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一座城市總有它的過往,它的第一次,這些過往和第一次就是它的歷史,可能隨著歲月的蹉跎,物是人非,很多過往和第一次都不再被人提及,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聊聊瀘州的那些第一次,讀完以後,你一定會對瀘州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批同盟會員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8月,瀘州留日學生陳漱雲、楊兆蓉、李琴鶴等人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07年,楊、陳二人回到瀘州,瀘州從此有了同盟會會員。

辛亥革命的第一屆政權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川南瀘州各界於11月25日(農曆十月初六)在考棚試院(現鼓樓世家)宣佈川南起義。成立第一屆新生政權一一川南軍政府。

第一屆瀘州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年)2月,中國同盟會瀘州分會成立,會長楊兆蓉,副會長鄧西林。

第一個軍事學堂

民國6年(1917年)雲南滇軍軍長趙又新,首次在瀘州城開辦雲南軍事講武堂瀘縣分校,朱德任堂長。

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

民國11年(1922年)惲代英在瀘州城川南師範學堂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十多人。五月四日,在城南忠山亭上,建立川南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

第一個共產黨員

民國14年(1925年)12月,合江人曾潤白經共產黨員鄭佑之介紹,成為瀘州最早的中共黨員。

第一個共產黨支部

民國15年(1926年)6月,中共黨員童庸生來瀘,將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劉元、陳澤煌、李龍等轉為共產黨員,首建中共瀘縣支部。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次犧牲的共產黨員

民國21年(1932年)9月,瀘縣中心縣委派閔用生、楊明清到駐瀘部隊劉文輝部屬之楊尚周、田冠五部,進行軍運工作。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於西門豬市壩英勇就義。

第一次武裝起義

民國15年(1926年)12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劉伯承策動指揮下,在瀘城暴發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軍與川南聯軍浴血奮戰,由於寡不敵眾,歷經167天,起義失敗。

第一次農民運動

民國19年(1930年)深秋在中共瀘縣中心縣委領導下,瀘縣石龍、得勝、宋觀等鄉的農協會,貼布告,發傳單,發動農民進行抗租鬥爭,縣城駐軍出動彈壓,抓捕四十多人。為瀘州地區第一次農民抗租運動。

第一次農民武裝起義

民國24年(1935年)3月10日,中共川南區特委領導的合江縣石頂山農民武裝起義爆發。12日,召開群眾大會,槍決惡霸地主劉丕平,慶祝武裝起義成功和川滇黔邊區工農紅軍遊擊大隊成立。楊其生任隊長,李亞群任政委。

第一個專員公署

民國24年(1935年)6月,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瀘城正式成立。專署與縣府合署辦公,轄瀘、納、合、敘、隆、富、古宋、古藺八個縣。第一任專員兼保安司令是裴綱。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次工人罷工

民國30年(1941年)5月1日,瀘縣織布廠工人,為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勞動時間,開展歷時4天的罷工鬥爭,終於取得勝利。

第一次出現飛機

民國21年(1932年)10月28日,劉湘用水、陸、空三軍,攻擊瀘城劉文輝守軍。11月,劉湘率先使用飛機在城上空撒傳單、丟炸彈,鐘鼓樓、花園路一帶被炸。

第一次日機轟炸

民國28年(1939年)1月11日,日機三架首次襲瀘,投彈四枚。東門口輪船碼頭。大北街戲院,小市排風山被炸,傷數人。

第一個中學堂

清朝光緒27年(1901年)川南永寧道黃立鰲呈請四川總督批准,將川南書院的經費,在瀘州蘇公路創辦川南經緯學堂。次年,改為川南師範學堂。現在變成了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個女子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秋。溫翰楨、陳鑄、金麗秋三人的夫人,在訓導衙門舊址(今人民醫院住院部)創辦女子高、初小學。

次年,發展為川南女子師範傳習所,為瀘州最早的女學堂。1945年,改名為育群女子中學。1950年秋與峨岷中學合併為瀘州市第二中學,今改為瀘州老窖天府中學。

第一次運動會

民國8年(1919年)3月,永寧道教育科在大較場舉行“川南聯合運動會”。會長朱徳,總評判楊森。主要運動項目有田徑、足球。會後,駐瀘部隊表演了軍事操。

第一次學生愛國運動

民國9年(1920年)8月4日,瀘縣縣立中學與川南聯立師範,組成”川南學生聯合會”,掀起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舉行集會、遊行。

第一個幼稚園

民國11年(1922年)瀘縣公學小學部在原來的瀘縣中學租用一間教室,做了兩張大圓桌和二十多把矮椅子,招收董事會及瀘縣中學教職員工的孩子,創辦了第一個幼稚班,胡蘭畦任園長。

第一次演無聲電影

民國10年(1921年)縣城首次用手搖式發電機,放映黑白無聲影片《卓別林滑稽劇》,轟動全城。

第一次學潮

民國11年(1922年)9月,川南師範學校校長羅毓華解聘一批先進教師,釀成瀘州學潮。

十月中旬,瀘州軍政頭目張英自任校長,扣留惲代英,開除學生,遭到學生罷課抗議。十ー月八日,張又委吳子俊為校長,釋放懈代英,學潮平息。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架收音機

民國25年(1936年)2月,瀘縣政府從省裡購回收音機1架,為瀘州最早的一臺收音機。

七月在縣政府內增設收音室。

第一次籃球賽

民國23年(1934年),外地學習回瀘的知識青年,在城區舉辦首次籃球比賽。

第一張報紙

宣統3年(1911年)冬,瀘州同盟會會員楊兆蓉、鄧西林等人,主辦瀘州最早的報刊《川南報》。

第一次新編川戲

民國四年(1915年)瀘縣人龔某某,溫某某等第一次新編川戲《殺端方》連臺戲五本,演出後深為瀘州人稱道。

第一代大麴酒

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郭懷玉鑽研釀酒技術,經過苦心鑽研,探討,品嚐,終於釀造出瀘州第一代濃香型大麴酒。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家火柴廠

民國元年(1912年)瀘州城首家火柴廠“利濟火柴廠”建成投產。

第一個商會

民國3年(1914年)瀘城商務分會事務所,改組為瀘縣縣商會,改總理會董製為會董制,設文牘錄事,事務員等職,各幫設幫董,統歸商會領導。商會會長劉玉京。

第一家西藥房

民國7年(1918年)瀘州人賴光華結識了軍閥隊伍中的軍醫陳文伯,出資八百銀元,在三牌坊開辦瀘州第家西藥房——光華西藥房。

民國9年(1920年)春,瀘州紅十字醫院成立,為瀘第一家醫院,首任院長趙子章。附設西醫講習所,學員40餘人。

第一個縣工會

民國11年(1922年)瀘縣人周挺生把全縣30餘幫工人聯合,在華光廟(今日凝光門)成立瀘縣工會。

第一次用電照明

民國14年(1925年)2月,瀘州人稅西恆籌集資金在洞窩頭開辦的濟和水力發電廠建成,瀘州人開始了用電照明。當時該水力發電廠屬全川第一,全國第二。據說現在還在有使用。

第一家大型百貨商號

民國15年(1926年)遊縣人戴少卿在瀘城大什字口,首次開辦“少成美百貨商號“。

第一次使用正規鈔票

民國24年(1935年)10月4日,民國政府禁止銀元流通,廢除其他票證,瀘州地區開始使用民國政府頒發的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發行的法(紙)幣。

第一家大型工廠

民國27年(1938年)3月,民國政府軍政部決定,將河南鞏縣兵工廠內遷瀘州,4月,該廠遷來高壩,命名為二十三工廠(即今瀘州化工廠)。

第一次機制打米

民國33年(1944年)瀘城金雞渡裕民米廠,首次使用機器打米。

第一個“商人節“

民國36年(1947年)10月1日,瀘縣縣商會舉行隆重集會,各商號廠家,張燈結采。熱烈慶祝第一個“商人節”。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第一個電報局

清朝光緒13年(1887年)瀘城首設電報局,1889年,始設電話;1900年,設郵政代辦所。

第一次通航輪船

民國2年(1913年)英國太古公司的老”蜀通”輪船,首航重慶、瀘州、宜賓。

第一次引入自行車

民國11年(1922年)瀘縣人王鬥樞首次將自行車引入瀘州。

第一次長途電話

民國17年(1928年)瀘縣郵電局於9月份首次開辦瀘縣至成都長途電話業務。

第一次通汽車

民國27年(1938年)川滇東路(隆昌經瀘州、敘永,畢節至昆明)開工。1938年7月1日,瀘縣至隆昌段正式通車,瀘州第一次出現汽車。

第一個機場

民國34年(1945年)8月17日,蘭田壩軍用機場開工。6月1日竣工。有美機一架在機場起飛,降落。

第一代楠竹的遷入

清朝康熙50年(1745年)福建人黎遠升,遷來合江縣南鄉大漕支高門保九甲樟子巖居住。次年回福建攜楠竹種一株,植於樟子巖左側山上,經過三次失敗,終於長活成林。

第一代良種荔枝

清朝乾隆23年(1758年)合江縣人胡清晟從廣東惠州帶回三株良種荔枝苗,分別植於合江馬街鄉三塊石及覺悟鄉胡氏宗祠外。此後合江荔枝名揚天下。

第一次種雙季稻

民國28年(1939年)稻麥改良場瀘縣分場開始試種雙季稻。通過三年的改良,1942年召開雙季稻觀摩大會,次年全縣雙季稻猛增10多萬畝。

以上諸多的第一次,是不是讓你再次對瀘州有了新的認知,雖然掛一漏萬,但是我想對於熱愛瀘州家鄉歷史文化的人來說,又可以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