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宋勾踐」這個人,姓宋名勾踐,與越王勾踐同名。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孟子對他說「子好遊乎」,等於莊子所說的「逍遙遊」,也就是說「遊戲人間」的意思。人生本來是一場戲,世界是一個大舞臺,看誰唱得好。但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終究是一個演員,唱完退到後臺,我還是我。這個原則,一定要把握住,在演的時候,哭要真哭,與劇中人合而為一,進入狀態;演張三時自己就是張三,演李四時自己就是李四,人生本來就是戲。孟子提出的「好遊」,就是如此而已。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孟子說,一個人活在這世間,如果自己身心不健全,「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叫他「囂囂」,也瀟灑不起來。再說真有德性修養的人,自有高尚品德的自尊心,能「尊德」,所作所為,都能夠好善、反省,能「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胸襟開朗,對得起天地鬼神。這就是「尊德樂義」,這樣才可以「囂囂矣」,才可以真的逍遙自在了!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因此孟子說了兩個要點:「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一個真正有學養的人,儘管一輩子不得意,但不離開自己的人生本位,義理所當為則為,就是所謂的「窮不失義」。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流傳萬古。後世青年,有人把這兩句作為讀書做人的目的,且以濟世救人為己任。就他的這兩句話而言,已經屬於「立言」的大事了。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張橫渠讀書成就以後,有四句名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自宋代以來,為歷代讀書做學問的知識分子所備加尊奉的。其實張載這四句名言,與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互相呼應,相得益彰。也可以說,他之所以讀書成就,成為名震一時的關西大儒,其中受范仲淹的影響,最為深遠。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除張載之外,當時由范仲淹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少,如宋代名相寇準、文彥博等人的成就,都與他有密切關聯。再如宋初山東的名儒孫復,也是范仲淹無意中推崇出來的。

做人如何面對: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習中華文明傳統文化,一起把我們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歡迎讀者留言評論和關注,動動您的手指轉發正能量,讓更多人學習到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