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巨头血拼夺地,如何看青岛楼市走向?

百忍老师年初说过,今年会是楼市最为热闹的一年,调控放松和市场波动作用力之下,各种奇妙现象都会出现。

但是没想到才春天,青岛楼市就已经大戏纷纷上演,让人眼花缭乱。

土地市场当然也是楼市这出大戏的一大源头。

这个已经在历史上验证过了。

先回忆一下,2016年7月20日,市北区宜昌路16号地块出让。经过367轮激烈竞价,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总价以9.97亿元将地块收入囊中,折合楼面价12520元/平方米,溢价率约达204%。而当时周边房价才11000左右,巨大悬殊差价之下,此地块如同烈火浇油,成为青岛上一轮楼市暴涨的导火索,此后青岛房价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快速实现总体翻了一倍,而且到2018年春天,老四方很多二手房报价一度接近三万。

这个暴涨过程让很多刚需永远失去了在市区购房的机会,只剩下顿足捶胸,悔恨交加。

如今经过去年下半年之后的成交锐减,楼市已经大大降温。但青岛市区土地依然极为紧缺,去年青岛总计卖地两万亩的局面下,市区几个区总计不到千亩,占比不足5%。原来的卖地大户李沧由于要求做地下五层,让很多开发商望而却步。

如此局面之下,苍蝇腿也是肉,谁家都不嫌小了。

4月8日9时30分拍卖位于市北区金华支路14号的氧气厂地块,再次形成大戏。该地块土地总面积为11092.1㎡,规划建筑面积33276.3㎡,其中城镇住宅占地4437㎡合建面13310㎡,产权型人才公寓13311㎡,商务金融6655.3㎡,起拍总价2.3亿,拍卖起始价为7000元/㎡。

14巨头血拼夺地,如何看青岛楼市走向?

这个氧气厂的袖珍小地块,2007冬天百忍老师就曾经实地勘察过。当时极为偏僻,工厂破破烂烂,道路也是狭窄,冷冷清清没什么人。

2008年的1月2日,傍边的玻璃厂大地块被保利拿走,成为该企业进青岛的标志,是为百合花园,2009年春天开卖时,均价才6000元,吸引了大批刚需前来,当年以1768套夺得青岛楼市销售套数亚军。

14巨头血拼夺地,如何看青岛楼市走向?

这是嵌进百合花园之中的一个小地块,总计16亩多点。仔细分析各项数据指标,比当年的蓝光地王苛刻多了。就纯商品房而言,也就100来套房子。其他的商务金融在那个地脚也不好卖,至于人才公寓,那是等于给政府代工建设而已。真正有价值的也就6亩多地,竟然引发14家大开发商拼命争夺。

这14家都有谁呢:碧桂园、保利、世茂、金地、中南、旭辉阳光城、荣盛、越秀、首创、中粮、北京城建、海信、德州东海。其中前八家都是千亿巨头,海信几乎是最小的企业。这要是在以前,看都不看一眼,可如今,为了企业持续生存,就得拼,没有选择。

经过361轮3个半小时艰苦争夺,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终于以4.16亿元的总价,通过此地块进入青岛主城区,但代价竟然如此沉重。

如今的调控大局之下,当然不会再出地王,因为熔断价格就定在了12500元,所以还少20元,但是还有360平的自持呢,所以就但从数字上也,实际也要高一些。

这还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只有40%是纯商品房,其他60%的成本都要压在这40%之上,据说这四成的人才公寓定价17990元,也是创了新高,还能包含住基本成本,看来为这个高地价达到熔断点做好了准备。但是商业价格起不来,这个纯住宅部分的地价,粗略算一下,也得超过15000。

14巨头血拼夺地,如何看青岛楼市走向?

为什么苍蝇腿都会抢得如此激烈?

青岛的地产企业们经过三年7000多亿的强去化,目前很多企业存粮无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不是销售指标能否完成的考核问题,而是队伍面临裁员甚至解散的生死问题。如此背景之下,抢地能不激烈么?

青岛的土地市场确实到了该增加供应的时刻了。前段时间市北区说今年要出让28宗地:

市北区近年推进的老厂房搬迁截至去年底,辖区包括海晶化工在内的70多家相关企业全部顺利搬迁,腾空40多处地块,其中的部分地块已经出让并开发建设。今年发起的土地招拍挂攻势,计划在本年度内出让氧气厂地块、东风化工厂地块、青啤麦芽厂项目、大港纬四路安置区等28宗土地,总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米。

希望市北区的同志们,在学习南方城市的干劲中,爆发出巨大的执行力,顺利把这些地块推出来。四百多万平就是1000亿货值,对市区楼市当然是一大利好。

李沧的青山路地块毕竟起价都10000了,据说也得地下四层。

崂山的拆迁目前进展还是缓慢,自然没多少地供出来。

市南就是想拆也没得可拆呀。

所以市区供地,今年的形势来看,就得靠市北了。

但是如果这样学习杭州模式,任由大家拼命来抢,地价上涨是必然的。开发商的利润会迅速变薄,杭州很多项目四万拿地,五万卖房。而房价在地价力推之下,自然也得涨,因为不能有太多的项目亏损么,所以这是最值得购房者警惕的事。

你得盯紧了这些地价的数字,2016年的地王教训虽然不会重现,毕竟限价措施还在实施。但是限价也会相应放松,一个高价地让你多花几十万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样的案例去年已经在高新区上演了三次了。

高新区去年出让的土地中,40%的人才公寓地块超过5000元的三个项目如今已经面世,中海、世茂、碧桂园,价格全部突破原来的13000的均价,都超过了15000,而且都顺利批下来了。因为政府既让收了人家高价的地钱,又让人家盖这么多福利房,成本这么高,那只能把限价给提高了,以便让购房者买单。

黄岛也出现了同样的局面,后面的文章会细分析。

市区土地稀缺,如果继续抢下去,不外乎如此结果。

最后回到张老师一直强调的:今年楼市的应对策略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跟上形势,出手要稳准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