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4月7日,清明假期的最後一日,沁源縣官灘鄉汝家莊,西側一座山樑上的防火隔離帶上依然有工程車在忙碌。4月2日清晨6時,這條防火隔離帶還是山頭綿延起伏不斷鬱鬱蔥蔥的山樑,僅僅過了10個小時,這裡便成為一條長8公里的防火隔離帶,成為沁源“3·29”森林火災的最後防線,併成功阻止了兇猛火情的繼續蔓延。

4月4日,沁源縣境內的明火全部撲滅,不過這條隔離帶的使命卻並未完成,而是剛剛開始。未來,這條隔離帶將成為集消防、灌溉、景觀、越野、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作為一項全縣的重點工程,將繼續緊鑼密鼓地完善下去。對於未來的藍圖,縣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設想。從最初的應急工程到如今科學規劃防火景觀帶,這一構想將如何完成?4月7日,記者再次來到這條防火隔離帶進行了採訪。

上午10點左右,隔離帶施工現場臨時撐起的帳篷被風吹得圓鼓鼓的,像剛剛烤好的麵包。山中的風向不斷變化,帳篷也左搖右擺。韓傑權是沁源縣社工部主任,不過這段時間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這條隔離帶建設指揮部的總調度,他說,風最大的時候,這個帳篷外曾經壓過32塊石頭,記者看到門外有一大堆紅砂石,每塊分量應該都不小於20斤。韓主任說,就是因為風太大了,才讓火躥得那麼快,才緊急開拓出了這條防火隔離帶。8公里的山樑上硬生生開出50餘米寬的路,兩邊坡上的林灌木都做了應急處理,這樣的工程,如果放在日常,半個月修通是正常,一週修好是少見,而沁源縣只花了10個小時就全線貫通,這樣超乎尋常的速度可以說是前所未聞。

作為這次工程的總調度,韓傑權說,為了保證工程快速推進,專門設立了交通組、水利組、供電組、供油組、通訊組、後勤組,各個組通力合作,有效作戰,馬不停蹄地連軸轉。

交通組的負責人是沁源縣交通局局長張慧斌,接近中午時他才匆匆忙忙從山上的施工現場回到帳篷。連日無休,從他說話的聲音就感覺到了極度的疲憊。汝家莊這條防火隔離帶是守住沁源縣原始森林的最後一道防線,從接到指揮部指令——在山樑上開出一條道,交通部門就從全縣調集了40多臺挖掘機奔赴汝家莊,緊接著從長治市以及沁源周邊縣市趕來支援的挖掘機、剷車、裝載機、吊車等大型工程車輛,紛紛奔赴汝家莊支援。僅施工所用的大型機械達到了157臺——挖掘機129臺,裝載機25臺,兩臺推土機和一臺吊車。

為了最快打通這條防火隔離帶,施工作業從東段、西段和中段三處同時展開,並且要保證施工車輛不停歇。為保證這些工程車不間斷工作,每臺車都由兩人輪班作業,有專門的供油車輛從縣城拉滿油料,送到工地。施工人員吃飯也不離開機器,就在施工現場解決。並且根據防火通道的相關要求和指揮部的指令,隨時進行修整。

4月3日,記者第一次來到汝家莊時,這條隔離帶剛剛貫通。7日再次登上隔離帶,這條8公里的山樑上又多了42個臨時蓄水池,也是為控制火情而建設的應急工程。沁源縣水利局局長陰永明告訴記者,這些隔離帶上的蓄水池是隨著隔離帶開通而逐漸挖出來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及時用水,消防人員可以直接從蓄水池中抽水展開撲救。

記者看到山樑上的這些蓄水池,隨著路面的寬窄隨形而建,蓄水池的容量從50立方米到200立方米不等,這42個蓄水池的總容量能達到5000多立方米,而沁源縣永和水庫的蓄水量為15000立方米。這42個蓄水池一共用了一天一夜便全部挖好,鋪了簡易的防滲膜,60輛水車花了36小時便將這42個蓄水池全部注滿。由於是應急工程,防滲情況自然不會很好,這些水車就輪番向蓄水池注水,確保隨時需要都能有足夠的水供應。同時還在山樑上沿線擺放了15000個5公斤的水壺,便於單兵作戰,取水滅火。

山上的土都成了活土,車輪碾過,如流沙般矇蔽車窗、又如流水般滑落,一旦遭遇雨季,必然會發生地質災害事件。“3·29”森林大火已經全線撲滅,蓄水池和應急開設出的隔離帶今後將如何?這樣一處應急工程之後該何去何從?目前這42個蓄水池的未來已經有了雛形,縣水利局規劃將來設一個揚水泵站,將山下子洪河和赤石橋河的水揚到山頂,從山頂最高點的蓄水池注入,把山樑上的蓄水池以溝渠連成一體,水將從最高處緩緩流入各個蓄水池,再在山坡上按照一定的坡度比例修築溝渠,讓水再回到山下的河裡,這樣就等於把山上蓄水池的水與山下的河變成了一個循環體。這樣既能起到消防的作用,也是一道景觀,還能澆灌四周的林木。

對於目前被火燒過的植被部分以及修建應急消防通道的山體,林業部門將請有關專家經過實地勘測,給出評判,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然後再進行治理,確保未來不發生地質災害問題。兩個多月後,這條隔離帶的未來模樣就將有一個大致雛形。防火隔離帶已經轉為建設一條“水長城”的工程,要建成全縣乃至更大範圍的護林防火示範工程,守衛綠色沁源。

把火全滅了,我們走得才踏實

“應該的!”

“不害怕!”

這是21歲戰士方誌孟說得最多的6個字。

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他和他所在的隊伍——武警山西省總隊機動支隊——400餘人,剛剛結束三天兩夜的撲救防守任務,從火場北線(東部)隔離帶下撤,返回位於赤石橋鄉小學的營地內。

黑黢黢的臉蛋,稚氣未脫。橙亮亮的消防服,盡是鉤破磨白處……但這些絲毫掩不住他的精氣神。問他浴火奮戰是不是真的不害怕,他說真不怕,穿上軍裝,這就是應該做的事:“越是這種時候,男人的血性越會迸發出來!”

3月29日接到戰備命令,4月1日上午10點半出發,下午6點抵達沁源。短暫的調整後,隊伍上了第一個打火點,火場西線胡漢坪,負責撲打餘火。燃燒過後的大地高溫尚存,有戰士的鞋底都被燙壞了。

4月2日凌晨,轉戰北線支持明火救援。一度在快撲滅時遭逢大風,只得下撤等待時機。3日再次進山撲打。

4日,隊伍分成兩隊,一隊繼續把守西北線,另一隊開上北線(東部)隔離帶,與消防、森警共同把守隔離帶最後防線。

堅決不能讓火越過隔離帶,保護人民與國家,是他們的任務,更是他們的信念。

6日,在外線明火已經全部撲滅的情況下,機動支隊400名官兵全部進入隔離帶,從早晨8點到晚上6點,順著六條山溝,自東向西,又從西到東,大約25平方公里,搜排了兩遍。“不把火全滅了,我們不放心。”

白天溝底搜排,除鐵鍬等裝備負重外,每個戰士還要手拎10公斤的水桶進山。飯沒辦法送到溝底,就每人吃點乾糧喝些水。

夜間返回隔離帶,晚10點後2小時一輪崗,交替休息。

第一天,戰士們直接在隔離帶土石路面上休息。山頂上大風太厲害了,帳篷根本扎不住。用戰士趙子劍的話說,有一個小個子戰士差點被吹走,得安排倆人在一起站崗。凌晨值崗的方誌孟凍得夠嗆,2點下哨後也好不到哪去,“凍得根本睡不著”。

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第二天略有好轉,戰士們睡進了坑裡。坑裡相對保暖,坑口再用防滲膜蓋著,已是十分滿足,以至於“兩個兩個抱著睡,嘴都差點親上了,可誰也顧不上嫌棄誰了”。

關於這個睡坑,趙子劍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為了保障水力,水車24小時會不間斷上行,為隔離帶上的應急蓄水池注水。那天夜裡趙子劍站崗時,水車來了。因為防滲膜的緣故,睡坑看上去很像一個空的蓄水池。他緊喊慢喊,坑裡還是被澆了些水。“戰士們就被泡起來了!”

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4月7日,完成此次救火任務的省武警機動支隊原計劃撤離。儘管前一夜才從前線下撤,但戰士們早晨六點就起床,把臨時營房——教室,恢復成原樣,把慰問物資分發到了每一個課桌上,還在黑板上給小朋友們留了言。他們甚至還打掃了整個學校。

沁源森林火災過後:防火隔離帶未來將成為一座“水長城”

做完這一切待命時,隊伍又收到了再駐守一天的命令。原以為他們會抓緊時間休息一下,結果,他們把整個赤石橋村的衛生都打掃了一遍。


編審:楊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