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GPA對反映一個人的優秀程度能佔到多大的比例?

用戶2598373776628


我們都知道在小學、初中、高中通常都是依據學生的考試分數來判斷其學習情況的,但是到了大學後,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採用的是學分績點的方式,學分績點的高低直接反饋出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狀況。



提問中的GPA全稱是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績績點,國內高校分數設置常見的有五分制和四分制,一個學生GPA的高低將影響到一名學生在高校的獎學金評選、評獎評優、轉專業、保研、出國留學甚至關乎到學生能否順利畢業和拿到學位證書。


下面舉例國內一些大學的平均績點劃分

1.中國人民大學版本

2.北京化工大學版本


我個人認為在高校,一個學生的GPA的高低將直觀的反映出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狀況,學習能力水平,但是衡量一個人的優秀程度就複雜多了,學習成績僅僅是其中的一個評價因素,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規範等等都是重要的評價因素。

但是考慮到GPA會影響到大學生獎學金評選、評獎評優、轉專業、保研、出國留學多個方面,所以身為大學生的你,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拿到一個不錯的績點。


學習源動力


這個從綜合測評和保研要求來看佔60%~90%

學習專業知識作為大學生的主職,GPA這一數據就很能切中要害。當然誰都無法面面俱到,因為大學裡存在太多競賽,部分大學生因把精力投入到競賽上,難免疏漏專業知識。

雖然好的競賽成績能加績點,但這畢竟是個風險投資(我們且不講那些大神級的人,即學習競賽兩不誤的學霸們),按概率來,這類熱衷於競賽的同學的績點應該會稍低於專司學習的人。但二者的學習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個人感覺60%保底,70%最多。

大學作為一個多元的學習環境,多向學習已成為不是主流的主流。從專業知識,組織能力,思維方式,社交技巧到最終的工作態度,社會對大學生的考核項越來越多,作為大學生卻只能被動的接受。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對輸出能力極為重視的時代,而你獲取成果的過程別人似乎沒必要知道,這就是對GPA稍顯不公平的地方,因為天賦差距確實存在。很多靠努力成為學霸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要輸給自己的手下敗將。

我本身是一名大一學生,託學習習慣的福,績點還算可觀。(抓住機會諞一諞,嘿嘿...)


然而我也很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同其他同學的領域差距,諸如電腦使用能力的差距,對文史知識的欠缺以及體育運動的不足,諸如此類都是可以用學習時間來補拙的。

另一方面GPA在無意中突出了學生個人對於做一件事的態度

個人認為題中的“優秀”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了這裡。

不知你是如何定義這個比例的呢?留言吧少年!


青年光影


從我實踐招人的角度來說,我不看重績點,只看重實踐能力,不好的學校不好的績點但只要工作肯努力肯動腦筋就行。我曾經有個手下學校不好,但工作效率和工作態度比名校出來都好很多,所以關鍵還是個人修行!

當然,敲門磚性質的很重要,否則你都沒機會!


飄落人間一顆松


就是,敲門磚啊。。比例一般般啦,主要還是進公司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