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由鄭州報業集團、鼓樓西製造聯合主辦,根據劉震雲原著改編,牟森導演作品——舞臺劇《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將於4月19至4月20日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4月8日,舞臺劇《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鄭州首演媒體發佈會在鄭州市新聞發佈廳舉行,原著作者劉震雲、導演牟森、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石大東、總策劃古兵、出品人史航、製作人李羊朵、杜康銷售公司總經理柳向陽以及演員代表到場出席,並致辭。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2018年4月20日,《一句頂一萬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站三場演出出票率為100%,上座率達98%,遠高於同期話劇演出的市場成績。徐曉鍾、林兆華、孟京輝、田沁鑫、過士行、崔健、陳曉卿、張立憲等眾多文藝名人到場觀劇,演出在戲劇圈乃至文化界引發熱議。

2019年4月19至20日,《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將首次登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為觀眾帶來更細膩的故事、更豐滿的演出。在大幕升起之前,請隨本文了解下《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的由來與看點。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劉震雲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石大東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總策劃古兵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導演牟森

《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六大看點

原著小說是“現實魔幻主義”的當代經典文學

《一句頂一萬句》原是劉震雲的長篇小說,出版於2009年,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譯有20多種語言,被稱為中國版《百年孤獨》。文學批評家張清華評價說:“《一句頂一萬句》是一曲生存的悲歌,一部命運的戲劇,一曲婉轉淒涼的民間詠歎調,一部題旨與敘事完全統一的‘炫技’之書,一部充溢著生命的大悲涼和生存的真荒誕的小說。”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一句頂一萬句》劇照

劉震雲認為《一句頂一萬句》是一部“現實魔幻主義”的作品,“寫的好像是現實,但作品體現出來的意蘊卻是魔幻的”。他舉例說到:“一個意大利神父來到河南的時候一句中國話不會,轉眼四十多年過去,河南話都會說了。來的時候眼睛是藍的,黃河水喝多了眼睛都變黃了。待了四十年,只發展了八個徒弟。沒有教堂就住在破廟裡,每天回來給菩薩上香說,‘菩薩啊,再讓我收幾個信徒吧。’這太魔幻了。”正因為有這樣一部風格獨特的文學經典做支撐,《一句頂一萬句》才得以在戲劇舞臺上綻放光彩。

河南人演河南戲

直抵中原精神內核

全部用河南方言演出,也是舞臺劇《一句頂一萬句》特別引人關注之處。

此前,陝西話版《白鹿原》、四川話版《茶館》、上海話版《繁花》……都取得了成功,用方言演繹的話劇不僅沒有讓作品有了地域侷限,反而讓人物更加可信,更接地氣兒,作品也更有力量,更充滿質感。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一句頂一萬句》劇照

河南味兒的《一句頂一萬句》也是如此,那些土生土長的人物操著方言,才更符合他們的身份和背景;而方言所包含的獨特文化和語言張力,也讓作品別具魅力。

河南人排河南戲,河南人演河南戲,直抵原作精神內核:融入河南豫劇元素,演員都是非戲劇專業的河南人,展現原作本身最原始的風情。劇中吳摩西扮演者楊易憑藉此劇獲得2018年第二屆華語戲劇盛典最佳新人獎。

改編者曾為中國當代戲劇贏得前所未有的榮譽

《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的改編者與導演牟森,在80-90年代是備受海內外矚目的戲劇導演。1993年的《彼岸》,1994年的《零檔案》《與艾滋有關》,1995年的《紅鯡魚》皆是現象級的作品。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零檔案》劇照

其中,《零檔案》作為布魯塞爾藝術節委約作品首演於比利時,1995年在法國演出完畢又至美國洛杉磯UCLA演出,後因眾多國際藝術節的邀約紛至沓來,《零檔案》在海外接連演出了近百場,為中國當代戲劇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榮譽。1994年5月17日,讓·皮爾·狄柏達(Jean Pierre Thibaudat)在法國《解放報》上這樣寫到:“面對如此殘酷、赤裸裸地表現生命的場景,你顫抖著,受到極大的震撼,它象徵著一個年輕的中國劇團的崛起,加入了戲劇的歷史。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一句頂一萬句》編劇/導演:牟森

退出戲劇界二十餘年,牟森早已調轉了美學方向,此次他通過《一句頂一萬句》,又在戲劇舞臺上成功踐行了他當下的藝術追求。資深策展人賴慧慧在看過《一句頂一萬句》的演出後評論說:“版畫式的人物勾勒,寫意寫實的背景。彷彿凝凍在那個年代的時代美學,竟然那麼鮮活地保存在現在。20年後,沒有先鋒和當代的包袱,意味深長和功力深厚的牟森。”《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是為戲劇愛好者不應錯過的重磅劇目。

演出宏大而深情

讓正典敘事重現當代舞

“‘正典敘事’在中國缺位太久了”,牟森曾在採訪中這樣感慨到。從2010年至2016年,牟森在深圳與上海做了三個大型空間項目,《深圳,中國夢想實驗場》《上海奧德賽》和《存在巨鏈——行星三部曲》,無不體現著他“迴歸正典”的藝術旨趣。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一句頂一萬句》劇照

到了2018年,牟森希望能通過《一句頂一萬句》,讓正典敘事重現於當代舞臺。從劇目的首演反饋來看,牟森的這一想法已在業界找到知音。學者吳稼祥稱:“牟森以‘抵達’與‘拯救’作為他敘事藝術總綱,想復興亞里士多德詩學。這部話劇,是他實踐自己詩學的一個範例,劉震雲恰好為他提供了最好的原著。”

導演陳潔認為:“《一句頂一萬句》在內容上深刻成熟地表達了中國社會最廣大人群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缺失,在形式上借鑑了古希臘悲劇的壯美之風。歌隊、神父、劇中人物身上與神性相接的本能,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都讓人想起古希臘悲劇,想起荷馬史詩,導演的借鑑我以為正是他恰到好處的安排。”

中國人的心事兒

流淌在吟唱之中

《一句頂一萬句》講的是百姓的“殺心”。李敬澤說:“讀《一句頂一萬句》,常想到《水滸》,千年以來,中國人一直在如此奔走。”牟森說:“抽刀便殺人者為‘好漢’,拔刀又掖刀者為‘百姓’。”《一句頂一萬句》寫的是百姓,是中原大地上的每一個人。他們為一口痰生恨,為幾張餅生恨,為一記耳光、一次催賬、一場通姦,生恨。他們拔刀,無數次殺心起,又無數次殺心落,終是淚落、刀藏,孤身離去,獨自奔走。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一句頂一萬句》劇照

《一句頂一萬句》說的是傷心人的“出走”。在牟森看來,吳摩西的出延津,是中國人的出埃及記,是一種英勇的壯舉。許多作品裡都描寫過流離失所的受苦人,他們被迫遷徙是因何?無非是天災與人禍,如災難,如戰爭,如經濟波動、政治迫害。但在《一句頂一萬句》中,人們背井離鄉,為的竟是孤獨,是傷心,是一句話,是一個人。心事築成一座奧斯維辛,直逼得人落荒逃離,浪跡千里,尋往心安之地。

別錯過!《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場

《一句頂一萬句》劇照

牟森曾向劉震雲發問,“中原是什麼?”劉震雲脫口而出:“中原是一種態度。”後來,牟森又在排演《一句頂一萬句》時說:“如果中原是一種態度,那中國就是一種邏輯。”《一句頂一萬句》展現的是中國人百轉千回的心事兒,與樁樁件件的委屈,引人共鳴,又促人反思。正如李靜所認為的那樣,劇作中的一些段落“擊中了國人七寸”,揭示了“這個民族之所以生活在‘千年孤獨’中的原因。”

2018年4月,《一句頂一萬句》在國家大劇院的三場演出上座率高達98%,到場觀眾有包括著名導演徐曉鍾、林兆華、孟京輝、田沁鑫、林蔭宇、易立明,著名編劇過士行、萬方,著名演員濮存昕,文藝評論家林克歡、解璽璋、宋寶珍、李靜、陶慶梅、楊乾武、傅謹,前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京演集團副總經理李龍吟在內的眾多戲劇圈專家,還有著名歌手崔健,著名主持人張越、王小丫,文化名人吳稼祥、陳曉卿、張立憲、潘採夫等諸多文藝界名流。《南方週末》《三聯生活週刊》《新京報》《北京青年週刊》等各大主流媒體也都對該劇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

《一句頂一萬句》是近兩年最受關注的中國原創劇目之一,是文藝愛好者們不容錯過的戲劇演出。


鄭報融媒記者 蘇瑜 /文 丁友明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