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原文:[八宝肉]:用肉一斤,精肥各半,白煮一二十滚,切柳叶片。小淡菜二两,鹰爪二两,香蕈一两,花海蜇二两,胡桃肉四个去皮,笋片四两,好火腿二两,麻油一两。将肉入锅,秋油、酒煨至五分熟,再加余物,海蜇下在最后。

淸 袁枚《随园食单》特牲单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八宝最早始于佛教,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象征吉祥、幸福、圆满。八宝常见于日常生活中,也应用在饮食,取名八宝类菜式很多美,如“八宝酱菜”“八宝饭”“八宝葫芦鸭”“八宝豆腐”此类菜寓意吉祥,又用料多样,口味丰富,营养互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随园食单”袁枚也记载了“八宝肉元”“王太守八宝豆腐”“八宝肉”等菜式,今咱聊聊这八宝肉。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这是一款用煨法制做的什锦类随园菜,清末有个叫夏曾传的人,他对袁枚推崇备至,还写了一本《随园食单补证》对随园菜一一点评,他认为八宝肉:“其用物也宏矣,其取精也多矣,然如晋室八王之乱,互相構守争权,鲜有不致败者。按此种与古之十远羹、骨董羹相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八宝肉这菜料够多,取料够精,没有主题,但好比晋室構守争权,东西汉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一统天下,到永嘉年间晋惠帝朝中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争权导致亡国,自永嘉八王之乱后,晋国灭亡了,史称西晋,中国由统一进入了分裂时代,北方五胡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民族相继建国,开启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纷乱状态,前后136年间皆陷,先后兴起很多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说来真佩服中国文人的想象力,一道菜楞把历史兴衰给整明白了,要怎么说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呢。但夏曾传先生观点有二点不妥,首先饮食虽讲君臣佐使,原料互相搭配,但如八宝菜原料均衡也是一种很好配搭,一道素什锦、罗汉斋五味齐全,味道多样,这就是一种美味配搭,这种包容的和合美味就叫和谐。其次,细观随园八宝肉用肉1斤,其它均为一两、二两、四两不等,这就是最佳的配伍吗。所以夏先生所议差矣,不过他说八宝菜与古时的十远羹、骨董羹相类似,却是道出八宝肉这道菜的工艺渊源。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十远羹是五代时的名菜。用石耳、石发、石线、海紫菜、鹿角脂菜、天花蕈浸渍自然水澄清,与三汁相和,盐酎庄严(盐及酒酿加足此),多汁为良。十品不足,听阙(任其缺少),忌入别物(不能放别的东西进去),恐伦类杂,则风韵去矣。为什么称为“十远羹”呢?因为这十款食材大多是海产品,产地都离当时的国都汴梁较远,所以很贴切地称之为“十远羹”。可以说,“十远羹”是佛跳墙的“祖师爷”级菜肴。说来有趣这明明是唐代菜品,却记载在宋朝陶谷所著的《清异录》之中。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姓陶。陶谷经历了战乱的五代十国,宦海沉浮,但后来身居“省部级”干部的他,是个爱记录爱写书的“美食家”。《清异录》是一本中国文言琐事小说,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换句话说,《清异录》是一本从五代到北宋的百科生活攻略宝典,了解这段历史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骨董羹,又称“和气羹”、“贺年羹”。这吴中上元日必食之品。骨董羹是指取鱼肉蔬菜等杂混烹制而成的羹。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盘游饭谷董羹》:“ 罗浮 颖老 取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 虽二菜曾经风光过,但总体来讲这两菜是什锦杂和菜,夏先生就把八宝肉归入此类。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虽十远羹、骨董羹与袁枚八宝肉有些类似,但是从食材组配和制作工艺上还是不同的。下面制做随园菜八宝肉:用五花肉一斤,要精肥各半,白煮一二十滚至断生取出,改刀切成柳叶片。小淡菜二两,鹰爪就是芽菜二两,香蕈一两,花海蜇即蛰头也取二两,胡桃肉四个去皮,笋片四两,好火腿二两,麻油一两。料备好后,将肉入锅,加秋油、酒、麻油、好汤煨至五分熟,再加入小淡菜、鹰爪芽菜、香蕈、胡桃肉、笋片、火腿片,侍料煨熟后,海蜇头在最后放入略烧即可。此菜配料多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可与佛跳墙相媲美的八宝肉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