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與濟南,你認為誰是山東的核心?如何定位?

暢談威海


如果只有一箇中心應該是濟南,無論是從地理歷史文化哪個方面看都應該是濟南,只有經濟差一點,但也不懸殊,因為青島從人口到面積都比濟南大,當年青島的壯大也是靠吸血,把濰坊的黃島膠南膠縣平度煙臺的即墨萊西一起劃去,都是百強縣。濟南當時也從周邊劃了章丘平陰濟陽商河等幾個,但體量都比青島小的多。核心城市的擴大無一不是靠行政手段吸血來完成,濟南最近合了萊蕪仍然比青島小,看看那些弱省的強省會更是大口吸血直本一線,典型的代表成都市,四川的GDP只有山東的一半,而成都從人口面積GDP都是濟南的兩倍。濟青二個城市不要掙來掙去,應該協同發展,形成濟青城市群,兩城只有300公里,中間是濰坊淄博兩個大市,濟青高鐵的開通十分方便,濟青攜手一同進入新一線。前體是濟南青島要繼續合併周邊,人口到達1500萬以上。


用戶8930940017549


論經濟,青島當仁不讓地第一,GDP破萬億,山東的經濟中心,2018年山東省唯一的新一線城市,省會濟南甚至多年來在GDP上不如煙臺,比起青島當然差了一截,這幾年也正處於努力追趕的時期。

濟南雖說經濟發展不如青島,但濟南是山東的政治中心,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是山東的交通樞紐和交通中心,同時,也是山東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不過,單純比較濟南與青島誰是山東的核心這種問題,除了很可能走向地域之爭外,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意義。

山東作為全國GDP排名第三的經濟大省,而且也是全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靠的也不是一個核心的帶動,而是山東各市縣區的努力發展。

在最新的百強市排名中,青島的排名雖然在省內是第一,但是,山東的17個地市中,有15個城市進入了百強縣,入圍率達到88%,入選的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而在百強縣的榜單中,山東入選了21個,數量佔了榜單的1/5還多,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這樣的成績也不是靠一個核心來達成的。

而且,在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也明確提出了要做優做強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同時還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濟南與青島分居山東一西一東,所以,兩個都市圈也以地理位置劃分,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構成,濟南都市圈由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6市和濱州鄒平縣構成。

除了“兩圈”之外,還同時明確要建設“四區”,即煙威都市區、東濱都市區、濟棗菏都市區、臨日都市區。

所以,在山東,不論是現在的發展狀況,還是未來的規劃中,都不是像四川這樣的單核心省份,而是重點發展、區域帶動,百花齊放的發展。


濟南時報


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是一個容易招黑捱罵的問題。

我們就站在當下的形勢當中看,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濟南之於青島,最大最核心優勢就是省會,除此之外,沒有其它地方可與青島比肩。看問題看眼前看未來,而不是過去,如果放眼歷史,那麼濟南青島連曲阜還不如呢。在經濟上,別說是青島,煙臺現在都壓著濟南。

濟南和青島的關係,我感覺比較像低配版的廣州與深圳,一個是省會城市的獨有優勢,一個是經濟發展的絕對優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未來的城市的實力和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經濟發展的好壞和影響力。

當前,山東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支持青島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而在中央巡視青島的問題當中也具體指出,青島在省內的頭雁作用不強。而在中國城市的定位和發展實力榜單上,青島是絕對的第二陣容,而濟南則是第三陣容。所以綜合來講,青島在山東的核心地位要更加突出一些,未來的定位也不僅僅是偏安一隅在山東獨秀,它的視野是全國以至全球。

關於濟南與青島的關係,一直以來有一種戲謔的說法叫“山東濟南,中國青島”,這個定位雖然看上去像玩笑話,但我們仔細分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濟南的中原經濟圈的作用是不佔優勢的,它只能依靠省會優勢來發展,起碼要保證在山東不要丟省會城市定位的面子。而青島,佔據那麼好的優勢,如果還侷限於在省內比拼的話,那麼就太不求上進了,它的視野必須是國際的,它必須跳出山東尋求更大的發展。

這種定位不是哪一個人決定的,而是時代賦予的任務,是歷史發展的需求。


元芳有看法


青島和濟南位置並不重疊,輻射範圍也不一樣,山東一直以來都是濟南青島雙中心,濟南輻射中西部,青島輻射東部,定位很清晰。濟南是山東的行政與交通中心,青島是山東的經濟中心與對外窗口,兩者完全可以並存且沒有功能方面的衝突。

山東是全國所有省份當中省會GDP佔比最低的,而山東全省17地市當中有15個入圍全國百強市,數量全國第一,這足以看出山東是一個以均衡發展為重的省份,所以省會的作用與價值並不像大多省會那麼突出。就比如成都如今風光無限,號稱新一線榜首,但是在整個四川來說,排名第二的城市經濟規模連成都零頭都不到,如果濟南也過分突出自己的發展與龍頭地位,那麼就不會有山東如今百花齊放的局面。

濟南在山東的作用,即使青島經濟再強也無法取代;而青島在山東的作用,即使濟南成為山東的頭號強市也無法取代。看看其他幾個沿海省份吧,遼寧是瀋陽和大連雙核、河北是石家莊和唐山雙核、江蘇是南京、蘇州雙核、浙江是杭州和寧波雙核、福建是福州和廈門雙核、廣東是廣州和深圳雙核,沒有哪個省份會樹立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核心,這對於省域經濟的發展並無益處。

就連申報國家中心城市,山東也是把濟南和青島一起上報的,雖然青島現在獲得了更多的重視,但是就我個人看法,青島地理位置不如濟南更具優勢,輻射範圍比較有限,而且也不是樞紐型城市,所以濟南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或許可以給山東帶來更多實質性的幫助,而青島如果成為中心城市,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拉開和省內其他城市的差距,因為青島的鄰城太少了,而且主城區相互之間離得比較遠,對周邊的直接拉動作用小於間接作用。

如果一定要說一個核心,或者說選一個代表城市,我覺得還是青島吧,主要不是青島發展有多快,而是這幾年濟南發展有點跟不上同級別城市的腳步了。通過山東連續幾次承辦奧運會分賽場、APEC高官會、世園會、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合組織峰會、世界旅遊峰會等重大盛會全部落子青島來看,青島已經完全定位於山東省的窗口城市,代表著山東的現代化形象。而濟南更像是有內涵有深度的一個老者,深居幕後對這些年輕的城市們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默默無聞的幫助。我認為也正是這樣遠大的格局,才能讓山東的城市之間有更好的協調與互助,以推進全省各市之間共同進步,而非讓誰扛起大旗當老大。


城市發展報告


山東的核心城市是濟南。拋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說,僅它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就是別的城市不能比擬的。從龍山文化的城址開始,到夏商周三代,再到先秦以及漢唐宋明元清乃至現代,濟南在大部分時期都是作為山東的核心城市而存在的。比如舜曾耕於歷山,至今濟南城中還有“舜井”。甲骨文裡有“濼”字,濼即濼水,也即今天的趵突泉。漢代伏生傳授了《尚書》,換言之,倘若沒有濟南人,我們連中國上古史都整不明白。北宋時劉家針鋪兔兒畫是中國最早的商標。待至清末,濟南成為中國自我開埠第一城。瑞蚨祥是世界連鎖超市的先行者!民國時濟南已發展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新中國濟南又被委以重任,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濟南的落後也就出現在近20年。但是現在,所有制約濟南發展的因素都已不復存在!章丘劃區,長清劃區,濟陽劃區。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橫跨黃河兩岸。齊河也已規劃為濟南的衛星城。濟萊同城化加速推進,城際高鐵已開工建設。東部新城、西部新城、黃河北新城、濟陽新城,四座新城同時開建,成為中國投資最大的城市建設項目。攬黃河入城,規劃十幾座跨黃大橋及隧道已先後開工。機場括建,新東站,中央商務區;量子谷、金谷、藥谷、氫谷、航空城;中國醫學科學中心、醫科大學、康養中心;世界最大的會展中心已在黃河北開建……對標深圳、杭州。2017年經濟增速僅次於深圳,領跑全省!解放思想,大幹快上,一次性辦成,拿地即開工,已經成為濟南上下的共識!換言之,濟南已經覺醒,它的發展潛力和後勁是巨大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多年來青島在經濟上領跑全省。但並不能改變濟南是山東核心城市的地位。因為青島不是省會!而隨著濟南的發展,青島將來會更加沒有機會成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只能偏安一隅,做個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國際旅遊城市!



好奇文史談


青島與濟南,這兩個城市都是山東的核心城市。

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也是交通樞紐城市,在從明代初年開始,濟南成為了山東省的首府,此後,濟南就成為了山東省的政治中心。新中國成立之後,濟南也一直是山東的中心城市,只是在經濟上,逐漸被青島所趕超,但是濟南卻始終是山東的省會沒有動搖,濟南的經濟在發展上,並沒有落後太多。

青島的地位,更多是靠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獲得的,可以說,青島都是山東經濟的引擎和發動機,經濟總量常年“一騎絕塵”,擁有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等著名品牌。青島的國內經濟總量,早已破萬億,拋下省內其他城市一大截。而且,國內、省內各大院校,都在青島設立分校,甚至有些國內頂尖的研究機構,都選擇在青島設立分支機構,為青島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城市建設上,青島也要領先於濟南,在濟南成為“首堵”,濟南人還在等第一條地鐵線通車的時候,青島人已經有了好幾條已經通車的地鐵線。

但是,在區域帶動能力上,在山東東部沿海的青島,主要輻射周邊威海、煙臺、濰坊、日照,更遠的地方,力不從心,而這些地方,大多在濟南的輻射範圍內,能夠發揮省會的帶動作用。

一個省份,只能有一個核心的話,各種資源高度集中,有可能會壓縮省內其他城市的資源,一市獨大,反而對全省其他城市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不少經濟發達的省份,都是雙核、甚至多核,比如浙江有杭州和寧波、江蘇有南京、蘇州、無錫等,廣東有廣州和深圳等,青島與濟南,都可以作為山東的核心城市,互利互補,競爭中共同發展,帶動整個山東。


齊魯壹點


青島如果不是山東省政府支持先後把膠州、萊西、平度、即墨劃給青島,怎麼可能成為Gdp第一,單論市區面積、市區人口、市區經濟,濟南從來都在青島之上,原來發展青島是山東省政府的策略,現在發展濟南也是山東省政府的策略,濟南之前做出了巨大犧牲,從來都不計較而已,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大兵tony


青島再好也是山東省管轄,就像大連寧波一樣,你敢不聽山東省委書記的話嗎?


我19474201


山東的規劃太小氣,搞了六個城市圈帶,其實等於自廢武功!一億人口,齊魯文化,規劃濟南青島雙核心就足夠了!青島帶煙臺、濰坊、威海,剩下的歸濟南帶,GDP平分秋色,各憑本事,分工協作。濟南(把平陰縣劃歸聊城市)合併泰安、萊蕪、齊河、鄒平,日照和臨沂(平邑、費縣和蘭陵縣)合併,臨沂劃平邑、費縣和蘭陵縣給棗莊,濱州(減去鄒平、寧津、樂陵)和東營合併,把寧津、樂陵劃給德州進行補償,濟寧把微山縣劃給棗莊,從而做大棗莊。


高尚濤律師2


山東最頂級的權力高層百分之90都在濟南,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