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州安放你的鄉愁

點擊 “藍字”訂閱我們,天下城鄉事一本新城鄉

全文字數: 3037

閱讀時間: 8分鐘

3月22日早上8點,綿陽市安州區雎水鎮,往日寧靜的街巷,此時卻是人潮湧動,摩肩接踵。人流都湧向位於場鎮臥佛寺前的一座千年拱橋——太平橋。今天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更是雎水鎮一年一度的踩橋日,兩百多年來,每到這一天,雎水鎮太平橋將會迎來近二十萬人,人們從橋上跨過,祈禱新年順遂。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雎水踩橋盛況

與此同時,離雎水鎮僅幾公里外的沸水鎮楓香村,卻是一番與雎水場鎮截然不同的場景: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炊煙裊裊,更往村裡走,一座淺丘上,數個能與川北民居建築風格融為一體的箱體建築點綴其間,這是一家去年新開業的民宿——安驛箱幾,這個週末,這一家民宿早已滿房,等待來自成都、綿陽等地的遊客來此,享受於城市中不可得的鄉野閒趣。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山坡上的安驛·箱幾

安州區,古稱“安州”,建制1600多年,獨特的區位和山水資源優勢,蘊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民俗、農業文明都是歷史給予安州的饋贈。

如何更好地運用這份歷史的饋贈以實現鄉村振興?

安州的答案是鄉村旅遊。

宋時清明上河圖,今日春社雎水現

自有數據統計以來,每年雎水踩橋,都會有近二十萬遊客參加。將如此多的遊客於一天聚於一地,不是依靠當地政府的組織,而是群眾自發而成。蘊含於其中的力量,正是雎水鎮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積澱。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踩橋會上豐富的民俗表演

雎水地處龍門山脈斷裂帶中麓,地勢南低北高,雎水河千百年來在群山腳下衝溯形成一個扇形沖積小平原,雎水百姓便沿河而居漸次形成村鎮。這裡又是平原到山區的過渡地帶,是從川西平原到茂縣松潘等地的必經之地。清代李調元《雎水關》記載:徼外諸羌地,當年設險關。一江流湔水,萬笏拱岷山。當年馬幫鹽幫在此棄船上岸,攜帶著布匹、鹽巴風餐露宿翻山越嶺,越過阿壩到達藏區。茶馬古道至今猶存。

據史書記載,到清嘉慶年間,雎水仍是繁華之地。但每年夏秋之際洪水暴漲,交通中斷,人們駕舟渡河,時常船毀人亡,百姓苦不堪言,當地鄉紳林賢相倡導修橋,歷經數載大橋落成,人們歡喜若狂,奔走相告,約定於春社這天在大橋舉行慶典、祭祀活動。由此演變成一方習俗,每年春社日這天人們都要到雎水鎮踩過這座橋,祈求平安順遂,至今已延續兩百餘年。

另據清朱嘯《雒鄉野談》記載:“每年春社,人流熙攘,萬頭攢動,三州五縣盡趨於此,爭相踩橋已求吉,是日,橋旁百業彙集,市釐店招雜列其間,商賈交易皆萃其中。”百年前朱嘯於某年春社日在太平橋所見,百年後的今天依舊可見。服飾貨物相異,喜樂心意相通,有人評價:“宋時清明上河圖,今日春社雎水現。”

對於安州區來說,如何擴充這一延續百年的民俗內涵,挖潛更深層的價值,絕不僅是在每年中的一天舉行一次踩橋會而已。

早在2014年,安州區委、區政府就在全市率先提出發展“全域旅遊”。2016年11月,安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由此正式吹響“全域旅遊”衝鋒號。

去年,安州舉辦第二屆全域旅遊節,主會場就放在了雎水踩橋會。而對於活動形式,雎水也在致力於不斷豐富,今年踩橋會舉辦了首屆抖音大賽,共發佈3000多條短視頻,點擊量超過700萬。

“從現在來看,以雎水踩橋為例,民俗活動有一定的自發性,我們就要好好利用這一‘天然資源’,不斷豐富踩橋文化內涵,挖掘有關於踩橋的山歌集、雎水鎮志。”雎水鎮黨委負責人王勇說道,“民俗活動可以讓當地人和遊客把當地文化印刻於心裡,讓遊客來了一次還願意來第二次。”

不止這些,雎水鎮還將依託這裡豐富的民俗文化、三國文化、沙汀文學等文化資源,借力成蘭鐵路、綿遂內城際高鐵等交通優勢,發揮白水湖風景名勝區、環湖碧荷園AAA景區、環湖花果山等獨特美景,啟動民俗文化館、沙汀紀念館、古關、古樓等項目建設,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古鎮。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環湖碧荷園AAA景區

沸水山野有故事,靜待諸君來傾聽

“沸水鎮因沸泉而得名。沸泉遠近聞名,為西南第一泉,有不少外地人到此,就是為了來看看沸泉。沸泉就是一股泉水,終年不停,源源不斷,從水下冒出泡,就像煮開了的水一樣,還聽得到咕咚咕咚的響聲。關於這沸泉,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在安驛箱幾的一間客房內的床頭桌上,擺放著一本叫《沸水廟傳奇》的書籍。2014年,安州本土作家安昌河開始帶領團隊收集安州民間故事,2015年,著手沸水鎮民間故事收集,出版《沸水廟傳奇》一書。其中共收集關於沸水鎮的傳說53個,大到整個鄉鎮的來歷、每個村子的由來,小到一個河灘、一棵樹的故事。安昌河和團隊走進鄉野,尋訪老人,一一記錄。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在沸水鎮楓香村,村道旁,相隔不遠就豎立著一個木製展示牆,上面摘錄了《沸水廟傳奇》中的故事,來往的遊人村民可以隨時閱讀。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村道旁的《沸水廟傳奇》摘錄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於在新時代煥發出鄉風文明的新氣象,進一步豐富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年,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農耕文化對於鄉村振興的意義被如此解釋。

在安州的廣闊鄉村,農耕文化的縮影表現在哪裡?如果說雎水踩橋是可見可觸的文化外在表現,那麼在沸水鎮,鎮長吳明明的理解是,“沸水鎮的文化體現於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傳說中,體現於村民代代相傳的家風家訓中,這些內在的精神文化存在於沸水鎮每一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也讓遊客切身體會到村裡的文化底蘊。”

對於如何打造鄉風文明、農耕文化,剛剛卸任的沸水鎮黨委書記高銀兵熟悉每個村莊每條道路,他有著系統的思考。

“沸水鎮有上下環線九十八個村民小組十個村,無數個院落,這些都是顆顆閃亮的珍珠,房前屋後只需掃乾淨擺整齊,打造一些微田園景觀,村民利用自己房前屋後的空地種上一些蔥蒜花草足矣,這就是城裡人嚮往的生活。另外,我們還利用了村莊裡撂荒的爛泥田,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變成小溼地。遊客到沸水農村,處處是景,一步一換。這就是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耕文化在沸水鎮的創造性轉化。”高銀兵說。

2018年,一個推動沸水鎮鄉村旅遊的增長極出現——民宿安驛箱幾,將安州鄉村旅遊從農家樂時代直接升級為休閒度假旅遊時代——沒有圍牆,放眼望去便是安州山水,箱體式建築風格的房間以五星級賓館標準打造,吃的是農家菜,賞的是山野花,城裡人來這裡,停下腳步,呆住幾日,運氣好時,還能遇上一場民謠音樂會。這讓村民感慨:“‘農家樂’居然還可以這樣做?電視裡才能見的場景居然出現在現實中。”

“民宿對於村莊來說,不僅可以擴寬村民的眼界,還能幫助村民增收,甚至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鄉風文明。安驛箱幾里面的消費品來源於當地老百姓,當地人既要種菜,還要當服務員,服務員要講普通話,所以說老百姓下班回去之後就要翻字典說普通話。當老百姓回家講普通話,這就是進步。”

“當地村民七八角錢一個的土雞蛋,安驛箱幾弄個包裝,能賣到四塊錢,現在整個村整個鎮還供不應求。”高銀兵說。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民宿內展賣的雞蛋由當地村民提供

以旅為體文為魂,山高水長路迢迢

去年,安驛箱幾被評為四川省十大網紅民宿第一名,全國徒步大會安州站活動在楓香村舉行,“楓香村”牌生態農副產品讓遊客紛紛買單,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被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扶貧開發局等部門評為“文化扶貧示範村”。截至2018年底,全區已形成文旅企業304個,涵蓋了景區遊覽、旅遊服務、非遺及文創、動漫遊戲、營業性演出等10餘個業態……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楓香村”牌生態農副產品

但在安州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薛遠超看來,要想真正實現“以文為魂,以旅為體”的安州鄉村旅遊模式,僅僅這些還遠遠不夠。

“‘能融則融,一融盡融’是我們貫徹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原則,但是,在這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系統性整體性打造不足,我們有很多鄉村其實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但是往往都是單打獨鬥,難以形成合力,另外我們的文化人才也很缺乏,很多農家樂也想植入文化元素,但是因為人才不足,挖掘力度不夠,因此現在呈現出植入的文化元素顯得牽強,不夠貼切。”薛遠超說,下一步,針對這些問題,安州將在政策引領、打通資源壁壘、創新產品和服務、提升文化旅遊產業品牌效益、人才激勵等方面,繼續探索“文化+鄉村旅遊”的安州模式。

這不只是安州,而是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的命題。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来安州安放你的乡愁

新城鄉2019年4月刊

當鄉村旅遊邂逅

文化內核

什麼是鄉村文旅融合?簡單點說,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有故事,有傳承,有IP,就像給美麗的雕塑注入了鮮活靈魂。這就是融合。

微信ID:xinchengxiangzz

雜誌訂閱電話:028-86968784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