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近40年的狂风战斗机即将退役,歼击轰炸机为啥没能走到最后?

周亿轩


在英国威尔士西部“马赫谷”进行低空训练的“狂风战斗轰炸机”,利用复杂的地形地貌遮蔽,进行低空/超低空突防是它的主要进攻手段。

战斗轰炸机这个机种是1960年代中期出现的,当时“一型多机”的设计理念开始主导作战飞机的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一型多机”呢?这里面的“型”指的是型号、“机”指的是机种,也就是说:设计一个型号的作战飞机,并且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其它种类的作战飞机…比如:设计一型机体体积较大、冗余度较高的飞机,根据作战任务需要,即可以当做战斗机携带导弹去进行空战,也利用该型号改进衍生出执行战术/战役轰炸任务的轰炸机,这种一个型号可以升级、衍生出其它种类的设计方式就叫做:一型多机。

这种设计思想的好处就是:改变以往飞机种类间的条块分割、减少了飞机的种类和型号、可以大大的节省设计和制造经费、由于飞机的种类和型号的减少,实现了飞机制造的标准化和零部件的通用化…极大的减轻地勤保障的负担!
苏联的苏-24,乃至美军在F-111都是早期“一型多机”


设计理念的产物。

但是理念虽好,可是受到当时设计不成熟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狂风”、苏-24、F-111的空战性能都非常的差!虽然可以使用“空-空弹”进行空战,但是飞机机体笨重,机动性差根本就不是“空优战斗机”的对手!所以,这三型飞机最后都被用作战术/战役轰炸机来使用,它们也没有衍生出空优战斗机的型号,以至于最终“狂风”和F-111光荣而孤零零的退役,苏-24还在勉强支撑走完最后的服役时光。
时间进入到了1990年代初,随着“一型多机”
设计的成熟和航空科技的进步,一个型号的机型改造和衍生出多种任务的机种变成了现实,美系的F-15/16这两型当初专职空战中“空优战斗机”,已经变成了可以进行空战的战斗机,同时还具备了强大对地/对海打击能力;苏系的苏-27更是衍生出了:苏27、苏30/33/34/35这样庞大的多机型家族!

现代的战斗机已经是设计先进,制造工艺优良的“多用途战斗机”了,不论是空战还是对地/对海打击能力都非常的强大,已经完全可以统一早先的:空优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强击机…等机型,既然是这样“狂风”战斗轰炸机这类机型就没有必要再去发展了。


皇家橡树1972


所谓“战斗轰炸机”其实基本都偏重在“轰炸机”上,空战能力其实挺弱,大多数都仅限于自保的程度。而现代的多用途战斗机在具有较强对地攻击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了对空作战能力(或者说在空优机基础上开发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真正实现“多用途”,所以包括“飞豹”在内的世界一大票战斗轰炸机都不会再有后续型号,歼16将来完全可以取代歼轰-7“飞豹”。

战斗轰炸机这个机种和用途用战斗机还不太一样,有些网友经常把他们划等号,但个人认为战斗轰炸机的本质还是停留在轰炸机,而多用途战斗机其实更侧重于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这个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非常流行,我们现在看到的“狂风”、F-111、Su-24都是60年代提出并开始研制的,当时主要就是想利用“低空高速突防”这个概念,毕竟在那个防空体系不完善的年代里低空是一个比较大的“漏洞”。不管是美国为首的北约还是苏联都希望利用“低空高速”突破对方的防空网,达到对对方纵深或大规模装甲集结地域实施空中打击的目的,其作用还是取代轻型轰炸机。下面这张图就是英国“狂风”超低空飞行的场景,“狂风”的低空性能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而且不管是“狂风”、F-111、Su-24都是指向采用可变后掠翼的设计,就连当时的“飞豹”也有意采用可变后掠翼

而当时还有一个“一机多型”的概念,也就是利用一个平台尽可能打造多个任务机型,比如上面提的到“狂风”以基本的对地攻击的“狂风IDS”,再拓展出截击的“狂风ADV”和侦查的“狂风ECR”。而美国的F-111当时也希望同时满足空军战术轰炸和海军截击两个任务。也就说大家都想要在保证对地攻击和轰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发展出能够对空截击/侦查的机型,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的三代机甚至四代机也是这么发展的。但是考虑到当时那个年代受到航空技术和弹药技术,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是基本不可能的,既要保证对对地还要保证对空截击就必然要有取舍,最终就是设计出来的机型就体型比较笨重,根本不能达到“空优机”的空战水平,可以携带空空导弹进行有限的截击空战。所以所谓的“战斗轰炸机”中的“战斗”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还是作为轰炸机使用。

为什么战斗轰炸机未来不会再发展了呢?其实战斗轰炸机的设计初衷就是体现“低空高速”去钻防空漏洞。然而这个办法在以前好用,随着防空系统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低空野战防空系统的出现使得“低空”这个办法也不好用,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利用低空突防的方式空袭伊拉克机场的“狂风”竟然损失7-8架,成为海湾战争中损失最多的机型。这种战斗轰炸机的作用就开始变得尴尬,低空突防的办法逐渐失效,而空战能力又太弱无法和空优机对抗,只能依靠不断升级改造精确制导武器继续延续生命。目前“狂风”和F-111已经退役,而俄罗斯Su-24还在继续维持,中国的“飞豹”得益于00年代初的一次大规模升级,加挂了先进的空地导弹、精确制导弹药和电子战设备还算是比较“高端”了,但是依旧躲不过未来被淘汰的命运。下图为俄罗斯被击落的Su-24

而现代出现的“多用途战斗机”依旧也是”一机多型“概念,但是很多都是以“空优机”去增加对地攻击功能,进而发展出“多用途机”,比如美国F-15E、俄罗斯Su-30、歼16、阵风等等,也就是他们既有强大的空战能力也有对地攻击能力。而且现代弹药和电子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远程攻击武器和精确打击弹药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以前的常规自由落体弹药,这些多用途战斗机可以实现远程精确打击,高空精确打击。这才是真正实现了“鱼和熊掌”兼得,所以多用途战斗机完全可以取代战斗轰炸机。


雏菊西瓜Peterpan


因为多用途战斗轰炸机完全可以取代战斗轰炸机

欧洲狂风战斗轰炸机,是英国、德国、意大利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一款战斗轰炸机。该机1974年首飞,机长16.72米,翼展13.91米(全展开,后掠角25°)至8.60 米(全后掠,后掠角67°,空重13.9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最大载弹量9吨,配备两台罗尔斯罗伊斯的RB-199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7.5吨。
狂风战斗机分为对地攻击型的狂风IDS和截击型的狂风ADV两种型号



狂风ADV主要使用捕狐犬雷达和天空闪光中距离空空导弹超视距拦截敌方轰炸机,但狂风战斗机整体推重比较低,空中机动性能不太理想。
狂风IDS的超低空性能可以用为所欲为来形容,配备地形跟踪雷达、自动配平系统并且机翼和进气道等都进行优化设计。

正开启反推装置,打开减速板降落的狂风,狂风的起降性能极好,可以在500米长跑道起飞,300米长跑道降落。这样可以在苏军对机场轰炸后利用剩余跑道进行起降。
狂风使用的RB-199发动机性能非常出色,在带反推装置情况下推重比依然可以达到7,而且三转子结构有效避免涡扇发动机的喘振毛病,唯一问题是中推,这导致狂风作为战斗机来说,推力不足。

实际上狂风战斗轰炸机设计初衷是超低空突袭,绕过苏军第一波装甲集群,飞到紧随其后的摩托化步兵等轻装甲目标以及后勤车辆等进行片轰炸,炸瘫苏军的后续攻击波。
狂风使用的主要武器是用撒布器快速抛洒一片的子母弹头,对于轻装甲目标和软目标有极高的威力。


狂风战斗轰炸机使用撒布器成片轰炸动图,非常的帅


但是这种轰炸模式属于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临空轰炸极容易受到对方地面防空火力的攻击,而狂风战斗轰炸机又没有A-10、苏-25这样专业对地攻击机的装甲防护和抗损毁性能。所以海湾战争期间,狂风战斗轰炸机按以前一样去超低空突防轰炸伊拉克机场,结果第一周就被击落6架,被迫放弃超低空突袭任务。
而海湾战争中另一款明星战机F-15E攻击鹰,则表明,多用途战机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红外制导导弹和电视制导导弹等,在中高空中远距离进行精确制导攻击,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打击效果,而且可以更好的保障自身安全。狂风战斗轰炸机赖以为豪的超低空突袭突防,价值越来越低。

阵风携带风暴阴影空射巡航导弹。当滑翔制导炸弹、空射巡航导弹等防区外打击武器出现后,多用途战机可以不进入对方防空武器区域完成对地攻击,打击效率和安全性更高。
以色列空军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对叙利亚发动了上百次空袭,大部分躲在黎巴嫩或戈兰高地上空使用防区外武器在叙利亚防空导弹射程外进行攻击,让叙利亚防空系统干瞪眼。在目前以低烈度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为主要形式下,多用途战机防区外打击足以满足对地攻击需求。

所以最终,英德意最终以台风战斗机取代狂风战斗轰炸机,狂风这种属于特殊环境下的机型,在现代作战环境下,效率和费用已经不如多用途战斗机。


五岳掩赤城


老辈有句话说:共用鱼塘的堤坝不防漏,共用的牲口长得瘦!意思就是说,几户人家合伙养鱼的鱼塘,不会有人随时守着水,经常会出现鱼塘干涸的现象。几户人家共用的耕牛或者马骡,大家都会抢着使用而忽略放牧,最终导致牲口不长膘。

其实狂风战机又何尝不是这种尴尬的产物呢?仅管狂风战机曾经也是集欧洲军事强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所有先进技术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其绝对是当时一款非常成功的战机,其作战性能堪称全世界少有敌手。从1970年开始就担负着部分欧洲国家的国防安全守卫职责,直到如今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始走向了被淘汰的晚年。
狂风战机之所以有今天这般凄凉的晚景,不能不说跟它的身世
不无关系,由于狂风战机是一款多国共同研发战机,因此在对其更新升级和新研发方面,不会有任何一国单独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来让其与时俱进,才导致其性能最终和新一代战机形成代差,最终走向被淘汰的命运,实在是让人觉得惋惜。



狂风战机的
退役,也代表着欧洲工业能力的衰退,难道他们准备将未来军用战机的订单,真的全部交给其美国盟友去完成吗?

我是老兵带我学军武,如果你是老兵就请关注我,并在下方留言评论,期待着你带我一起学习军武知识。谢谢大家!


老兵带我学军武


“狂风”是一种双发、双座、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包括战斗轰炸型,电子战斗型、侦察型、防空拦截型三种型号,三种类型都使用了RB-199涡轮风扇发动机及其改进型,高空速度超过2马赫,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共同研制。



“狂风”低空突防机动战术明显的降低了被对方传感器发现的概率和减少了飞机在防空系统中暴露的时间,显著的增加攻击机的战场生存能力的同时,也使攻击机更加依赖传感器探测目标并降低机载导弹武器的有效射程。

2000年以后,随着欧洲合作的台风战机入役,英、德、意和沙特的“狂风”战机基本被台风取代,这也是由于机体老化,联合研发国没有继续投入升级的后果,同时欧洲国家正在努力研发“台风”战机的原因。

“狂风”对于许多欧洲人来说,在英国的退役令他们百感交集,同时欧洲正在联合研发“台风”战机这无疑是欧盟国家空军的重大改变,但无论如何“狂风”战斗机在欧洲空军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皇见汉武


狂风不是歼击轰炸机,是一机多型的战斗机。

歼击机是解放后为了所谓正规化创造的众多中国特色名称之一。其实用翻译过来的战斗机就很好,没有必要另搞一套歼击机强击机。而且很多白字先生叫千击机。

狂风有三种型号,分别是对空拦截的截击型ADV,侦查型ECR和对地攻击型IDS。IDS就是对地攻击机,和歼轰七飞豹差不多,只能携带近程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用于自卫,没有空战能力,不是什么战斗轰炸机。

几乎所有的攻击机——美洲虎、A-4天鹰、A-6、A-7、超军旗,都可以携带响尾蛇空对空导弹用来自卫。

战场上的士兵不会因为携带了手枪就是战士了。


天明遥遥山海关


要实现高精度,高速度!该退出历史舞台的始终要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