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沒人敢拿,見證了大清朝的恥辱

故宮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沒人敢拿,見證了大清朝的恥辱

每年前往故宮遊覽的人絡繹不絕,但是在故宮有一個細節卻很少有人能夠注意到,這個細節就是在故宮的隆宗門的匾額上立著一支箭,隆宗門的位置在太和殿的旁邊,可以說每天路過成千上萬個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注意到,這支箭已經在這裡立了兩百多年了,對於皇家人來說,這是一件兇器,畢竟牌匾上插著箭,自然不是吉祥之兆,為什麼皇帝沒有將這支箭取下呢?

我們來看看這支箭當年的故事,要從嘉慶年間的一場起義說起,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清人,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很多漢人對清政府不服,一直想要反清復明,在民間有很多這樣的組織,但大部分都被壓下去了,但是這種潛在的勢力是不能根除的,譬如清朝時期的白蓮教就是這樣的一個組織。

故宮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沒人敢拿,見證了大清朝的恥辱

白蓮教有很多分支,嘉慶年間的這場起義就是由白蓮教的一個分支發起,這場戰爭非常厲害,僅僅用了兩百個人就打到了紫禁城,要知道紫禁城中精兵數萬,為什麼兩百人就能攻破呢?原來這是因為清朝皇帝的一個習慣,少數民族最喜歡的就是打獵,雖然成為一國之主,但是自己的喜好不能丟。

皇帝帶著大隊人馬去打獵了,其實就是圍獵,很多人把獵物圍起來,讓皇帝射殺,這場打獵幾乎把城內的精兵都帶走了,這也給了白蓮教分支天理教一個機會,再加上很多百姓願意追隨,天理教的人看皇帝帶著精銳兵馬已走,開始策劃這場起義。

故宮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沒人敢拿,見證了大清朝的恥辱

​一個多月以後,天理教的林清帶著兩百人,賄賂了守門士兵,進入了紫禁城,後來被發現以後,只有幾十個人進入了內城,就是這幾十個人一路狂殺,目標就是太和殿,但是城內士兵多,距離太和殿只有一牆的時候,城門被關上了,只好對著隆宗門射了一箭,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支。

起義軍本想爬上去,但是城牆太高,後來皇帝回來,覺得這是一個恥辱,畢竟兩百人就能攻破紫禁城,於是為了提醒自己,不允許將這支箭拔下。而從這支箭開始,滿清就開始沒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