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大白话:关于新生儿黄疸,这些知识家长都应该知道

医生大白话:关于新生儿黄疸,这些知识家长都应该知道

前几天我去探望了一个姐妹,她刚生了个7斤多的大胖小子,正在坐月子。闲聊期间这小姐姐跟我说起来孩子刚生下来的那几天,身上特别黄,哭的厉害的时候,连眼泪都是黄的,快把她给吓死了,赶紧去我们县城的医院看病去了,我还以为她接下来要吐一吐看病的苦水了。

没想到,接下来的话让我大感欣慰。那位儿科医生给小婴儿看完以后就抽血化验,最后一看结果没有达到需要治疗的指标,看看孩子状态还挺好,没给开什么药,也没给开什么茵栀黄口服液,也没让打针,也没有光疗,直接让她回家了,2天以后孩子就自己退黄了。病人和病人家属眼中的"没啥事儿"和医生眼中的"没啥事儿"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通过多排便和多排尿,很快就不黄了,也有的孩子一直不退黄,要小心的是血中胆红素如果太高的话,他们流经大脑时,会对脑细胞造成伤害,如果出现婴儿出现黄疸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请多考虑儿科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在这里我把大家可能想知道的问题用问答的形式写出来,请注意看哦。

“可是为什么孩子身上会发黄?”

这种黄,我敢说中国有一大半人,包括你和我都经历过,所谓“10个宝宝8个黄嘛“。是的,我们要聊的是新生儿黄疸,这黄大多发生在孩子出生后的2-3天里。其实黄疸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疾病的名称,它是由于血液里边胆红素的含量太多所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的黄染。

别担心哦,孩子身上发黄不一定是生病引起的。

你看孩子似乎是身上哪里都发黄就说明这“黄”是在血液里的,只有血液可以通过血管流到全身的各个地方,连一丝一毫都不放过。我们身体的血液主要有三种成分:血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医生们再给血浆做一个“离心运动”,发现血浆里有一部分是纤维蛋白,而另外一部分是看起来是很透明的血清。

我曾经讲过血液会在人体的各个地方流来流去,连头皮儿,手指尖儿和脚底板都有血液的流动,比如卵巢产生雌激素进入到血液里流到小女孩的全身,有雌激素“接收器”地方就会产生变化,身材平板的小女孩就变成了凹凸有致的大姑娘;比如垂体排出生长激素进入血液里进流动到人的全身骨骼等地方,小不点就会慢慢变成大高个。医生有时候要检测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等都是在病人的血清里找到的。

医生大白话:关于新生儿黄疸,这些知识家长都应该知道

而衰老的红细胞经过脾脏的时候会被识别出来,脾脏里的巨噬细胞就会把这些衰老的红细胞吃进去,然后再分解成”a胆红素“进入血液里。

a胆红素“经过肝脏以后就变成“b胆红素”,它会和胆汁一起进入到肠子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说道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胆汁儿是肝脏产生的不是胆囊,胆囊只是胆汁儿的存储器而已。

呐,因为”a胆红素“必须处理后才能变色,而“b胆红素”用试剂后会直接变色,它们就被分别称为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后来医生们经过实验,发现”a胆红素“在肝脏结合了一些蛋白才变成了b。所以a又叫未结合胆红素,b又叫结合胆红素。a和b加在一起就叫做总胆红素。如果a或者b胆红素进入血液太多了,我们肉眼就能看到眼睛和皮肤发黄了,“小黄人”就出现了。

正常人的尿和便为什么都是发黄的?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东西要经过尿和便排出,总胆红素才会慢慢降下去。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告诉家长,多让孩子排尿排便可以帮助孩子退黄,就是这个原理。

“听说有一种黄疸不是病,对吗?”

医生们一般把黄疸分为好几种类型呢,你说的应该是第一种。

1.生理性黄疸:

顾名思义,这种黄疸是婴儿生长时出现的正常现象,小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血管里氧气都是妈妈通过脐带血管给的,因为婴儿自己不能呼吸所以红细胞的氧气含量高不了多少,当他一离开慢慢突然开始自己呼吸以后,红细胞的氧气一下子高了很多,它们也需要去适应的,一部分无法适应的红细胞就破掉了,它们经过脾脏的时候被吞掉然后分解,最后成了“a胆红素”。

2,母乳性黄疸:妈妈的乳汁里也的孕激素会通过母乳进入到孩子身体里,会对孩子肝脏的排泄功能有抑制,这会使得a胆红素不能变成b胆红素,它们就不能从尿、便排泄出去,积攒在孩子身体里,导致了孩子黄疸,对于有些黄的特别厉害的孩子,医生会建议暂时用奶粉来代替母乳,就是这原因了。

3.病理性黄疸:

比如,新生儿和母亲血型不合,造成了新生儿溶血,这个血字其实就是指红细胞,溶血就是说红细胞溶解破坏了,而且数量还很多;新生儿有肺炎或肠炎,就会影响了胆红素的排泄;新生儿身体里红细胞数量过多,出生后自然的也会破坏很多;婴儿喂养不当,排便和排尿太少,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肝炎/胆道闭锁,导致胆红素不能通过胆汁排出······等等。

总之最后血里的总胆红素越来越高到达一定的数值,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小黄人”。

“可是大人也会有黄疸啊?”

“不管是什么病因,比如红细胞破坏的太多,产生的a胆红素太多(溶血性黄疸);肝脏分泌胆汁的通道堵住了(胆汁淤积性黄疸);肝脏生病不能把a完全变成b了(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天生有问题,不能吸收、结合,排泄a。(即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不管是什么类型,比如以a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以b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都是一个道理:进入的多了排出的少了。”

“很简单啊,堵了的就通开,溶血的就治疗溶血,肝细胞生病发炎了就治病…”

“呃…看来人体医学也没有那么难懂啊…”

“对了,为什么你们总是喜欢扒开病人的眼皮看呢?“

“我们是在看人的眼白啊,学名巩膜,因为人的眼白里某一种蛋白特别喜欢胆红素,它们喜欢聚集在那儿,比皮肤更容易被观察到,也更敏感呢。“

请记住,你眼中的孩子"没啥事儿"和医生眼中的孩子"没啥事儿"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是不是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医生可是比你还担心呢。

【部分内容来自】

1.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第八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朱大年,王庭槐主编.第八版《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文花费6小时,阅读仅需5分钟,如果您觉得我写的还可以,请记得转发和点赞哦,你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我行走路上最美的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