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2019雄安嘉年華上有道雄安特色“大餐”

觀技藝、賞名畫!2019雄安新區嘉年華活動上,新區三縣藝術家齊聚一堂,帶來親手製作的陶瓷、書畫攝影、蘆葦畫等精美文藝作品,為遊客送上一道雄安特色文化“大餐”。

絞胎瓷上“顯”白洋淀紅色記憶

來自雄縣的畫家劉新是製作絞胎瓷的一位手藝人,他在本次嘉年華活動中帶來了自制的絞胎瓷作品。看到遊客對絞胎瓷有些陌生,他在現場向人們耐心地介紹這種瓷器的來歷和製作過程。

絞胎瓷發源於北宋年間,又名“攪胎瓷”“透花瓷”,製作時瓷器藝人將不同顏色的泥塊絞在一起,通過胎內紋飾變化來裝飾瓷器,因此絞胎瓷也被稱為“編織”出來的瓷器。


不一般!2019雄安嘉年華上有道雄安特色“大餐”

雄縣畫家劉新自制的絞胎瓷作品。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朱偉琳攝

拿起一件紅白相間的瓷瓶,劉新指著上面的花紋向遊客介紹說:“這白色正如白洋淀,紅色就像五星紅旗在祖國大地飄揚,這些自然形成的花紋,就像是咱們白洋淀烽火歲月的一個縮影。”

劉新說,在燒製過程中,因為不同的泥縮水程度不一,燒完後有多半是開裂的殘品,所以做一件絞胎瓷成品比較困難。能在這次嘉年華上代表雄縣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一件非常自豪與光榮的事情。

書畫影像記錄雄安

不一般!2019雄安嘉年華上有道雄安特色“大餐”

容城縣畫家王文明現場創作國畫作品。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朱偉琳攝

容城縣畫家王文明今年64歲,是本次嘉年華活動書畫攝影展的策展人之一,他的一幅國畫“胖蝦”圖也在陳列的展品之中。提起這幅畫的創作想法,他說:“白洋淀是水鄉,盛產魚蝦。前些年白洋淀曾經面臨乾涸威脅,雄安新區設立後這裡的水位逐漸恢復。現在白洋淀魚美、水美、蝦美,環境更美,所以我要把蝦畫得肥一些。”

王文明介紹,本次參展的繪畫作品有30餘幅,攝影作品有20餘幅,題材大多反映“華北明珠”白洋淀的風光,參展藝術家都是土生土長的雄安人。“嘉年華活動給三縣書畫家、攝影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都挺激動,挺高興。”


不一般!2019雄安嘉年華上有道雄安特色“大餐”

容城縣攝影愛好者牛慧民作品《雄起雄安》。牛慧民供圖

容城縣攝影愛好者牛慧民也參加了本次嘉年華活動,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竣工前,他為工地拍攝的一張日出照備受遊客稱讚。牛慧民說,這張照片名為《雄起雄安》,象徵著雄安新區越來越輝煌。

此外,牛慧民還帶來一組以容城縣留通碼頭為題材的攝影作品,展示了碼頭一年四季的變化。留通碼頭位於南拒馬河匯入白洋淀的河口附近,是一處常被人忽略的小碼頭,但在牛慧民的鏡頭裡,這裡風景如畫。牛慧民說:“把留通碼頭不同時間的變化展現在人們面前,可以讓大家瞭解更多雄安的美景。”

蘆葦畫走出雄安

不一般!2019雄安嘉年華上有道雄安特色“大餐”

在活動中展出的蘆葦畫《民族之魂》複製品,該作品右下方描繪的是狼牙山五壯士。劉永樂供圖

蘆葦畫是在古老的葦編技藝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民間工藝,用料環保,取材於白洋淀,製作精美,被稱為“綠色藝術品”。蘆葦畫還曾作為外事活動禮品走出國門,成為推廣白洋淀文化的一張名片。


不一般!2019雄安嘉年華上有道雄安特色“大餐”

活動現場,遊客在觀賞蘆葦畫展品。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朱偉琳攝

安新縣的劉永樂是一位蘆葦畫大師,他的作品曾多次獲獎,廣受社會喜愛和市場青睞。嘉年華活動上,劉永樂與他的學生帶來不少蘆葦畫精品作,有反映紅色文化的《民族之魂》,有反映雄安新區白洋淀風情的《澱上小憩》,也有反映新時代新面貌的《龍騰盛世》等。

提起蘆葦畫《民族之魂》創作理念,劉永樂說:“這幅作品主要是為了弘揚狼牙山五壯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展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以狼牙山為大背景,也展現出祖國風光秀麗、地大物博。”他還說:“作為一名手工藝人,我們會不斷提高創作水平,為新區文化事業發展作貢獻。”

“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從絞胎瓷、書畫作品到蘆葦畫,以雄安特色文化和自然風光為創作源泉,三縣藝術家們用他們各自擅長的方式詮釋雄安文化、記錄雄安發展,其作品也成為遊客瞭解雄安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