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自卑,別不當回事

文|西紅柿媽媽

有一次同學聚會,一位很久未見的女同學,帶著孩子來參加聚會了。初見面時,大家都習慣的逗逗孩子,可那孩子卻怯生生的躲著,她媽怎麼讓他叫人,他也不叫。我們那女同學就解釋說,她孩子平時在家也不怎麼聽話,老不省心了。大家也都尷尬地一笑,沒有繼續聊了,直接入席。

吃飯的時候,我那同學在席間教育兒子,說他下次出來玩再不叫人,就不帶他出來了。女同學吃東西時,還時不時的跟孩子說,斯文點嘛,怎麼吃東西跟你爸一樣粗魯,太讓我沒面子了。我看她那兒子臉都快埋飯碗裡去了,我正好坐在她身邊,這頓飯吃得不太好,老聽她在教育孩子了,還真替她那兒子慎得慌。

雖然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還是許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家庭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其中語言就是重要的一種。

好的語言是一抹春日陽光,溫暖人心,不好的語言就會像一把利刀,深深地刺痛人心。爸爸媽媽的有時候無意識常掛嘴邊教育孩子的話,可能讓孩子沒自信,變得膽小和自卑。

看看哪些話會傷害到我們的孩子,如果有,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少說幾句了。

1、“別給我添亂了,一點小事也做不好,乾脆別弄了”。

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自卑,別不當回事

孩子本來是想著給爸爸媽媽幫忙的,有時候會請求大人允許他們做,得到同意之後滿心歡喜的去做。可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正確做法,一個不小心反倒幫了倒忙。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冷靜下來,而是一味的說“看你做不會做,還要逞能幹,好啦,都弄砸了吧”,那麼孩子肯定會傷心的,並且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差勁。

孩子偶爾聽到父母抱怨一兩次還好,但如果經常聽到父母這樣否定自己,那麼他們肯定會認為自己真如父母說的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以後會越來越自卑,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了。

2.“我說不行就不行,再鬧我就揍你了”。

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自卑,別不當回事

有一次在商場裡碰到為了買玩具撒潑打滾的孩子,孩子他媽媽非不讓,孩子還頂了句嘴,“你買口紅就可以,為什麼我就不能買玩具?”他媽回答,“你又沒掙錢,我說不買就不買,再鬧小心我揍你了”。

孩子只有老實跟著走了,其實不買玩具可以好好和孩子說明原因,如果一味的用命令暴力來讓孩子妥協,他就會越來越失去反抗意識,或者等到爆發的時候無法收場。這樣只能使孩子更加膽小,不敢聲張,就算在學校裡,別人不允許他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他都不會去想合不合理公不公平,只想著不要被懲罰就好了。

3.“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你怎麼那麼笨啊”。

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自卑,別不當回事

網上的人們都說輔導孩子寫作業,簡直就是能讓人血壓升高、腎上腺激素飆升的苦活。特別是碰到那種你怎麼講解都不會,外帶還思想開小差的孩子,有時候急得父母口不擇言,大罵“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笨蛋,這麼簡單都不會”。

雖然都是想望子成龍的,但是教育孩子急躁不得,這樣子的打壓只會讓孩子失掉自信,做不出題目的這種小失敗不算什麼,反而是父母的這種“笨”標籤貼法才不對,孩子愈發的悲觀。

4.“你怎麼這麼懶啊,這副德行跟你爸一樣”。

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自卑,別不當回事

有時候有些家庭會不和諧,夫妻關係也不是很好,總有一方對家庭付出得多,當忍受不了的時候就會怨氣叢生,孩子也容易無辜躺槍。

孩子因為原生家庭環境有樣學樣,習慣付出的一方就會對孩子一頓指責,這樣子的在孩子面前否定另一半,只會降低孩子的幸福感。連親密的人都感覺不到溫暖,孩子會越來越自閉,就算長大也會影響他的婚姻家庭觀。

有時可能大人對自己的言語習以為常,沒多大在意,當時沒有引起什麼嚴重後果,但是真的容易傷害到孩子幼小脆弱敏感的心靈。之所以告訴大家這些言語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引起重視。父母平時儘量用正面的態度看待孩子的問題,用積極讚美的話語教育孩子,給孩子信任和尊重,適當的鼓勵和支持,這樣我們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

5.“你怎麼這麼不省心,你也學學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自卑,別不當回事

現在很多時候人們不是比房子比車子比錢多,就是比孩子,誰的孩子更厲害就臉上有光。孩子不是物件,每個孩子都是不可複製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父母更多的是應該看到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放大缺點來看。父母長此以往的攀比,孩子只會越來越對自己失望,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讓他們心理壓力巨大,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我是西紅柿媽媽,二胎媽媽育兒達人,生活中育兒經驗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留言,文章版權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下方點★★收藏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