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荔城區全力打好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彰顯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荔城區境內河流縱橫、水系密佈,木蘭溪下游經過境域。該區緊緊圍繞我市“六大體系、十八項工程”的定位,結合打造“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全力打好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城市黑臭水體是發展的“頑疾”,不僅影響城市形象,也嚴重影響人居環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

2018年,荔城區全面開展內河整治專項行動,已完成下戴河上游老居民區截汙和周邊卓德芳小區、錦峰花園小區、鳳達雅苑小區生活汙水收集等工程;護城河完成東里巷涵洞截汙、辰門兜截汙、馬宮截汙等工程;下磨溪支流完成南側居民區生活汙水收集等工程;海源溝完成周邊新日財富廣場汙水出口改造工程。

對黑臭水體進行系統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該區又開展新一輪整治行動,攻堅戰再次打響。那麼如何破題呢?“欲流之清者,必截其汙。”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控源截汙是核心。

為此,荔城區全面開展城區排水戶、排汙口和排水管網普查建檔。對建成區所有河道排口、排水戶、排水管網進行拉網式排查,並以此建設排水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智慧化、信息化管理。

2019年已完成下磨溪及支流、闊口渠、海源溝等4條河道排查工作。如下磨溪支流南側居民區、下磨溪陸霞寺段生活汙水收集、闊口渠東梅路公交公司修理場和垃圾轉運站汙水收集等。

目前正在排查南郊河沿河排水口分佈並進行汙水溯源。

對中心城區排查出的103個問題,研究制定103處源頭分流改造措施,按照雨汙分流的原則,從源頭將汙水收集到位。護城河完成截汙5處(東里巷軍分區涵洞排放口截汙提升、北河末端涵洞截汙、雙池巷末端截汙提升、馬宮截汙、辰門兜小區截汙提升),下戴河完成截汙3處(下戴河上游截汙提升、三路鞋廠周邊老居民區截汙、勝利北街東側老居民區截汙),雨汙分流改造4處(宏利花園、卓德芳自建房片、鳳達雅苑、錦峰花園)。

城區的地下管網極為複雜,特別是老城區,暗渠多、汙染源數量多、情況複雜,治理難度大。“我們打起了黑臭水體治理‘地道戰’,半年來起碼翻了幾千個井蓋。”該區住建局幹部回憶。

走進小西湖示範段,每天早上,這裡遊人眾多,休閒運動,其樂融融,燕子掠過,水花陣陣。

原來的小西湖流域城區的內河,由於疏於管理,存在汙水廢水排放、亂搭蓋等行為,昔日美景,不復再見。該區下決心整治這一片區,圍繞“引湖拓河,拆違植綠,建廊插花,水景相映,四季花開”規劃設計,先後實施清淤清障、景觀改造、河道拓通、內河引水、生態修復、汙染源治理等系列工程,而今,“小西湖”華麗“變身”,流水潺潺,花紅柳綠,風情婉約,儼然一處“小江南”!

闊口社區半橋溝長650米,原來居民汙水直接排入河溝,又缺少上游水衝,慢慢形成了一條黑臭水溝。在環境汙染整治“百日攻堅”戰中,鎮海街道高度重視,組織街道、社區幹部群眾投入到整治工程中,實行“一河一策”,採取“清淤硬化、收集汙水、引水換水”方法,具體為:整條河溝分成3段進行截流施工,先清淤,後片石填底硬化,河兩邊砌石牆;安裝汙水收集管道,100個排汙口連接收汙,最後通到城市汙水管集中治理;在闊口渠修建一座抽水站,鋪設一條管道到半橋溝,隨時可以對溝底進行清洗,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幾年前建成的綬溪公園,更是荔城區一張名片。漫步延壽溪下游,在綠樹掩映下,河面波光粼粼、碧波盪漾,吸引了不少市民在這裡盡情享受綠色生態福利。

河相交、湖相通、水相連。隨著內河河道的拓通及這些泵站的運行,荔城區內河基本實現活水流動,“水清岸綠、景美城韻”的“水城”徐徐呈現。 翁國城

莆田荔城區全力打好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