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上古先秦的史料非常匱乏,只能通過一些名人雅士流傳後世的只鱗片抓的記載來進行多方面的還原。僅僅有一部《史記》可以記載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而且時代跨度也不太遠,基本可以採信。但因為司馬公是漢朝人,對前朝秦國有著本能的牴觸和方案,所以很有可能融入一些自己的主觀意識在所記述的文字中,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也只能成為我們推理的一個參考,而不能完全照搬。況且這種戰國時期的宮廷密薪也很難見諸於史料。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但是,通過我們的分析,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秦獻公在和魏國丞相大戰河西之地的時候,雖然成功擊退了魏軍,俘虜了魏國丞相公叔痤,在一定程度上重創了魏軍。但是秦獻公也在這場戰鬥中中箭負傷,且身中毒箭,回天乏術。秦國正處於權力交接的關鍵階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前代秦出子篡位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要加以防備。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我認為秦獻公暗藏武士,如果長子贏虔真有二心,他必然會無情的將長子處死。因此暗藏死士戒備的事應該是真的,這好比鴻門宴上項羽就預備了三百死士,意圖一舉將劉邦諸人斬盡殺絕。秦獻公是一位很有故事的國君,他被流放的經歷以及秦國內亂的教訓,迫使他在關鍵時候可以殺子以安國。趙武靈王趙雍愛子心切,最終兩個兒子火併,大兒子趙章被殺,自己也被小兒子餓死,這些經歷告訴我們帝王之家無親情,國家公器不容私。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第一點:秦獻公的復位故事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也是秦國的太子,但是他卻在魏國流浪了三十多年才回秦國繼位。秦靈公死的時候嬴師隰才十歲,靈公的叔父嬴悼子將嬴師隰的太子之位廢除,發配到河西之地自生自滅,自己則當了秦國國君,也就是後來的秦簡公。嬴師隰在河西之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害怕爺爺嬴悼子將自己殺害,故逃到魏國生活,受到了魏武侯的熱情接待。嬴師隰在魏國跟著李悝學變法,跟著吳起學兵法,他親眼見證了魏國的強大,也目睹了秦國的日漸衰弱。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嬴悼子當了15年國君死了,傳位兒子秦惠公;秦惠公當了13年國君死了,傳位兒子秦出子。秦出子年幼,故秦國大政由其母親主持,太后治國無方,引起群臣不滿,大家想到了被流放的老太子嬴師隰!嬴師隰雖然身在魏國,但是心在秦國,他密切關注著秦國的動態,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太子的身份,最終他在老世族的幫助下成功復位。嬴師隰當了國君後,立即下令將秦出子母子倆沉入渭河淹死,以絕後患。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第二點:秦獻公有殺嬴虔的準備嬴師隰做事果斷決絕,一點不會感情用事,他深知權力對人性的腐蝕,國君之位可以讓很多親人拔劍相向。秦國四代亂政的結果是積貧積弱,遠遠落後于山東諸國,魏國的強大如芒刺在前,刺得秦國十分傷心。嬴師隰繼位後,在秦國推行新政,廢止人殉,發展農業,但是主要目標還是在跟魏國打仗。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為了跟魏國打仗,嬴師隰把都城從西部的雍城遷到東部的櫟陽,二十多年的仗打下來,河西沒有收復多少,卻打秦國打空了。長子嬴虔,次子嬴渠梁都是英雄好漢:嬴虔是秦軍猛將,有老秦人執著的頑固精神,他當了國君必然與魏國血戰,則秦國休矣,嬴族亡矣;嬴渠梁木訥剛毅,治軍治國皆有成效,他當國君,則秦國或有新生。嬴師隰想傳位嬴渠梁,但是嬴虔如果要反對的話,則秦國必然陷入內鬥,這一斗下去秦國又要休矣!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獻公將死,召長子虔,暗藏死士,真有其事嗎

因此嬴師隰想在生前解決嬴虔,如果試探出一點贏虔有反對嬴渠梁的意思,則當場將其格殺。死一個兒子而救秦國,嬴師隰是完全能做到的,他不再乎殺子之惡名,他再乎秦國之安危!嬴虔最終表態全力支持弟弟嬴渠梁,寫下了血誓,留下了食指作為明證,否則他就得命喪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