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愤青刺伤李鸿章,为清朝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那么他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不仅需要向对方赔偿白银2亿两,还需要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委实屈辱至极(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归还给中国)。不过在最初,日本勒索的白银数量是3亿两,但因为李鸿章遇刺事件的发酵,才被迫削减为2亿两。而刺杀李鸿章的凶手,正是日本“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那么,小山丰太郎为何要刺杀李鸿章?



其实,小山丰太郎之所以刺杀李鸿章,跟甲午战争前后的形势密切相关。原来,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造,日本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对外扩张的意图愈发明显,而衰败腐朽的清朝,便成了其意图侵略的对象。在很多日本人看来,既然当年十余万满洲骑兵靠着冷兵器便能横扫中国大陆,那么拥有近代化武器、船坚炮利的日本,为何就不能取代清王朝,过一把中原主人的瘾?


正是在这种极度狂热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国内主张全面侵华的好战分子,呈几何增长态势,其中便包括小山丰太郎。跟很多出身底层、没见过世面的“爱国愤青”不同,小山丰太郎出身地方门阀士族阶层,其父小山孝八郎曾担任群马县议员职务,在当地相当有身份。作为家中长子的小山丰太郎,曾在著名的庆应义塾就读,可惜因为体弱多病,未能顺利完成毕业。



小山丰太郎被迫休学后,开始闯荡社会,由于屡遭世人的白眼,逐渐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小山加入右翼团体“神刀馆”,成了一名热衷于国事、鼓吹对外扩张的激进主义者。甲午战争期间,随着日军在辽东战场上连战连捷,使得狂热国民们看到横扫大陆的希望。此时,“打到北京,活捉清帝”便成了民众的口头禅,其中对此深信不疑的,便包括小山丰太郎。


然而在战争的尾声阶段,先前攻势凌厉的日本,由于物资损耗巨大、补给线过长,已经开始呈现疲态,再加上列强的干涉,迫切需要跟清朝签订和议,以便结束战争。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3月20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与清朝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在马关的春帆楼会面,正式开启了和谈进程。



谈判一开始,伊藤博文便向李鸿章抛出“赔款3亿两”、“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确认朝鲜独立”等重磅条款,并且声称如果清朝不接受,那么日本将恢复战争状态。李鸿章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极为震惊,只能一边奏报朝廷,一边对条款进行逐条驳,并采取拖延战术,希望能日本能知难而退。结果就在此时,李鸿章遇刺事件发生。


3月24日下午4时15分,就在第三轮谈判无疾而终,李鸿章乘轿返回驻地途中,混杂在围观李鸿章人群中的小山丰太郎,朝着这位清朝全权大使开枪射击。所幸李鸿章命大,子弹虽然击中他的左颊骨,入骨两寸有余,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但即使如此,李鸿章依然是血流满面,顿时昏死过去。


保护李鸿章的日本官员见状,一方面派人火速把李鸿章送往医院救治,一面迅速将凶手小山丰太郎逮捕。经过审讯,小山承认自己之所以行刺李鸿章,是希望借助事端来激化清朝,使其中断与日本的谈判。若能如此,日本便可以再起战端,从而最终实现占领北京、灭亡中国的计划。



李鸿章遇刺的消息一经公布,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先前对清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的欧美各国,开始纷纷谴责日本,让后者无比被动。为了避免列强出面干涉,伊藤博文被迫同意停战,并答应清廷提交的条约修正案,将赔款的数额由3亿两减为2亿两。在此基础上,中日双方在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的最终文本。


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见《清史稿·卷四百一十·李鸿章列传》。



因为“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的愚蠢行为,日本白白丧失1亿两白银的赔款以及其他多项权益,如此糟糕的结果,让伊藤博文等人痛心疾首。为了惩罚小山丰太郎,伊藤指使法院判处他无期徒刑,并将其禁锢在北海道网走郡,直到1907年通过大赦的方式,才将其释放出狱。小山丰太郎出狱后又存活了40年时间,直到1947年才病死,终年78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蹇蹇录》、《秘书类纂》、《日本外交文书》等


文史砖家


刺杀李鸿章的日本愤青名叫小山丰太郎,日本上野国馆林藩(今日群马县馆林市)人,出身地方门阀士族,父亲曾任议员。小山16岁肄业于庆应义塾,翌年因病休学,后成为激进主义者,加入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

李鸿章赴日谈判时,小山丰太郎不满中日停战,希望日本继续与中国作战,加之对中国人的不满,遂于1895年3月24日刺杀乘轿出行的李鸿章,枪击李鸿章左脸,但是未伤及其性命,导致国际舆论哗然。

因此,坊间有传言,《马关条约》的赔偿金额,之所以由起初的三亿两减少到两亿两,正因为李鸿章挨了一枪。李鸿章利用这一枪大做文章,日本因担心列强干涉,急于签订条约,于是只能退一步,将赔偿金额减少到两亿两。

不过,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日本减少赔偿金额,与李鸿章并无关系。因为李鸿章是在第三轮谈判后遇刺的,当时日方根本没有要求清朝赔款三万万两。1895年4月1日第四轮谈判时,日本才亮出三万万两白银的赔款。

而且,日本起初的态度十分坚决:作为获得伟大胜利之结果,我方要求之条件决非过高,而提出较次更少之要求,日本国民终究不能满意。显然,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受李鸿章遇刺之事影响。

至于为何赔偿减少到两亿两,是因为中方向日方提交了赔款改为一万万两的修正案,与此同时,日本人在破译李鸿章电报时看到“倘彼犹不足意,始终坚执……只有罢议而归”的态度,日本担心胜利果实失去,只好退一步,减少到两亿两。

在日方看来,如果中方坚决不答应三亿两的赔款,日方最多不过再次出兵,打到北京,可那又能如何?最终也免不了受列强干涉。到时,胜利的果实就将与列强瓜分。由此可见,日方同意减少赔款,是出于对列强的畏惧,而是用来安抚李鸿章(当然,表面上未必没有那种姿态)。

关于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后,被日本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禁锢于北海道网走郡。不过,1907年,小山被奉敕恩准假释。1947年,小山丰太郎死,年78岁。


赵营平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要先回到一场战争当中-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的惨烈无需过多赘述1894年11月 日本军队拿下旅顺之后 把目标定在了山东威海 这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



从1895年1月战争爆发 到1895年二月十二日广丙”号管带程壁光投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号称全世界第七 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一个月后 1895年三月十四号在日方的指定下,李鸿章“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带领着儿子李经方、马建忠、伍廷芳等人,从天津出发,乘船前往中日两国的议和地点——日本马关。经过5天的行程,李鸿章于3月19日抵达马关。



3月20日 两方开启了谈判 谈判过程非常艰难 最终经过磋商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此诞生不但赔偿了日本高达二亿两白银的军费,还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承认了朝鲜“独立”。同时开放了包括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数个通商口岸,容许日本人自由贸易,开设工厂。

就在谈判结束之后李鸿章走出春帆楼 准备回到住所 就在此时 一个日本少年突然窜出 双手按在轿杆上 趁着所有人愣神的功夫 掏出手枪 直射李鸿章面门 随后趁乱逃走 李鸿章未被伤及要害 打中了左侧面颊骨 随后凶手落网



此人名叫小山丰太郎,是一名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的狂热激进主义份子。 此人有着强烈的日本军国主义情节 他担心日本和清廷达成停战协议 所以决定铤而走险 。

至于结局 他被判处终身监禁 流放北海道 于1907年获得假释 1947年因病去世 终年78岁


海深时见豚


问题本身就是胡说,谁说少了一亿?日本鬼要一百亿,李鸿章砍下了九十多亿。你把李鸿章和伊腾商量好的“局”给抹杀了!可惜慈禧就是个“棒槌”。这个日本脑残是替中国人除害,客观上是做了好事。可惜没杀死这个卖国贼!坏了伊腾博文一锅好菜。“一个李鸿章,为害超过十个法国将军”。历史虚无主义者,联合“爱狗人士”肆意妄为,先假设日本侵略者是“讲理”的!然后呢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借口,信口编故事,亵渎民族遵严。这正是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所希望的,追求的。


弓目


满人的罪 却要一个汉人来背


你方唱罢我登场82027531


那一亿两白银是虚价,要价三亿,一亿也能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