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没人敢拿,见证了大清朝的耻辱

故宫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没人敢拿,见证了大清朝的耻辱

每年前往故宫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在故宫有一个细节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个细节就是在故宫的隆宗门的匾额上立着一支箭,隆宗门的位置在太和殿的旁边,可以说每天路过成千上万个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支箭已经在这里立了两百多年了,对于皇家人来说,这是一件凶器,毕竟牌匾上插着箭,自然不是吉祥之兆,为什么皇帝没有将这支箭取下呢?

我们来看看这支箭当年的故事,要从嘉庆年间的一场起义说起,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清人,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很多汉人对清政府不服,一直想要反清复明,在民间有很多这样的组织,但大部分都被压下去了,但是这种潜在的势力是不能根除的,譬如清朝时期的白莲教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

故宫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没人敢拿,见证了大清朝的耻辱

白莲教有很多分支,嘉庆年间的这场起义就是由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发起,这场战争非常厉害,仅仅用了两百个人就打到了紫禁城,要知道紫禁城中精兵数万,为什么两百人就能攻破呢?原来这是因为清朝皇帝的一个习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就是打猎,虽然成为一国之主,但是自己的喜好不能丢。

皇帝带着大队人马去打猎了,其实就是围猎,很多人把猎物围起来,让皇帝射杀,这场打猎几乎把城内的精兵都带走了,这也给了白莲教分支天理教一个机会,再加上很多百姓愿意追随,天理教的人看皇帝带着精锐兵马已走,开始策划这场起义。

故宫牌匾上有一支箭,立了200多年没人敢拿,见证了大清朝的耻辱

​一个多月以后,天理教的林清带着两百人,贿赂了守门士兵,进入了紫禁城,后来被发现以后,只有几十个人进入了内城,就是这几十个人一路狂杀,目标就是太和殿,但是城内士兵多,距离太和殿只有一墙的时候,城门被关上了,只好对着隆宗门射了一箭,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支。

起义军本想爬上去,但是城墙太高,后来皇帝回来,觉得这是一个耻辱,毕竟两百人就能攻破紫禁城,于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允许将这支箭拔下。而从这支箭开始,满清就开始没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