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市民祭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史漓莎)“爸爸這個人是誰,他做了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來看他?”

“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為了新中國成立,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犧牲的人......”在陳潭秋烈士的墓碑前,市民庫爾班·艾力向8歲的依木蘭·庫爾班說道。

今年3月底至清明節,類似的對話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出現。

4月7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瞭解到,清明前後約有15 萬人來緬懷英烈,逾7成是青年人。近五年來,清明祭奠英烈的市民逐年遞增,今年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崇尚英雄的情懷始終沒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採用多種方式紀念英烈、表彰先進、慰問英模,尊崇英雄、褒獎英模已成為一項國家大事。

今年,市烈士陵園為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93位英雄烈士製作了微信祭奠平臺,36萬網民通過平臺,閱讀烈士事蹟,為烈士獻花點贊、寄語留言。

“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將革命先烈的精神繼承和發揚下去,用我們的行動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網友Rpra 留言。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不管時代如何變化,英雄人物始終是標註歷史的精神座標。

當日,市民嚴謹文手捧鮮花再次來到烈士陵園,在烈士事蹟陳列館裡遇到結伴而行的一隊小學生,他便跟在最後,聽老師講烈士的故事。

嚴謹文說:“我上次來時,是新中國成立20 週年時,那年我10 歲,像他們一樣戴著紅領巾跟著老師來這緬懷烈士,後來去了外地,退休才回來。今天故地重遊,看到孩子們我很欣慰,英雄精神正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