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APM

APM是Advanced Perception Modal高級知覺模型的縮寫,是我為之命名的一種心理機能。

我們今天來探討一下APM是什麼,是否真的存在。

猜想與證明

今天的話題相對專業一些,不過居多為假設和猜想,但不是說以下內容都是無稽之談,而是說要秉持科學的態度,以下只是有益的猜想,還沒有完全證明,歡迎大家指正。

關於猜想和證明的關係,舉個歷史上經典的例子,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裡說,光線在經過重力場的時候,會被拉彎,就像是光線經過了一個透鏡一樣,被稱為重力(引力)透鏡。

從1912年起到1922年十年期間,天文學家進行了很多次日食觀測,並不是一帆風順。其中最為成功的是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領導的1919年在非洲普林西比島的日食觀測。他們在太陽日全食的黑斑中看到了太陽背後的一顆恆星發出的光線,從而證明了光線在經過應力場的時候會被拉彎的理論。

愛因斯坦知道這個觀測結果的時候,他說自己很高興,但並不驚訝,因為他知道只是必然的。

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我學生時代的偶像。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當然,大家不要被我催眠,我不是愛因斯坦,不過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

APM例1

先從我的一個故事講起,Tobu是一個國際知名的電音大師,他的動感音樂風靡全球,我是今年年初裁第一次聽到他的音樂,就被吸引了。

下面這首曲子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Higher》。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Higher

Tobu - Higher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的時候,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但我說不清是什麼感覺。在我還沒有聽完的時候,我就意識到我聽過這首曲子的片段,而且印象深刻。

我努力搜尋自己的腦容量,終於想起來,我在去年春天去北京的古北水鎮玩,欣賞過一個非常精彩的音樂燈光秀,裡面就有這首曲子的片段(請古北水鎮的市場人員自覺在下面點擊讚賞50+)。如下:


也就是說,我的大腦裡,在第一次聽了這個音樂以後,就以一種方式記錄了下來這段音樂。準確地說這段音樂秀有近半個小時,應該是都記錄在了我的腦海裡。

當我再次在手機音樂app裡聽到這個音樂的時候,我會在潛意識中把這首樂曲與腦海裡記錄的、大量的內容進行比對,從而發現這兩首樂曲是同一個樂曲。

然而這種記錄的方式並不是一種意識化的記錄方式,不是一種符號化的記錄方式(如同我用記事本記錄一個信息一樣)。音樂的記錄符號化記錄方式是樂譜,簡譜或五線譜,顯然我這個工科男並沒有這個符號化地記錄音樂的能力。

但這並不妨礙我去記錄這段音樂,我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段音樂是記錄在潛意識中的。也就是記錄在APM中的。

為了驗證這一觀點,我讓我的女兒也聽了Tobu的這首勁曲,她也興奮地說:“

我聽過”,我問她在哪裡聽過,她說,“在古北水鎮!!”。她在學小提琴,但我不相信她在那時候用樂譜記錄了這首曲子。

APM例2

也是我的親身經歷,我開著車,在一個雙向各一個車道的路上行駛,我前面的車開的很慢,我想超車。我探頭看來一下對面車道來了一輛車,但還有一些距離,但也不富裕。我沒多思考,就把車打到了對面的車道,踩油門完成了超車。

司空見慣的一個例子,但背後的過程其實是複雜的。這裡有多個變量,我的車提速性能,我前面的車的速度,對面來車的速度,我的位置,我前面的車和對面來車的距離。這幾個變量有一個變量估算不對,都有可能發生危險。比如說,我對對面的車速度誤判,很有可能使我超車空間不足,而撞上對面的車。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思考,並沒有啟動意識去把這幾個變量代入運算公式,得出超車距離夠不夠的結論,以及我能不能超車的結論。(說實話,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我連兩位數加法都做不完,別忘了我還在開車)。那麼這個我能超過去的結果是誰做出來的呢?是APM!

APM例3

再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這是科學史上的一個佳話。說苯環的分子式為C₆H₆,據說德國的化學家凱庫勒因為對某一種物質的結構式未搞清楚而非常煩惱。1865年的晚上,他夢見了一幅蛇咬自己尾巴的圖,因此而發現了苯環的結構,而延續到如今的凱庫勒式。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用APM怎麼解釋這個故事?其實APM早已經知道了苯環的分子結構,但因為APM的致命不足(後面會講),我們的意識層面無法收到APM的已經明白苯環結構的信號。APM只能在潛意識非常活躍的夢中,以一個頭尾相連的蛇的形式來提示意識。

這個故事也指出APM的另一個特點,它可以對不可見的東西(分子結構)進行建模,只要這個人對這個不可見的事物有足夠多的信息輸入,有足夠多的互動,也可以建模。這也正是因此,APM可以對一個人的人格特徵進行建模,並用該模型對此人可能的刺激反應進行預測。

另外一個提示是,即便是在科學研究中,或是重大決策中,只要不是需要邏輯推斷的場景下,APM的建議也代表這智慧,是可信的。(見《你的決策類型是什麼?》)

APM是什麼?

APM是指人潛意識裡,對我們身邊能夠感覺到的事物的一種模型化的,存儲、描述和推測的心理機制。

APM能夠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對某事物建立一個內在的模型,使之模型化,並能利用這個內在模型,對該事物進行推測和判斷,甚至是多個模型進行互動式推斷(比如說超車)。

不要說我不知道g=9.8牛頓每千克,我就接不住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不要說我早已忘記拋物線公式,我就接不到拋給我的小球。

實際上我甚至知道小球彈起來要進過什麼樣的曲線,我知道在什麼位置能接到它。(我早已對小球的模型化,我知道它的在什麼樣的地面上,會有多大的反彈力。)

甚至我還能將風的影響也考慮在內(風的模型)。

甚至我們人類還是原始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做到這些。

再不客氣點說,連小狗都能做到這些。那是多簡單的事啊。

可見APM是非常強大的。

而且準確地說,我們人類負責潛意識思維的右半球大腦,要比負責思考的左半球大腦要進化成熟的早很多。

要知道我們算兩位數的加法都要眨眼好幾次才能算出來。

2014年3月Nature有一篇文章,分析稱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用了高達1TB的數據。而一個重約1.4千克的成年人大腦有大約800億個神經元。(我們心理統計學趙科老師語)。這不是鬧著玩的。

APM不是知覺嗎?

知覺是我們普通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知覺或感知(英語:Perception)是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官時,腦對外界的整體的看法和理解,為我們對外界的感官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在認知科學中,也可看作一組程序,包括獲取信息、理解信息、篩選信息、組織信息。與感覺不同,知覺反映的是由對象的各樣屬性及關係構成的整體。

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知覺適應。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這兩圖是知覺學習裡常用的兩張圖,關於知覺的研究主題明顯比APM的概念相去甚遠。

所以APM不能和知覺簡單地畫等號。

APM不就是潛意識嗎?

我們一般的說法,人類的潛意識裡就像是一口沸騰的大鍋,是一個純粹的情感世界,包含著愛恨情仇(實際上就是愛本能與恨本能)。

從上面對於APM的描述和舉例可以看出,APM基本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APM是對外在世界的一種極其冷靜客觀的反映方式,是我們人類適應外在世界,是保證我們在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中存活的重要心理機能。

所以說,我認為APM和我們的傳統的潛意識概念,以及超我和自我的延伸共享著意識水平線以下的空間。如圖: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APM的致命不足

APM有三個致命不足:

  1. APM的判斷會受情緒情感的篡改
  2. 不會進行邏輯推理 如果a大於b,b大於c,a大於c嗎?APM不擅長回答這個問題
  3. 無法通過符號進行溝通 所以人類有漫長的成長和學習(不是在校學習的意思,是個體成長的學習過程)的過程。也無法和意識交流APM的發現。




APM是個很大的話題,比如說APM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APM與情感潛意識的關係及互動等等,我會在以後的文章裡慢慢敘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APM,運用你的APM,來判斷一下我這篇文章裡說的東西,有多少讓你找到了感覺吧。

相信你的感覺,相信你的APM吧!!!它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十三年的心理諮詢師 米鋒 (老熊) vx公眾號 : 思想的熊

我們真的有高級知覺模型(APM)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