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一座城市总有它的过往,它的第一次,这些过往和第一次就是它的历史,可能随着岁月的蹉跎,物是人非,很多过往和第一次都不再被人提及,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泸州的那些第一次,读完以后,你一定会对泸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批同盟会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泸州留日学生陈漱云、杨兆蓉、李琴鹤等人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7年,杨、陈二人回到泸州,泸州从此有了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的第一届政权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川南泸州各界于11月25日(农历十月初六)在考棚试院(现鼓楼世家)宣布川南起义。成立第一届新生政权一一川南军政府。

第一届泸州同盟会

民国元年(1912年)2月,中国同盟会泸州分会成立,会长杨兆蓉,副会长邓西林。

第一个军事学堂

民国6年(1917年)云南滇军军长赵又新,首次在泸州城开办云南军事讲武堂泸县分校,朱德任堂长。

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11年(1922年)恽代英在泸州城川南师范学堂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十多人。五月四日,在城南忠山亭上,建立川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一个共产党员

民国14年(1925年)12月,合江人曾润白经共产党员郑佑之介绍,成为泸州最早的中共党员。

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民国15年(1926年)6月,中共党员童庸生来泸,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刘元、陈泽煌、李龙等转为共产党员,首建中共泸县支部。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次牺牲的共产党员

民国21年(1932年)9月,泸县中心县委派闵用生、杨明清到驻泸部队刘文辉部属之杨尚周、田冠五部,进行军运工作。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于西门猪市坝英勇就义。

第一次武装起义

民国15年(1926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刘伯承策动指挥下,在泸城暴发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军与川南联军浴血奋战,由于寡不敌众,历经167天,起义失败。

第一次农民运动

民国19年(1930年)深秋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下,泸县石龙、得胜、宋观等乡的农协会,贴布告,发传单,发动农民进行抗租斗争,县城驻军出动弹压,抓捕四十多人。为泸州地区第一次农民抗租运动。

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

民国24年(1935年)3月10日,中共川南区特委领导的合江县石顶山农民武装起义爆发。12日,召开群众大会,枪决恶霸地主刘丕平,庆祝武装起义成功和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成立。杨其生任队长,李亚群任政委。

第一个专员公署

民国24年(1935年)6月,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泸城正式成立。专署与县府合署办公,辖泸、纳、合、叙、隆、富、古宋、古蔺八个县。第一任专员兼保安司令是裴纲。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次工人罢工

民国30年(1941年)5月1日,泸县织布厂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开展历时4天的罢工斗争,终于取得胜利。

第一次出现飞机

民国21年(1932年)10月28日,刘湘用水、陆、空三军,攻击泸城刘文辉守军。11月,刘湘率先使用飞机在城上空撒传单、丟炸弹,钟鼓楼、花园路一带被炸。

第一次日机轰炸

民国28年(1939年)1月11日,日机三架首次袭泸,投弹四枚。东门口轮船码头。大北街戏院,小市排风山被炸,伤数人。

第一个中学堂

清朝光绪27年(1901年)川南永宁道黄立鳌呈请四川总督批准,将川南书院的经费,在泸州苏公路创办川南经纬学堂。次年,改为川南师范学堂。现在变成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个女子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秋。温翰桢、陈铸、金丽秋三人的夫人,在训导衙门旧址(今人民医院住院部)创办女子高、初小学。

次年,发展为川南女子师范传习所,为泸州最早的女学堂。1945年,改名为育群女子中学。1950年秋与峨岷中学合并为泸州市第二中学,今改为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第一次运动会

民国8年(1919年)3月,永宁道教育科在大较场举行“川南联合运动会”。会长朱徳,总评判杨森。主要运动项目有田径、足球。会后,驻泸部队表演了军事操。

第一次学生爱国运动

民国9年(1920年)8月4日,泸县县立中学与川南联立师范,组成”川南学生联合会”,掀起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举行集会、游行。

第一个幼稚园

民国11年(1922年)泸县公学小学部在原来的泸县中学租用一间教室,做了两张大圆桌和二十多把矮椅子,招收董事会及泸县中学教职员工的孩子,创办了第一个幼稚班,胡兰畦任园长。

第一次演无声电影

民国10年(1921年)县城首次用手摇式发电机,放映黑白无声影片《卓别林滑稽剧》,轰动全城。

第一次学潮

民国11年(1922年)9月,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罗毓华解聘一批先进教师,酿成泸州学潮。

十月中旬,泸州军政头目张英自任校长,扣留恽代英,开除学生,遭到学生罢课抗议。十ー月八日,张又委吴子俊为校长,释放懈代英,学潮平息。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架收音机

民国25年(1936年)2月,泸县政府从省里购回收音机1架,为泸州最早的一台收音机。

七月在县政府内增设收音室。

第一次篮球赛

民国23年(1934年),外地学习回泸的知识青年,在城区举办首次篮球比赛。

第一张报纸

宣统3年(1911年)冬,泸州同盟会会员杨兆蓉、邓西林等人,主办泸州最早的报刊《川南报》。

第一次新编川戏

民国四年(1915年)泸县人龚某某,温某某等第一次新编川戏《杀端方》连台戏五本,演出后深为泸州人称道。

第一代大曲酒

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郭怀玉钻研酿酒技术,经过苦心钻研,探讨,品尝,终于酿造出泸州第一代浓香型大曲酒。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家火柴厂

民国元年(1912年)泸州城首家火柴厂“利济火柴厂”建成投产。

第一个商会

民国3年(1914年)泸城商务分会事务所,改组为泸县县商会,改总理会董制为会董制,设文牍录事,事务员等职,各帮设帮董,统归商会领导。商会会长刘玉京。

第一家西药房

民国7年(1918年)泸州人赖光华结识了军阀队伍中的军医陈文伯,出资八百银元,在三牌坊开办泸州第家西药房——光华西药房。

民国9年(1920年)春,泸州红十字医院成立,为泸第一家医院,首任院长赵子章。附设西医讲习所,学员40余人。

第一个县工会

民国11年(1922年)泸县人周挺生把全县30余帮工人联合,在华光庙(今日凝光门)成立泸县工会。

第一次用电照明

民国14年(1925年)2月,泸州人税西恒筹集资金在洞窝头开办的济和水力发电厂建成,泸州人开始了用电照明。当时该水力发电厂属全川第一,全国第二。据说现在还在有使用。

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号

民国15年(1926年)游县人戴少卿在泸城大什字口,首次开办“少成美百货商号“。

第一次使用正规钞票

民国24年(1935年)10月4日,民国政府禁止银元流通,废除其他票证,泸州地区开始使用民国政府颁发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发行的法(纸)币。

第一家大型工厂

民国27年(1938年)3月,民国政府军政部决定,将河南巩县兵工厂内迁泸州,4月,该厂迁来高坝,命名为二十三工厂(即今泸州化工厂)。

第一次机制打米

民国33年(1944年)泸城金鸡渡裕民米厂,首次使用机器打米。

第一个“商人节“

民国36年(1947年)10月1日,泸县县商会举行隆重集会,各商号厂家,张灯结采。热烈庆祝第一个“商人节”。

那些鲜为人知的泸州第一次,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泸州

第一个电报局

清朝光绪13年(1887年)泸城首设电报局,1889年,始设电话;1900年,设邮政代办所。

第一次通航轮船

民国2年(1913年)英国太古公司的老”蜀通”轮船,首航重庆、泸州、宜宾。

第一次引入自行车

民国11年(1922年)泸县人王斗枢首次将自行车引入泸州。

第一次长途电话

民国17年(1928年)泸县邮电局于9月份首次开办泸县至成都长途电话业务。

第一次通汽车

民国27年(1938年)川滇东路(隆昌经泸州、叙永,毕节至昆明)开工。1938年7月1日,泸县至隆昌段正式通车,泸州第一次出现汽车。

第一个机场

民国34年(1945年)8月17日,兰田坝军用机场开工。6月1日竣工。有美机一架在机场起飞,降落。

第一代楠竹的迁入

清朝康熙50年(1745年)福建人黎远升,迁来合江县南乡大漕支高门保九甲樟子岩居住。次年回福建携楠竹种一株,植于樟子岩左侧山上,经过三次失败,终于长活成林。

第一代良种荔枝

清朝乾隆23年(1758年)合江县人胡清晟从广东惠州带回三株良种荔枝苗,分别植于合江马街乡三块石及觉悟乡胡氏宗祠外。此后合江荔枝名扬天下。

第一次种双季稻

民国28年(1939年)稻麦改良场泸县分场开始试种双季稻。通过三年的改良,1942年召开双季稻观摩大会,次年全县双季稻猛增10多万亩。

以上诸多的第一次,是不是让你再次对泸州有了新的认知,虽然挂一漏万,但是我想对于热爱泸州家乡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又可以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