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雄相争他险中取胜,掌舵八年违背诺言,令“还政于民”胎死腹中

1983年12月31日,尼日利亚政局发生巨变,一批高级军官以反对贪污腐化、挽救国家经济崩溃为号召,推翻了存在仅仅四年的第二共和国。军事政变主要策划者有两位,分别是陆军参谋长巴班吉达将军和最高司令部参谋长伊迪亚邦将军,他们势均力敌,一番折冲后推举参加政变的布哈里将军为国家元首。布哈里将军执政后,采取铁腕治国方式,重拳出击反腐败,严打违规经济行为,无奈积重难返,经济不但仍无起色,而且进一步恶化,使得社会问题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军政府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布哈里地位虚弱、处境艰难,1985年4月遂以健康原因提出了辞职。

两雄相争他险中取胜,掌舵八年违背诺言,令“还政于民”胎死腹中

布哈里提请辞职,使得巴班吉达将军和伊迪亚邦将军争权斗争趋向白热化。巴班吉达属于北方豪萨·富拉尼族,得到陆军支持;伊迪亚邦属于西部约鲁巴族,支持者是海军、空军。布哈里的辞职一时未得到军事委员会批准,但允许将行政大权交给了伊迪亚邦,两雄交锋巴班吉达暂时处于劣势。为了夺取最高权力,巴班吉达决定铤而走险,当年8月27日,他乘伊迪亚邦出国访问之际,发动军事政变废黜了布哈里将军,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成立了新的军政府。在整个军事行动中,巴班吉达采取避免流血的和平手段,也没有以往大规模地打击前政权人员的做法,从而使得新政权快速稳定下来。

与过去历届军政府一样,巴班吉达首先对参与政变的军官论功行赏,按功劳和势力大小排座次,同时照顾了各军兵种的权益以及地区和部族的利益。相较于布哈里的严厉和果断,巴班吉达的执政风格更加注重灵活和策略。但是,面临经济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巴班吉达也没有任何高明做法。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巴班吉达通过贬值货币来提升出口行业的竞争力,虽在一定程度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大幅度贬值货币代价很大,城市阶层实际收入锐减,在不断抗议声中不得不终止这一政策。尼日利亚的经济经过这一折腾,破坏严重。

两雄相争他险中取胜,掌舵八年违背诺言,令“还政于民”胎死腹中

新军政府成立初期,针对“还政于民”这一问题,巴班吉达表现很不主动,他曾表态:"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军官团的每个成员都非常熟悉治国之道。”不过,迫于国内外压力,巴班吉达不得不给国民一个交代,他慢腾腾拿出一个"还政于民”计划,承诺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国文官政府。为此,巴班吉达“钦定”全国推行两党制,由军政府发起、组织并提供经费,成立了两个官办政党——社会民主党和国民共和大会党。社会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势力,国民共和大会党主要代表北方势力。1992年7月,国民议会参众两院举行了选举,社会民主党取胜,在上下两院中均占多数席位。

翌年六月,两党各自推出了总统候选人参加角逐,大选初步结果揭晓后,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得票数处于领先地位。对于这一选举结果,国民共和大会党表示质疑,指责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委员会存有勾结,巴班吉达本来不情愿将权力移交给文官政府,乘机以大选中存在舞弊为由,宣布这次总统大选无效,终止"还政于民"计划。这一决定公布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成千上万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巴班吉达违背承诺取消大选,强烈要求还政于民。一时间,全国上下社会动荡,政治危机四伏。迫于国内外压力,当年8月17日,巴班吉达被迫宣布辞去总统等全部职务,将政权移交给临时政府,结束了他8年军政府的执政生涯。

两雄相争他险中取胜,掌舵八年违背诺言,令“还政于民”胎死腹中

然而,由于仓促移交权力,全国临时政府根本无力支撑局面,仅仅执政82天就宣告垮台。在混乱局势下,巴班吉达麾下最凶悍的将军、国防部长萨尼·阿巴查接管了政权,开始了新的军事独裁统治,就这样,尼日利亚第三共和国尚未诞生就胎死腹中,巴班吉达难辞其咎。阿巴查上台后,实行铁腕治国,使尼日利亚实现了政局稳定和经济大幅增长,但同时也把尼日利亚政府的专制和腐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随着1998年阿巴查的猝死,尼日利亚黎明前最后一段黑暗时期神奇般结束,一年后历经坎坷的尼日利亚第三共和国终于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