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昌邑農村老家的這種魚湯,原來是這麼來的


濰坊昌邑農村老家的這種魚湯,原來是這麼來的

何我健康,唯有堰魚湯!

在濰坊昌邑的渤海南岸,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自然也就不缺各種美味誘人的海產品,梭魚,梭子蟹,北海對蝦……

有一種被傳為百里的鮮魚湯更是顯到獨特的代表了這一方土地的飲食特點,這就是提起來不禁叫人液津暗吞的堰魚湯。

早年間,昌北鄰海內陸又多河流,雖然這裡的土地多鹽鹼,但老天也贈與了這群勤勞人們另一種勞作方式,除了種糧,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以捕魚為主。

整天在野外勞作的捕魚人,每每都會在有水的高處,搭起窩棚,囤起土堰。

在土堰的一側留一合適水口,放上地籠或蒛,拿到活魚後(河中一般都是以鯽魚為主),為了節省跑腿的功夫,也就隨地撅好土灶坑。

坐上隨身攜帶的耳子鍋,點燃柴草,舀上河水。燒開後,把洗好的活魚放於鍋中,放上一塊自家釀曬好的幹豆醬餑餑調味。

當鍋再次開了放上蔥段,幹辣椒,用隨手拈來的細木棍挾上隨地可見的大蛤蜊皮當勺子,就著冷乾糧趁著魚湯的熱乎勁,噓裡,哈啦的各自吃喝的滿頭大汗。

“原湯化原食”這句話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地上歲數的老人戲稱“皇宮裡有三寶,珍珠,翡翠,煨魚湯。我們這裡也有三寶,梭魚,梭子蟹,堰魚湯!並且自誇說,何我健康?唯有堰魚湯!

現在物質條件飛越,雖然熬堰魚湯的佐料有所增加,場景也都由野外遷至室內,但魚必須鮮鯽魚,蔥,姜,幹辣椒,期間不添加任何油,這些是熬一鍋好堰魚湯不可或缺的條件,其次就是熬燉的火候和時間,好的魚湯燉出來湯是奶白色的,魚骨酥的可以咀嚼而咽,冷卻後的魚湯表面會有一層白凍樣的蛋白冷卻物!

特別是秋冬,幾個老友合圍熱氣騰騰的魚湯,滿屋揮發著魚的純鮮和幹辣椒混合後的獨特味道,讓人胃口大好!

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堰魚湯這個在勞作中大眾無意間流傳下來的口味也就成了昌北獨有的一味。這個名字也就流傳至今。

它不僅是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還能開脾胃,健心房,增補鈣質,舒筋活血!

說到這裡我自己的口水倒忍不住了,記得來昌北一定喝頓堰魚湯啊!

爽朗,樸實的昌北人的一定會熬一鍋美在鮮,淳在味的堰魚湯等著你!

濰坊昌邑農村老家的這種魚湯,原來是這麼來的

增補鈣質,舒筋活血,健心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