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人物: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一代学人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聊城人物: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少年成器,学业有成不掩锋芒;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担任学生游行总指挥;主持发掘安阳殷墟,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穿针引线,一手促成了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无疑,在“五四运动”、考古发掘、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傅斯年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而与蒋介石的亲近又注定了傅斯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说傅斯年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一点儿都不为过。他有着最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同时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人世间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在他的身上却被融合地恰到好处。

1947年1月5日,在发表于延安 《解放时报》、重庆《新华日报》的《八路军解放聊城入城三项命令》中,“保护中国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聊城北街的住宅”赫然纸上,与“向民族英雄范筑先墓立正敬礼”以及“保护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海源阁图书馆”一起,成为了党中央对攻城的八路军所下达的三项命令之一,足以得见攻城八路军对傅斯年的敬重。

聊城人物: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塑像

现今,位于聊城的傅氏祠堂由于文革原因,祠内文物早已荡然无存,成为了傅斯年生平陈列展序厅。厅内正中雕有一铜质傅斯年半身塑像,后面墙壁上是五块大型仿真喷景画,中间为用五块甲骨文拼成的傅斯年先生的生平,左右分别是傅斯年踪迹图、五四运动形势图、台湾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大门,比较客观简要地展示了傅斯年先生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大气磅礴的学人风采和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傅斯年的一生跌宕起伏,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

聊城人物: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他是胡适的学生,但是在胡适的前面,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胡适当年刚进北大做教授,就发现有些学生比他的学问好,而他在北大讲中国哲学史之所以没有被学生赶下台,就是由傅斯年等人在私底下做了他的"保护人"。

可是恨他之极的周作人却认为傅斯年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又怕人家看出他懦怯卑劣的心事,表面上故意相反的显示得大胆,动不动就叫嚣,人家叫他傅大炮,这正中了他的诡计。"其中主要原因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西南联大解散并迁回平津,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长,欲替胡适回国主持校务扫清障碍,严格执行他所说的"北大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认定"汉、贼不两立",而周作人恰在此列。

聊城人物: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纪念馆 又称傅氏祠堂。址在聊城市东关大街路北。系傅以渐家祠之正堂。

面阔3间,通阔12.8米;进深2间,前带廊厦,实为三间,通深8.2米。祠堂外观为砖墙、瓦顶、硬山脊,正脊饰花草螭吻。祠堂各间面阔相等,均为4米,廊深1.6米。前廊与正堂有木质花棱隔扇,三间隔扇均能作门打开或关闭。堂内有金柱四根,柱高5米,柱础为古镜式,柱间纵距为4.8米,柱头之上是五架梁,其上为三架梁,正中脊瓜柱上是正心桁。梁、檩均有随梁和随檩枋,方椽之上是扒砖顶。北侧金柱距北墙1.3米,墙内藏后檐柱,上梁施抱头与金柱相连。傅氏家族是聊城"任、邓、朱、傅、耿"五大家族之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乃为傅以渐七世孙。现祠堂已辟为展厅,主要陈列着傅斯年先生的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和傅斯年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塑。1988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