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也是身后谤誉最多的一个。因为自1870年的天津教案开始,清王朝的外交思想大体上是沿着他的思路去走的,即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1876年的《烟台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和”字外交方针。

然而,让他诟病最深的,或者说受到后世拼击最厉害的,是传言他在马关和日方谈判期间,面对日方要求割让台湾时,对宝岛作出的评价。

台湾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割让出去并不可惜!”

这句话被广泛引用,包括论文、政治人物言论、教学教材,以及电影文案等,并引申为这是清廷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历史环境下,以放弃台湾为诱饵,吸引日本全力攻台,以达到减轻清王朝面临的军事压力。

因为马关谈判期间,日本一开始并没有停战,反而在山海关、威海卫两地陈兵,对清王朝形成双面夹击的局势!

“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李鸿章

然而这却是一个谣言,一个天大的历史冤案。

因为在现有已知的所有文献中,即清朝官方奏折档案、私人文稿信函、中日双方甲午战后谈判文献,都没有发现有任何文字记载了这句所谓的“李鸿章名言”!

相反,在清廷和日方的相关文献中,无一不透露出李鸿章对台湾的重视。尤其是在马关谈判期间,李鸿章对日方要求割让台湾是据理力争的,甚至不惜赌气要求一战!

“缔结媾和条约以使日中两国臣民消除将来的纷争,然而此次要求割让的土地,若真的强行割让的话,不仅不能消除彼此的纷争,且今后不然还会不断产生纷争,导致两国人民子子孙孙互相仇视、永无止息。”

整个马关谈判历时七轮,前三轮双方都没有涉及具体的条款,只是针对是否停战以及停战期间双方的约束进行了探讨。

第四轮开始,日方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割让台湾,但李鸿章在此过程中是极力辩解的,并在针对日方条款提出的修正案中,更是直接把割让台湾的条款给剔除了出去。

第五轮谈判中,面对日方的咄咄逼人和军事威胁,李鸿章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即“台湾不应再割地之列”

由此可见,李鸿章对待台湾的感情是强烈的,主观上没有任何一丝用台湾换取减轻日本对清王朝军事压力的想法!

“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马关谈判现场

事实上,李鸿章对台湾的重视在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中就开始了。

公元1874年4月,刚刚走上明治维新的日本,以琉球国民被台湾生番杀害为借口,组成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悍然侵略台湾,由此造成了牡丹社酋长阿禄古父子等抗日英雄的战死,史称“牡丹社事件”。

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立即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奔赴台湾部署防务。

鉴于台湾兵力不足,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当机立断,调淮军铭字营唐定奎部6500人入台协助沈葆桢保卫台湾,后将此精锐留守台湾。

如果李鸿章认为台湾可以轻易舍弃,他又何必调遣自己的亲信军队布防台湾,还不如不布防或直接就近调遣军队了,毕竟淮军是他赖以生存的政治资本!

而在清政府和日方签署《北京专条》后,李鸿章对日本开始保持着超强的警惕,同时也对台湾的战略地位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

“该国近年改变旧制,藩民不服,访闻初颇小斗,久亦相安。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民生计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正因为此次事件,引发了清王朝“塞防”、“海防”之争,在这场国防辩论中,李鸿章提出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的思想。

“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明治维新的日本

李鸿章对于台湾的重视还在于,他支持沈葆桢提出的福建巡抚设在台湾的思路,或者说支持台湾建省!

自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政府从明郑手中收回台湾并设府后,台湾一直处于福建巡抚的管辖之下。

然而这样的政治架构,实际上是不利于对台湾管理的,因为福建巡抚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船只来回摆渡,兼顾内地、台湾。

如果遇到季风等原因,福建巡抚往往会滞留台湾达数月而不能返。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巡抚的精力大都还是放在内地,台湾更多的还是依靠台湾府知府的管理,这也导致了台湾在治理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

这一切,都让在同治十三年赴台湾负责处理日本入侵的沈葆桢大为苦恼。

“濒海防,内山抚番,筹费之难,人所共见。而吏治、营制、民风积重难返,虽有巨费,目前亦呼应不灵,转瞬又皆成弊窦。此非文字语言之所能达也……而镇道两不相统,下各有所恃,上各有所诿,若照从前积习推行于内山,殊恐利未集而害已随之。欲兴利而杜弊,窃计非闽抚移驻台湾不可。”

由此可见,“筹费”与“吏治”是台湾难以治理的关键所在,而这恰恰也是沈葆桢在处理台湾善后事宜时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沈葆桢看来,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那么“开山抚番”也就轻而易举了,而他提出的办法就是福建巡抚移驻台湾。

“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清代福建地图(含台湾)

其实沈葆桢的思路是可行的,因为驻扎福州的封疆大吏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闽浙总督,所以巡抚衙门设在台湾并不影响内地的日常运转。

他这一想法其实可以看成是台湾建省的雏形,虽然沈葆桢并没有提及任何单独建省的字眼!

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为此李鸿章将他的这一设想上奏了总理衙门。

在得到李鸿章的支持后,沈葆桢自己又上了一道《请移驻巡抚折》的奏疏,由此开启了清王朝长达10年对台湾是否单独设省的争论!

而在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病重的左宗棠在生命最后一刻,也提出了从福建析出台湾单独建省,从而加强东南海防。

由此可以看出,台湾单独建省对清王朝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事实上台湾单独建省后,在首任巡抚刘铭传的管理下,是当时清王朝行省之中近代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

所以在马关谈判中,李鸿章才会反对割让台湾,才会说出了“

台湾土地肥沃、物产饶多,民亦服王化,设官署,置吏员,纯然如本土。”

“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台湾建省后刘铭传洋务时期

诚然,即使李鸿章对台湾再怎么重视,但《马关条约》终究还是割去了我国的宝岛,以至于造成了太多的历史遗憾!

李鸿章作为亲历者,在这一纸和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的污点。

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在审视这段屈辱历史的时候,在谨记民族伤痛的时刻,更应该客观地去看待当时的事件、人物。

我们不能因为一句“弱国无外交”而对古稀之年的李鸿章不分黑白的胡乱同情,也不能因为对他外交路线的不满、外交路线的失败而胡乱往他身上去泼脏水。

任何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客观,即公正,仅此而已!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李文忠公全集》

《日本外交文书》

《蹇蹇录》

贾小叶:《晚清台湾建省的台前与幕后 》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谈谈李鸿章对台湾的评价!

甲午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