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用你家乡方言怎么说呢?

地球走我也走


我是湖南岳阳平江的,我们那里有很多的方言,相隔不远可以口音上也有一些变化,多少有点音节上的转变吧!以前我感觉我们那伍市镇和长寿镇的口音节有些变化,到后来感觉还有一些较远的地方音节变化还要大,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说不出来。

我们那“蹲下”是这样说的!

蹲下~库KU第二声哒

站起来~起哒

睡觉~困告

也行中国就是这样,每个地方有自己的语言,能表达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或许每个地方不一样,这样才能提现国内地域广阔。


月球行


地方方言,是家乡的土语,土文化,但是是家乡人,就听起来特别的亲切!

农村现在好多人都在城市里买了房,住到了城市里面!现在全国普及普通话,导致现在说方言的越来越少!特别是小孩子在在外面的,根本不会说!

说到方言,我就用常德方言和大家说一说:

(蹲下)用常德方言说——拽zhuai倒

(吃饭)用常德方言说——气饭

(厕所)用常德方言说——毛斯或者灰屋

(外婆)用常德方言说——嘎嘎

(外公)用常德方言说——嘎公

(皮鞋)用常德方言说——皮孩

光说在湖南,地方方言就有很多种,更加别说在种国这个大家庭了!地方方言是代表着地方特色和文化,值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常德农村小赵


我是河南人,我说一个河南人说“蹲下”的一个小故事。

去年的某一天,去菜市场买菜回来过马路,一位大妈也要过马路,正好红灯亮了,交通协管员立刻摆起手中的小红旗,示意车辆行人停下,旁边的大妈却好象沒看见似的,旁若无人一路向前走,被协管一把拉住,大妈不愿意了,“咋着,我走路还管我啦。"旁边的人也说起了大妈,红灯停,绿灯行,小孩子都知道。大妈看到大家都说她,气极了说:“以后我就骨堆家里不出来了!”哈哈哈,大家都笑起来,大妈在绿灯亮起后气哼哼地走了。

你听说过“骨堆”这个方言吗,坐标河南开封一带。



秉珊


在莆田有一种吃饭叫“写埋”

在台湾有一种吃饭叫“驾崩”

在黄石有一种吃饭叫“恰帆”

中国方言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一种,只可惜如今农村人都往城市里跑,子女大多都是异地结婚都是用普通话沟通,导致如今的小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教小孩说普通话,一些标准的地方方言文化也在不断地流失。

还有众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常年不在家,偶然回家一次都忘了家乡话怎么说,都有些不习惯。

在全国最容易听懂的方言想必是四川方言了吧!很接近普通话了。而最难听懂的我觉得就是福建莆田的闽南语,我在莆田生活了4年都听不懂一两句,简直了。

我是湖北的阳新人“蹲下”再我家乡叫“枯倒”。

“偶易枯倒恰饭”是什么意思,有人知道吗?

在我家乡有一种“兄弟”叫“兴胎”

在我家乡有一种“巷子”叫“晃涛”

在我家乡有一种“厕所”叫“当斯”

在我家乡有一种“衣服”叫“衣宋”

在我家乡有一种“皮鞋”叫“牌孩”

在我家乡有一种“小孩”叫“塞裸”

不知道有没有老乡阿?





易阅


有一年到伟大首都北京出差,到一个饭店吃饭,我们一起正吃着,我回头看旁边一个桌子有四五人围着吃饭,有两人不坐椅子蹲在椅子上吃,我看着不文雅,我转过身说山西老乡们,在北京碰到不容易,来碰个杯。那几个人奇怪,你那儿人,认我们老乡?我满口京腔,改成山西省会太原话说,我就看你们在椅子上“趷蹴哈”吃饭,就知道你们是山西人。这几人哈哈笑,就你说趷蹴哈,就是道地山西人。我说,我不但知道你们是山西人,就看你们这种吃饭姿势就知道你们是XⅩ县人。那个地方人爱吃面,大夏天,一大碗油泼辣子面端手里,手心里攥着一把剝了皮的蒜,光着膀子,肩上搭条白毛巾,一个挨一个,趷蹴在橙子上,或饭店门口大街旁,吃的呼噜作响,汗水鼻涕流着,一边吃一边擦汗,到太原也这么吃,太原人私下议论,看这肯定是xx县人。那几位说是的,我们就那儿人,看来出名了!是不太文雅。那几位趷蹴椅子上的也下来坐椅子上吃饭了。

所以山西人蹲着就是说趷蹴下(哈),而山西人就爱趷蹴。


多彩人生1250382763


方言来说,每个地方都会有差别,但是按区域划分,八九不离十。

我老家是河南南阳新野的,97年出门当兵后基本很少回去了,现在家人全部扎根深圳,所以很多家乡话没那么标准了,我可以试着写一点,有不对的地方,欢迎老乡们指正。音大概同而已,实在有些字不懂用哪个。

另外需要说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基本上现在的方言很少听到一些比较土的了。

蹲下~谷兑

吃东西~腮(一般对别人没好气时候用)

闭眼~哥就眼

说话~F话(F按拼音发音)

腋窝~胳老肢

膝盖~不老盖

厕所~茅缸

上厕所方便~解手

厨房~灶火

客厅~堂屋

卧室~稍间

门框~门脸条

椅子~泼

自行车~洋马

板车~涝车

男孩~叻娃娃儿

女孩~nüa(拼音)娃儿

老太婆~老妈儿

想起来的就这么多,欢迎各位补充,也可以留言你们家乡方言对比!


大鸟帮忙办


我老家是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的。我在成都生活了18年。现在也算是大半个成都人吧!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口音了,但是家乡话还是记得一些,比如:

蹲下,家乡话就是“估到”

吃饭,家乡话就是“吃万”

雪花,家乡话就是“血发”

别去,家乡话就是“莫扯”

睡了,家乡话就是“困了”

玉米,家乡话就是“包谷”

红薯,家乡话就是“红绕”

等等,太多了,就不举太多例子了。


廿八十一


我讲一个关于方言蹲下的故事。

那是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上海女知青。她讲,刚下放我们安徽农村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经常听村里人说骨地那,不知是啥意思,问同伴,他们也都摇摇头。女孩子爱面子,怕人说从大城市来的学生连这个都不懂,让人笑话。

有一次,村中一大爷去他们知青点,让她帮助给外地的亲戚写封信。她招呼他坐下,可大爷不知是觉得自己身上脏,还是拘束,怎么也不坐,嘴里一个劲地说,我骨地那就行,骨地那就行了,边说边靠着门蹲了下来。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骨地那就是蹲下啊!这个简单的问题困扰他们那么久。得知真相后,一屋子的女同胞笑得前仰后合,把大爷也都给笑傻了!


春花秋月4780


说起方言,还真有意思。记得有一年我和家人到深圳旅行,在地铁乘车准备下车时,发现不慎钱包失落,四处搜寻,结果在站台角落处找到空空的钱包,钱没有了,还好谢天谢地身份证还在里面。我和家人用家乡话交流,“可能是克伢(刚才)苦倒(kudao)的当儿(时候)从裤子口袋中滑出去了。"不想,被旁边一对年青男女正好听到,他/她们问,你们是哪里人?我们说怎么啦,他们说别误会,我听你们口音象老乡。我们问你们是哪里的,他们说:我们是湖北xx市的。哎呀,真是他乡遇故知,结果硬是请我们到饭店共进午餐,并执意邀请到他们家去住。原来他/她们是一对夫妻,在深圳做生意。

我们因“蹲下”方言结识了老乡,真是奇缘!


老狼48440790


老家河南洛阳农村的。“蹲下”在我们这方圆三五里之内用方言来说叫“谷聚那”。现在农村人比较清闲,吃过饭没事,三五个人找到背风的地方点上一堆火,“谷聚”火堆旁一边烤火一边讲打工轶事。木柴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偶尔蹦起一点火星溅到棉衣上,立刻就会烧一个小洞,旁边有人就会说:“谷聚恁近干啥,后边退退”。于是围在火堆边的人都不由自主往后退一退。

小时候吃饭,家里有墩儿(小凳子)不坐,端一大“饹娄”(一大碗)面条往门外找个干净地方一“谷聚”,一会儿,左邻右舍都出来,“谷聚”到一块儿,你看看我碗里啥饭,我看看你碗里啥饭。“恁家饭不赖(不错),白米饭还有肉”。“俺妈没在家,我自己擀的面条”。一边吃一边夹着面条喂孩子。天热,小孩光着屁股。吃着饭,小孩说:“妈,我屙(大便)哩”。妈妈就会拉过小孩:“就你事多,走,大人都在吃饭哩,谷聚没人地方屙”。那时农村人不讲究,逢哪“谷聚”哪,生产队开会,大家就“谷聚”到粪堆(农家肥)旁听。

如今,老一辈人走了一茬又一茬,农村人逐渐向城里转移。方言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在农村生活的人,还会用最质朴的方言述说着岁月的变迁。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蹲下”在我们附近也有叫“谷堆那”、“谷叽”、“谷装那”等等。如果有一天,在陌生的城市听到这些方言,一定会觉得特别亲切。说不好会演绎一个“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