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57集09

一旦自己發達了、驕慢了,結果驕奢淫逸,那很可能自己很快就把祖先的德行給敗壞掉了,結果怎麼樣?災難就來了。所以愈是在富貴的地位,愈要保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愈要小心謹慎,謙卑自守。

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這句話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矜』,就是自誇、自負;『伐』,也是自我誇耀的意思。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這句話就是提醒我們,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在戰國時候,魏公子牟要出遠門,穰侯魏冉去送行。當時魏冉被封在穰這個地方,所以被稱為穰侯貴人。在臨別的時候,穰侯就對魏公子說:“你有什麼話要提醒我、囑咐我的嗎?”魏公子牟對穰侯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君知夫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乎?勢不與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與貴期而貴自至乎?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乎?驕不與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乎?”

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魏公子牟在這裡勾畫了一個為官者,由官位到權勢,由權勢到財富,由財富到華貴,由華貴到奢侈、驕奢,由驕奢到犯罪,由犯罪到亡身的運行軌跡。所以自古以來,有很多人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為官者,就是沿著這樣的軌跡最後滑向了無底深淵,成為千古罪人。

我們看一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一個人有官位了,權勢沒有跟他相約,但是權勢自然而來,因為他做了官就有權勢。

“勢不與富期而富自至”,當了官就有俸祿,甚至還有人來給他行賄,他慢慢地就有錢了;即使沒有人行賄,他不收受賄賂,國家給他的俸祿也很豐厚,所以富自至。

“富不與貴期而貴自至”,一旦一個人富裕了,他就會受人尊重,這個貴就自至了。

“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人在這種富貴、有權利的狀況下,不傲慢就比較困難,除非他有很高的警覺性。如果沒有警覺性,你看他又高高在上,又有財富,又受人尊敬,很多人都要求他、要巴結他,這個時候怎麼樣?驕傲自大,就很容易犯錯、狂妄。

“驕不與罪期而罪自至”,雖然這個驕傲沒有和罪相約,但是這個罪自己就來了。“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我們看看現在很多當官的,因為貪汙受賄、違法亂紀,最後鋃鐺入獄,被送上了斷頭臺。這些就是沒有謙恭謹慎、慎始慎終的態度所導致的。

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幾千年前,人們對人性在境緣之中不知不覺地墮落,這個順序他都看得很透,這也是提醒我們不能不謹慎。

特別是一個人在順境的時候,面對鮮花掌聲的時候,要經常觀照自己的心是不是有傲慢,否則的話,自己不知不覺地就墮落,還認識不到。所以,我們在富貴中要保持清醒不墮落,應該用什麼樣的心境來面對富貴?就是要用感恩的心。

譬如說我們今天有官位,賺到了很多錢,發財了,這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首先要感謝祖宗、感恩祖先積德,這可能不是我們自己的聰明智慧所導致的。一旦自己發達了、驕慢了,結果驕奢淫逸,那很可能自己很快就把祖先的德行給敗壞掉了,結果怎麼樣?災難就來了。所以愈是在富貴的地位,愈要保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愈要小心謹慎,謙卑自守。

不要自己誇耀自己,不要自以為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