向觀世音求助一次;
5.烏雞國為救死去的國王,向天庭求助一次;
6.號山遇到紅孩兒,向觀世音求助一次;
7.通天河遇到靈感大王,向觀世音求助一次;
8.金兜山遇到獨角兕大王,向天庭求助四次,向西天求助一次;
9.真假美猴王,在觀世音求助一次,向天庭求助一次,向西天求助一次;
10.積雷山遇到牛魔王,天庭和西天聯手主動派兵幫忙一次;
11.小雷音遇到黃眉怪,向天庭求助一次;
12.獅駝城遇到青獅白象大鵬鳥,向西天求助一次;
13.陷空山遇到老鼠精,向天庭求助一次;
14.滅法國,觀世音主動通風報信一次;
15.鳳仙郡,向天庭求助一次;
16.竹節山遇到九靈元聖,向天庭求助一次;
17.青龍山遇到三隻犀牛,向天庭求助一次。
以上,共向天庭求助12次,天庭主動幫忙1次;向觀世音求助7次,觀世音主動幫忙1次;向西天求助3次,西天主動幫忙1次,共計25次。也就是說孫猴子自己搞不定,求助率高達76%。你不是牛逼麼,你不是挺橫麼,關鍵時候怎麼拉稀了?
綜上,刨去主觀因素,個人情感,像孫猴子這種能力一般脾氣還很大的員工不開除難道留著過年嗎?
業餘歷史研究者
我是七哥
個人感覺,豬八戒是最多餘的。
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唐僧作為師父,品行端正,讓大家堅定意志,跋山涉水,度過難關,這是老闆的角色;
大師兄孫悟空,能力超群,是屬於能臣干將,這是做事的重要幫手。一個國家富強,乃至一個家庭的興盛,都指望這樣的高手來帶路,重要性自然不用說;
三師弟沙和尚,雖然話不多,本事也稍差點,但為人踏實能幹,勤懇老實,是做基層的一把好手,也是難得中堅力量。一個團隊裡,沒了這樣的老實人,實誠辦事,那這個團隊,也遲早要垮臺。
那二師兄豬八戒呢?
在我看來,豬八戒就屬於那種混江湖的人,本事也有點,性格還行,糊弄人,交幾個朋友也還行。
平常做事,也馬馬虎虎,小錯不斷,貪婪,懶惰的習慣,大家也當做一個揶揄的笑料,調節下大家的情緒。
但關鍵時刻,豬八戒就是不太牢靠的人。大家最熟悉的那句話,“收拾行李吧,大夥散了,我會高老莊得了”,就是豬八戒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師傅被妖怪抓了,沒了主心骨,豬八戒的本性就暴露了,只想自己開溜,回家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我覺得豬八戒這個角色是多餘的。對一個做事的團隊,西天四人取經,這樣重要的事情,大家不能勤勉做事,踏踏實實幹,都像豬八戒這樣插科打諢,那一輩子都難取到經。
我這話一說,可能不少人要反駁我。
但我也把話先說了,《西遊記》作為小說,本來就有娛樂觀眾的意味,而為了更好吸引讀者,才加入豬八戒這樣一個插科打諢的角色,多少也有點加彩蛋的意思。
不然一個勤勤勉勉,老實巴交的西天取經故事,也沒多少人會看。
但也正因為有了豬八戒這個角色,才讓大家感受到一些樂趣,對他的印象也就越深刻,覺得這個西天四人團隊,不能少了豬八戒。
其實不然,那只是大家習慣了豬八戒的插科打諢,往往對他的事情一笑了之。但大家仔細想想豬八戒的做法,為人,不難發現,豬八戒在這個團隊中,就是一個多餘的人,基本就是混江湖的,負責搞笑娛樂的,正經事不多。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轉發!關注我,每天帶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認知!價值思考,偶爾娛樂
歲七夸父
幾部經書而已,給就給,不給拉倒,為什麼非得大費周章煞有介事的搞一個訪問代表團,一路大搖大擺的遊山玩水公款旅遊,撩撥得沿途妖精小迷妹神魂顛倒,招惹得各路妖魔大王氣急敗壞,勞動得三界神仙不得安寧。
箇中原因,我覺得有兩點。
一是如來自己自我炒作,自抬身價。
就像一個明明戀上帥哥的心機婊,非得搔首弄姿欲就還迎。更像一個青樓女子“欲就王孫去,蓬門不自開”。無非就是利用嫖客的心理造勢,打造一個廣為人知的胭脂巷頭牌。
二是文化入侵受到道教神仙的抵制,西遊一路“降妖伏魔”的經歷就是各自在談判桌上增加砝碼,討價還價的過程。
從這點著眼,也就明白孫悟空這個投誠角色(道奸)絕不能少,他是佛教漫天要價的底氣所在。他這個刺頭的名聲可是打出來的,三界之內誰不給面子。
但是作為投降派,歷來是不會得到信任的,所以師徒之中只有他頭上給戴了緊箍咒。小時候看三打白骨精還總為他打抱不平,流乾了淚氣炸了肺,現在才知道他並不值得同情,完全是自作自受。
也正是因為投降派的心志不堅,必須需要一個執掌尚方寶劍的人監督,所以“假節鉞”(禪杖、袈裟、緊箍咒)的唐三藏也必不可少。沒有他,莫說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猴子就是一個造返派,你能保證他不會第二次反水?
怕他反水所以也必須留在身邊,否則你認為他回花果山能安心的待著,天庭能放心?絕大概率天庭會再次招安,也許復婚夫妻更能知冷知熱,淘盡黃沙終到金,歷盡滄桑更能體會原配的好。真要如此,如來觀音的腸子還不悔青了。所以他的妥善安置就業問題是頭等大事,開始唐僧年輕不懂,被觀音教育了幾次也就能領會了。
豬八戒這個角色,不要被電視劇誤導,原著中他的神通比孫悟空不遑多讓,也是一個有本事的。再加上他會來事,情商高,諂媚,屬於領導身邊的寵臣,不管你多想攆走他,但是領導不這麼想,你有脾氣?所以他也不能趕走。非但不能趕走,人家自己還不想留呢。為什麼如此?仔細分析,唐僧這一路上有多枯燥。不能吃肉、不能抽菸、一路擔驚受怕還不能喝酒壓驚,不能近女色,這屬於作風問題。沒事也只能找豬八戒這個解風情的聊聊天解解渴打打擦邊球了。你們只看到豬八戒總吵著回高老莊,完全不知道他的委屈和厭煩。豬八戒曾經苦述:和尚是色中餓鬼。信息量很大知不知道。
沙和尚,這是個老實人,也是個木頭人。唐僧原本並不一定非得牢牢拴住豬八戒一個,問題是沙僧這個徒兒不解風情,實在不上道,調教不來。但是看在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按時打卡上班的份上,你也不好辭掉他。因為有些時候,抓一個正派的典型來當標杆,可以借之敲打不聽話的部下。同時,還能讓自己的小寵愛脫離苦力的負擔,也是投桃報李之舉。
從上面分析可以得出,師徒四人一個都不能少。那有些人說就開除小白龍吧。你看過哪位領導下鄉訪問步行的?更不要說小白龍代表著龍宮水族這一方大勢力,這也是西方佛教要爭取的。
那麼,難道就沒有為了“取經大業”可以犧牲的人物嗎?有。原著裡唐僧最開始剛出長安,遇到劉伯欽之前有“二從者”。悲催的是,出發沒多久這二人便死於非命。佛道相爭,人族遭難。諷刺的是善男信女還全都拜佛禮道,所為何來?!
素衣山容瘦
我覺得《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沒有一個是多餘的,因為我覺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之所以寫這部小說的目的是為了詮釋他個人對佛法的真實領悟,佛法主要是為了教人了生脫死解脫輪迴之苦得成正果,佛祖法力無邊為什麼不能直接過來現場講法普渡眾生,而要挑選有緣的取經人求取真經普渡眾生呢?因為佛法中有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賜 ,真法不可說, 無緣不能度之說,當時的大唐主要以修學小乘佛法為主,還沒遇到能接受大乘佛法的機緣,為了體現大乘佛法的彌足珍貴,佛祖令觀世音菩薩尋找大唐有緣人開始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西行取經之路,讓他們必須經歷重重困難才能取得大乘佛經,一路上師徒四人的經歷展現了佛法對於如何修行的詮釋,佛法對於人的內心有五毒之說即貪嗔痴慢疑,以下幾個階段將講述師徒四人如何去除五毒的過程。
取經初期,八戒在高老莊貪財好色屬於五毒中的貪,悟空喜歡炫耀自己是齊天大聖顯得很傲慢,還有容易被激怒被白骨精利用屬於五毒中的嗔與慢,悟淨沒有智慧與主見被大師兄悟空與二師兄八戒使喚屬於五毒中的痴,唐僧因為不相信悟空還懷疑悟空亂殺無辜,從而被白骨精利用屬於五毒中的疑,四師徒合在一起剛好代表了人內心中的五毒貪嗔痴慢疑。
取經中期,四師徒取經路上斬妖除怪,不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八戒越來越不容易受到美色誘惑還打死了迷惑他的狐狸精,悟空越來越懂得沉著冷靜進入妖怪肚子裡智擒妖怪,也不再老是炫耀自己齊天大聖的稱謂,沙悟淨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在師父剛被擒二師兄就想著分行李各奔東西的做法他堅決反對,唐僧經歷了白骨精事件更加相信悟空不敢隨便懷疑悟空,唐僧四師徒一路上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積德行善以善法對治惡法,以善心對治噁心,所謂佛法即是心法,所以修行就是修心,修一顆清淨心,所以佛法裡所謂的真法不可傳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心都是要靠自己去通過自己的修行才能改變。
取經後期,當唐僧四師徒到靈山拜見佛祖之時佛祖才給他們封佛號,因為成佛是要經過修行修心的,不是可以直接用法力賜予的,因為智慧不能賜,悟空唐僧都被封了佛,悟淨因為智慧不夠被封了羅漢,八戒雖然對女色誘惑的抵抗力有所加強但是貪色之心未泯所以被封了淨壇使者未脫離凡胎負責享受人間供養的美食俸祿,阿難傳的第一次經是無字經,其實無字經才是上等的法,因為每個人的心毒不同所以對治的方法就會不同,所以法沒有定法,只要是能把心淨化的法都是佛法,佛法無邊法門無量,所以無字經就是告訴唐僧四師徒所謂的法就是修一顆清淨心,而他們已經成佛就已經得到了法,他們已經可以去弘法了,所以給他們傳了無字經,代表他們沒有可學的了。之所以要補齊最後一難是因為佛祖知道大唐的大多數人民都無法理解無字真經所以就傳他們能看懂的有字真經,所以給他們補齊了最後一難落入水中,順理成章的傳了有字真經,所以我認為《西遊記》就是吳承恩為了表達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而寫的小說,如果《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少了任何一個都無法圓滿的表達吳承恩對佛法的詮釋,所以我認為師徒四人一個都不能少。
詩情達人
我認為《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各有各的作用,都不多餘。
先說唐僧,他有取經的理想,沒有這個理想,取經就是一句空話,他是靈魂人物,絕不多餘。
再說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本領高強,一路上降妖除魔,沒有他,唐僧寸步難行。孫悟空是取經的先行官,是為唐僧保駕護航的,也不多餘。
接著說豬八戒,他有些本領,但較貪吃、貪色,取經意志不堅定,優點是能和師傅及同伴良好溝通,每每唐僧錯怪孫悟空,都是豬八戒從中協調,最終化解。所以豬八戒是調和劑,他的存在使取經團隊更團結了。
最後說沙僧,他的缺點是本領不大,優點是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在取經中起了後勤保障的作用,他不圖名,不圖利,只願跟著唐僧取經,是取經的中堅力量,也絕不多餘。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我們不應輕視取經團隊中的每一個人物,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綜上所述,取經團隊每個人都不是多餘的,他們在一起是個完美組合。
個人觀點。
xxxx5656
直白的說,西遊記講的是佛教東傳,幾本佛經而已,隨便哪個會飛的小沙彌都能帶到大唐,就算不要嘍囉小沙彌,菩薩們使個法術,經書也能自個兒飛去,何須師徒四人跋山涉水呢?師徒四人別說誰多餘了,就算一個都沒有,也不影響什麼
別把誰誰看的多麼重要,他們只不過是幕後黑手們閒著無聊,隨意丟的幾個棋子罷了,正所謂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當然,我們求仙問道,這大道太遠,琢磨一下棋子,或許也能得到一些痕跡。畢竟聖人捏過的子,怎麼也沾染了些手氣不是
我們就以這四顆棋子為媒,琢磨下這大道到底是啥
唐僧,廢物一個,除了唸經啥也不會,如果沒有取經這回事,這老小子真真的六根清淨,四大皆空。想不明白,如此乾淨之人,為何執著於取經呢?難道是觀音菩薩那一句話,小乘渡己大乘渡人麼?打小空靈不沾紅塵的唐僧能被外力誘惑?
所以,實質上唐僧就是真經人格化,西遊過程並非取經,而是度化,度化他三個保鏢,外加一匹白龍馬。這也能解釋,唐僧以凡人之軀,一路走來,不管是妖怪鬼怪還是強盜疾病,都滅不了他原因;也能解釋一介凡人之身,能參與四人組原因……
唐僧是真經,由他度化的保鏢白龍馬們,又是誰呢?
孫悟空,補天石所化,天生天養,桀驁不馴,機緣巧合練就一身法力,做了天庭不入流養馬官,後來反下天庭,成為齊天大聖,妥妥的草頭王啊
豬八戒,天蓬元帥,堂堂天庭重臣,因為調戲嫦娥被打落凡塵,又投錯諸胎,成為大妖豬剛鬣,說他是朝堂叛將,不為過吧
沙和尚,捲簾大將,雖為將實為僕,因為打破玉帝琉璃盞,被囚禁流沙河,每日遭萬劍穿心之刑,僕以將名,天家爪牙
跟著真經一路西行
桀驁不馴的草頭王,成了鬥戰神佛;五毒俱全的朝堂叛將,成了淨壇使者;沒有自我的天家爪牙,成了金身羅漢;而白龍馬,只管負重前行,成就八部天龍廣利菩薩
白龍馬是誰,應該是天下百姓吧
歷經劫難,但在真經指引下:匪可成佛,叛可成佛,奴可成佛,百姓也可成佛
唐僧是真經,那凌霄寶殿是什麼?大雷音寺又是什麼?路上群妖、國度又是什麼?
一部《西遊記》成了
回答題主問題,不是四人組誰最多餘,而是其他人為什麼沒加進去
靈石蘊珠寶
西遊記中師徒應該是五人,白龍馬也是一個徒弟。按照中國的五行學說,這五個暗合五行,相生相剋,缺一不可。
唐僧是火,孫悟空是金,豬八戒是木,沙僧是土,白龍馬是火。原著裡也有詩句說過,喜歡看原著的朋友可以自己翻閱一下看看。
孫悟空的作用毋庸置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斬妖除魔,護送唐僧一路西行。
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卻是唐僧小棉襖,得唐僧偏愛,領導身邊哪能缺這樣的角色?而且原著中挑著行李的是八戒。
沙僧牽馬墜蹬,負責照顧好領導的坐騎,相當於司機,作用不小,偶爾客串保鏢也挺勇猛,可是感覺上就是出工不出力,別忘了當初在天庭他可是玉帝的保鏢,牛的很,可是西遊裡基本出力不多。
白龍馬可是唐僧重要座駕,沒了它去西天那是太難了,畢竟要靠走的話,唐師傅就不會是白白胖胖的和尚了。
總之,西遊路上,他們各有作用缺一不可。
好文哎呀我去
如果說唐僧四人誰最多餘,我覺得肯定唐僧最多餘。
《西遊記》中,在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路上,唐僧實際上是起到絆腳石的作用。唐僧完全沒有必要去,他去了,沒起什麼作用,反倒非常麻煩。如果只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去,肯定沒有那麼多事。他們跑的快,回來的快,唐僧只是在家等著接經講經就完了。
可是《西遊記》裡,如來和觀音偏偏非得讓唐僧去。實際這是有意磨練唐僧師徒四人,讓他們受罪,消磨他們的脾氣。把取經的路當成訓練場,把他們師徒調教好了,另有重用。
但就取經本身這件事來看,唐僧的作用是什麼,我至今沒有發現。如果那個朋友誰發現了,你可以留言,咱們討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