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從清朝同治三年發展至今的全聚德烤鴨似乎是受不了“電烤模式”,2018年,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利潤總額下降了31.75%,屬於股東的淨利潤減少了34.81%。

在全聚德2018年度業績快報中,其對於自身業績和財務狀況表示,2018年全聚德總營收同比下降4.53%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國內餐飲市場的影響。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年我國餐飲總收入達到了42716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9.5%。與此同時,我國的餐飲市場仍在持續擴張,而外賣、聚餐和婚慶喜宴等等餐飲模式更是站在了餐飲市場的頂峰。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由此,雖然去年餐飲市場確實出現了一定的波動,但受傷的大多是中小型餐飲和個體飯館。因此,“市場波動”並不能作為全聚德這個“中華第一吃”利潤暴跌的理由。那麼,這個原因又在哪裡呢?

“飛翔”的烤鴨,飛著飛著就“涼了”

雖然全聚德已經開了154年有餘,但這位“老爺子”仍有一顆追隨時代步伐的心。2015年,全聚德開始著手打造“互聯網+餐飲”的模式,推出了“小鴨哥”外賣平臺,以期與美團等企業展開競爭。雖然上線還不到半年,小鴨哥就積累其了20萬的平臺會員,但公司總經理刑穎“包制鴨卷、自動加熱”的美好願景落在實處,卻變成了“涼鴨涼餅”。口感差、價格貴,讓全聚德這次外賣的試水全線失敗。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2015年重慶試水、2016年登入北京、2017年正式停業。小鴨哥以一年1344萬的虧損為全聚德烤鴨的外賣生意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有食品產業的分析師認為,全聚德並不適合做外賣。因為,全聚德這種“中華第一吃”、“國宴”的品牌定位與外賣的需求市場並不匹配。年輕人叫外賣多半是叫一些快餐、炒菜或是麵食等等,“高大上”的烤鴨顯然是不會出現在出租房和個人住宅當中。

由此,在全聚德完成外賣佈局後,因為沒有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其產品和消費者的關聯性不高,這隻有備而來的烤鴨,就直接摔在了地上。同時,全聚德自身的顧客群體和外賣消費者也是兩類人群,無法將自家客流引導至外賣平臺,也成了全聚德在外賣方面的又一硬傷。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全聚德“試吃”,飯館成了朋友圈打卡的地方?

截止2018年6月30日,全聚德共計119家門店,但這些門店對消費者來說,卻成了一處“嘗試”和打卡的地方。很多初次嘗試全聚德的消費者都表示“貴、不好吃”。在全聚德門店消費過並同時點過外賣的消費者表示消費者曾表示全聚德外賣的口感與店內口感確實存在有較大的差異。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這些年再去全聚德的店裡,連以前的味道也吃不出來了。”

隨著在外賣領域的探索失利,全聚德在近些年一直在走著靠損耗品牌形象來賺取收益的路子。

在小鴨哥的願景破產之後,全聚德在創新方面的嘗試便停滯了下來。餐飲+零售的新模式也沒有被全聚德很好的應用。在同類烤鴨店憑著自身質量、價格和服務贏得市場的同時,慘遭排擠的全聚德的主要營收,則還在靠著北京這一個地區來實現盈利。人們現在唯一提起的,只有“說到北京烤鴨,才會想起全聚德”。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虧本也要撤資,全聚德“有名無實”

2014年,全聚德引進了IDG資本旗下中國股票基金投資的2.5億元,使IDG成立全聚德的第二大股東,佔股5.78%。但從2018年開始,IDG一拍腦袋,不惜虧本也要撤出自己在全聚德的股份。2018年8月,IDG宣稱將堅持73萬股,佔總股比例0.24%。同年11月,IDG再次稱將在未來6個月內堅持其所持全聚德的全部1737萬股份。

從全聚德2018業績快報中顯示的信息來看,其股東全年淨利潤34.81%的縮減無疑讓股東們產生了不滿,這也表示著全聚德不被資本看好。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2018國內餐飲行業發展情況

去年1月,瑞興咖啡在中國市場誕生,其10個月內1400家門店的發展勢頭代表著新餐飲的崛起。緊接著,新消費開始覆蓋全國,令外賣行業在短短的一年內空前繁盛。與此同時,海底撈也帶著其一貫的服務精神在2018年9月成功上市。而若說餐飲業的新趨勢,則就當提到餐飲供應鏈和智慧餐廳的發展。

烤鴨“飛不動”?全聚德一年利潤驟降3成,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總的來說,我國的餐飲業在經過合理的規範後,在未來仍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全聚德要想真正進入消費市場與眾人分羹,而不是徒有其名,就需要在產品和轉型上再多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