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清朝末年,酒泉一代普遍信道。王圆箓,湖北麻城人,出身贫苦,被迫流落于酒泉一带,迫于生计加入清军,在酒泉道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渐渐成为了一名虔诚的道教徒。退伍后他云游天下,想找个适合的地方安度晚年,经过一年多的传道,他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在西北的漫天黄沙下,这个老兵发现了一家寺庙,虽然位置偏僻,但是香客络绎不绝,于是这位信道的老兵就决定留下来,在佛门之地,传播道教。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在佛教的地盘传播道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事实上,清朝末年,战火不断,是不会有人去关注这样一位小道士的,也不会有人注意到有人在佛门重地传道。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王圆箓退伍后,就出家为道了,号“法真”。他所到的香客络绎不绝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敦煌,清朝末年的敦煌,虽有佛家人在此修行,但是远没有现在的名气,只是一个香火还算很旺的寺庙。不过乱世之中,人们总想找点寄托,敦煌莫高窟有着千余尊佛像,自然成为当地百姓供奉香火的首选之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留在这,温饱至少不成问题,所以王圆箓云游至此,就停下来,扎根了。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战火纷飞的年代,朝廷根本没有余力去管古迹的修缮,彼时的莫高窟无人看管,残破不堪;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圆箓才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窑洞居住。安定下来的王圆箓靠着莫高窟的香火钱度日,除去日常花销,还节省下来一大笔钱,他用这笔钱对佛像进行修缮,不过说是修缮佛像,实际上是把佛像换成了道观,这种做法还破坏了大量的壁画。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经过几年的建设,王圆箓竟然在莫高窟修成了一座道观——三清观,为此他还被当地的官员接见,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被任命为道会的领导。所以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更何况乱世之年,发生这样的事情,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三清观”修好后,王圆箓接着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那就是把莫高窟最大的16窑洞改造成“太清宫”,“太清宫”是道教的标志性建筑物,为了完成这个计划,他除了赚香火钱,还从周边找来一个书生,名叫杨河清,帮忙抄洞窟石刻的经文卖钱。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王圆箓要把16窟改成太清宫,就必须打通上下两层的窑洞才可以,两个洞窟之间有很多积沙,所以他开始雇人来清理这些积沙。沙子清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洞窟居然出现一道裂纹,这让他很震惊,本应为山体的洞壁里面居然是空的。他和杨河清两个人拆了这个洞壁后,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著名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当然,除了这种说法以外,王圆箓发现莫高窟藏经洞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藏经洞是杨河清发现的。据说是当时杨河清抄完经书,休息的时候习惯点根旱烟,旱烟是用芨芨草点的,点完以后芨芨草就随手被杨河清插在了洞壁的裂缝中,一开始也没发生什么,但是有一次,用力过猛,居然一下子就插进去了,杨河清很吃惊,就用旱烟杆敲了敲,这才发现洞壁是空的。

道士盖房子发现窑洞是空的,揭开黄土皮一看,里面藏满了经书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芨芨草不易点燃,所以杨河清点烟的时候用的是佛香,点完烟还是将佛香插入洞壁的墙缝中,有一次插的时候,发现洞壁好像有问题,就告诉王圆箓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这个埋藏了千年的秘密这才被发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