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視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利維坦按:雖然我們不會像貓一樣依照光線瞬間將瞳孔縮小成一條縫,但瞳孔的大小變化的確是我們內心的反映——比如眼球測謊儀,便是依照在被試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其瞳孔擴張、反應時間、閱讀和重新閱讀時間以及所犯的錯誤進行的記錄。當然,每個人的瞳孔都會直接反應出生理的狀況,比如當你遇到欣賞的對象時,你的瞳孔反射將會毫不掩飾地展露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有著大瞳孔的異性如此吸引人的部分原因。

不過,由於文化和社交圈層的不同,陌生人與陌生人對視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由於我們的面部表情過於豐富,一個眼神的對視往往會另對方產生歧義。至於類似阿布拉莫維奇的對視作品,則需要考慮在什麼樣的特定環境下,使得有些陌生人流下淚水,有些則笑出了聲。

文/Christian Jarrett

譯/Rebecca Jin

校對/黃譯瑩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90108-why-meeting-anothers-gaze-is-so-powerful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Rebecca Jin在利維坦發佈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穿過嘈雜擁擠的房間時,和另一個人目光鎖定。這就像是電影中的場景:除了你們外,周圍的世界都黯然失色。當你們對視時,你們的靈魂好像短暫相連了。

當然了,眼神交流並非總是令人興奮,畢竟這隻能算是大多數閒談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但是,眼神交流所起的作用卻也很重要。我們根據與他人交談時眼神交流或者避開的程度,來對對方的性格做出判斷。當我們在街上或其他公共場所迎面遇到陌生人時,如果他們不與我們進行眼神交流的話,我們就會產生被排擠的感覺(編者注:這好像也因文化不同而有差異)。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000187917890060X)

(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56797611427921)

這些認知都來源於我們的日常經歷。但是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們對此研究了幾十年,對於眼神接觸的魔力,他們發現了有趣的東西。他們認為眼神接觸不僅是種力量,還包括我們眼神所傳遞的東西,以及眼神接觸是如何改變我們對對方的看法等等。

舉例來說,人們多次證實,別人的凝視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挪不開眼睛,也會讓我們降低對周圍正在發生事情的敏感度(上文提到的“周圍的世界黯然失色”就是個例子)。

(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3506280444000157)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圖源:www.self.com

而且,與對方目光接觸後會立即觸發一系列大腦活動,我們的大腦會意識到我們正在和那些對視的人進行思維接觸。因此,我們對對方的目光就會更加在意,他們的目光中包含著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反過來會使我們也更有自我意識。

(www.ncbi.nlm.nih.gov/pubmed/27880776)

(www.ncbi.nlm.nih.gov/pubmed/25014360)

如果你曾經在動物園感受過來自猴子或者猿類動物的凝視,那你可能就會更明顯地注意到這些效應:你幾乎沒有辦法克服它們作為有意識的物種正在觀察和審視你的那種感覺。事實上,即使你是與一幅肖像畫有目光接觸,也會觸發一系列大腦活動,這些大腦活動和我們的社交認知有關。換句話說,我們大腦中負責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區域會因此變得活躍起來。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7826261730221X)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即使你是與一幅肖像畫有目光接觸,也會觸發一系列大腦活動。圖源:Getty Images

當每個人意識到自己是對方頭腦裡的場景時就會被分散注意力,這一點不足為奇。這裡舉近期日本研究人員做的一項研究為例。在研究中,參與者們在看面孔視頻的同時,還要做一項單詞匹配遊戲。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0027716302360)

這項遊戲要求參與者將名詞和適當的動詞匹配起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他們聽到名詞“牛奶”,那合理的回答應該是“喝”)。關鍵在於,當參與者與視頻中的人臉開始有目光接觸後,他們做單詞匹配遊戲時就會糾結得多(也僅限於那些具有迷惑性的名詞罷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效應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目光接觸的影響力之大足夠耗盡我們的認知內存,即使我們只是在和視頻裡的陌生人對視。

類似的研究還發現,與他人直接對視會干擾到我們大腦中的工作記憶

(這裡是指我們在短時間內保存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想象力和精神控制力。而這些都與我們過濾掉不相關信息的能力有關。也許你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你已經親身體驗到了目光接觸帶來的效應。比如,你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談話或思考上,你會中斷和另一個人的眼神交流。一些心理學家甚至建議把“移開目光”當作幫助兒童回答問題時的策略。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3758/s13423-016-1097-3)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0027709002984#fig1)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圖源:LoveThisPic

研究還表明,目光接觸不僅會讓我們的大腦進入社交超速狀態,還會影響我們對那些有目光接觸的人的看法。舉個例子,我們通常認為和我們有更多眼神交流的人要比其他人更聰明,更認真,也更真誠(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是這樣的),我們也會更相信他們說的話。

當然,過多的眼神接觸也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那些目不轉睛盯著別人看的人會讓人覺得有些驚悚。在最近一項於科學博物館所進行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們試圖研究出眼神接觸的最佳時長。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平均而言,三秒鐘長的對視效果最佳(並且事實上,沒有人願意對視超過九秒)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圖源:Gfycat

另一個對視效應的案例可以幫忙解釋,為什麼在擁擠房間裡的對視瞬間有時會給人帶來如此強烈的感受。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對視會引起雙方之間某部分的融合:我們會認為就性格和外表而言,與我們有眼神接觸的陌生人會與我們有更多共同點。或許,在合適的情境下,當其他人忙於交談時,你和對方對視所產生的感覺會讓你們覺得好像正在共享一段特殊時光。

眼神接觸產生的化學作用遠不止這些。如果你們靠得更近,你和對方都會發現眼神接觸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將你們彼此相連,這一過程被稱為“瞳孔模仿(pupil mimicry)”或“瞳孔傳染(pupil contagion)”,是指你和對方的瞳孔如何同時放大和縮小。這被解釋為一種潛意識的社交模仿形式,是一種“眼睛的舞蹈”,而且還是更為浪漫的那種。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這種現象只不過是對他人眼睛亮度變化而做出的本能反應。當雙方十分靠近時,對方的瞳孔一放大,周圍的環境就會變暗,然後就會導致你的瞳孔也開始放大。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圖源:We Heart It

這並不是說在心理學上,瞳孔放大這一現象沒有任何意義。實際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在心理學意義上,無論是因為理智、情感、審美或是生理興趣等原因,我們在被外界喚醒或受到刺激時,瞳孔都會放大。這還引發了一場爭論:

瞳孔更大的面孔是否更有吸引力(有時“瞳孔放大”會被當作是激發了生理興趣的一種信號)至少一些研究,包括幾十年前和一些較近時期的研究都表明確實如此。而且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處理其他人的瞳孔正在放大這一信息。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圖源:Reddit

無論怎樣,在這項研究之前的幾個世紀裡,民間就有種確定的說法是,放大的瞳孔對人有吸引力。

在歷史的許多時期中,女性甚至使用一種植物提取物來故意放大瞳孔,從而讓自己看上去更有吸引力。這種植物就是顛茄(belladonna)。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圖源:OCAD U Illustration

但當你凝視著對方的雙眼時,不要認為只有對方的瞳孔是在傳遞信息。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可以從眼部肌肉變化中讀出複雜情感,不管對方的眼睛是在放大還是縮小。比如,當厭惡情緒使得我們的眼睛縮小時,這一“眼部表情”也會把這厭惡之情以信號的方式傳到他人那裡,就像面部表情一樣。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956797616687364)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重要的眼部特徵:角膜緣環(limbal rings),是指圍繞虹膜的深色圓環。近期有研究顯示,這些角膜緣環更常見於較為年輕和健康的人群之中。而且那些注意到角膜緣環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意識到這一點的,比如那些尋找短期關係的異性戀女性們會認為角膜緣環明顯的男性更加健康和性感。

(psycnet.apa.org/record/2018-39048-001)

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不僅是古老的諺語,它還透露出許多其他含義。事實上,凝視他人的眼睛有著某種非常強大的力量。有人認為,眼睛是唯一一處將我們的大腦暴露給世界的部位。

當你看著別人的眼睛時,思考一下這或許是你最接近“觸碰到對方大腦”的時刻,或者用更詩意的話說,這是“觸碰靈魂”的時刻。考慮到這種強烈的親密感,如果你調暗燈光並且不間斷地注視另一個人的眼睛十分鐘,你會發現有一些奇妙的事情開始發生了,而且有可能比你以往所有的體驗都還要奇妙。

往期文章:

对视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聯繫:微信號 liweitan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