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

黄腊


《三国演义》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说道

“司马懿一直坚守不出,两军于渭南相持甚九,诸葛亮深知,蜀军远道而来不能持久,于是用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将司马懿等人在上方谷烧个彻底,因上方谷形状如葫芦,称葫芦。司马懿被魏延引入上方谷后,顷刻间便火光冲天,绝望之时却突然倾盆大雨,将大火浇灭,司马懿趁机突围逃跑。”

很多人在此都有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用弓箭?”

不适合用弓箭,按照小说的描述,上方谷地处陕西西眉县两座山的底部,地势低洼,形状如小葫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弓箭的射杀效果,况且谷内多石头,视线受阻。

有人说那就用弩箭,弩箭射程远,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距离,谷地距离上方太远,即使射中也上海不大,葫芦峪这里,现如今与邻近的渭河海拔相差五十多米,而谷地与山腰的海拔高达数百米,要知道三国时期的弓箭射程多在120米,大大降低了弓箭的杀伤力。

即使是弩箭,虽说弩箭射程远,但是射速慢,加上是暴雨,周边环境视线并不好,万一司马懿躲起来根本就找不到。

更何况军队士兵多举盾,只要将盾举起,人躲在底下,成群结队,这样更可以万无一失。其实从诸葛亮的反应来看,应该是没有准备弓箭手,或者物资不齐全,诸葛亮本就命令士兵轻装,少带物资、武器。

这一情节虽然精彩,但确实是虚构的。

根据众多正史内容记录,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明帝命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送女子衣服也无济于事,为了稳定,魏明帝再次派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持节前往,禁止出战,蜀魏两军相持数百日,诸葛亮始终未能和司马懿决斗,最终病逝五丈原。

显然这样的情节不符合罗贯中在小说中诸葛亮的人设,好歹也是个知天文地理、晓奇门遁甲之术的人物,这样去世显得黯淡无光,于是罗贯中精心设计了火烧上方谷这样一个情节,可谓是稳扎稳打、声东击西,终于将司马懿引入谷内。

这一情节的设计,直接将诸葛亮这个人物推上巅峰,但是罗贯中始终有些无奈,倘若司马懿就在此死去,难免有些说不过去,毕竟不是小人物,后面还有一系列重大事迹以及功业,况且二子也在谷内,那以后的晋朝岂不是没了。

所以这才有笔下生风,将谷内安排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雨,让诸葛亮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但是这个情节确实设计的惊心动魄、大起大落,让读者从专注到紧张,从紧张再到兴奋,最后又有遗憾,身临其境,跟着情节故事跌宕起伏,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羽评郡主


火烧上方谷,可谓是“烧”得诸葛亮心灰意冷,郁郁而终!其实那场大雨还真不一定能救得了司马懿,据小说描述,时诸葛亮以诱敌之计将司马懿引入绝地“葫芦口”并断其归路,想将司马懿活活烧死谷中,虽然后来火攻之法为天雨所破,但凭借居高临下之势,一声号令万箭齐发,恐怕司马父子还是难逃一劫。那么在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最后还是放弃了诛杀司马父子的机会呢?只因这场大雨却浇灭了诸葛亮心中的复国之“火”。

火烧上方谷,天意助司马

我们先简单说说“火烧上方谷”的来龙去脉。

上方谷一战,诸葛亮以粮草作为“钓饵”,终于引得龟缩于城中的司马懿出战。早在此前,诸葛亮曾造木牛流马巧取了司马懿不少粮食,为此司马懿没沉住气,后为诸葛亮所破,自己还差点被廖化给生擒,此后便坚守不出了。

双方相持了一段时日,时司马懿军中粮草紧张,一日司马懿的军士捉得了蜀军数人,便向被俘的蜀军士兵询问蜀军军情,谁知蜀兵有意无意的向司马懿透露了一个重大军情,那便是蜀军的粮草都屯在了上方谷。司马懿听闻此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立即决定进攻,因为拿下粮草就相当于拿下了蜀军命脉,所以兵分两路,一路大军佯攻祁山,自己则率精锐部队杀奔上方谷,直取诸葛亮屯粮之地。

不过司马懿万万没有想到的却是这竟是诸葛亮谋划已久的诱敌之计。原来诸葛亮事先早已命士兵在上方谷布置好火药,油,就等司马懿大军杀入谷中。果不其然,司马懿大军一进入上方谷,谷口便被蜀军拦断,随之诸葛亮一声令下,上方谷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司马懿大军已成瓮中之鳖,正当司马懿欲拔剑自刎之时,忽天降大雨,不一会儿,山谷中的大火便全部熄灭。司马大军也由此军心大振,得以杀出重围。

见此情景,诸葛亮内心悲愁交加,只是轻声叹惜了一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于是任由司马懿败去,也不下令蜀军追击!

知天易,逆天难,天意难违

时诸葛亮为何放弃了对魏军的追杀呢?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诸葛亮心中那团复国的“熊熊之火”已被彻底浇灭了!

罗贯中在小说中之所以设计了这个情节,也无非表达了两重含义:

其一:司马家族乃天命所归,命不该绝。

其二:暗示了诸葛北伐是逆天行事,终将功败垂成。

而这一情节的完美之处则是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天命不在此而在彼的无奈和悲情,让人引起共鸣!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题主所指的火烧司马懿就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事件。

下面有书君先对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事件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上方谷一战中,诸葛亮用粮草为“饵”,让魏延将司马懿引到上方谷,然后堵住两条出口,将其困在其中。诸葛亮见司马懿被困,一声令下将事先在上方谷布置好火药和油点着,瞬间上方谷就变成了一片火海,此时司马懿的军队犹如瓮中之鳖。

就在他准备拔剑自刎时,忽然天降大雨。不一会山谷里的火就被熄灭了,司马大军因此军心大振,一股气杀出重围。

就此事件,有人质疑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对此,有书君要说明的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没有直接描述天降大雨时,诸葛亮下令放箭的细节。

但在当时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就是通过发射火箭的方式来引燃谷底埋藏好的易燃物,所以当时必然有弓箭手在,那么弓箭这种常规的手段一定会有。

那为什么原本胜券在握的诸葛亮还叫司马大军突出重围了呢?

1.古代的射箭技术和射程有所限制

当时上方谷的地势比较险恶,海拔又高,用火攻容易,用弓箭攻很难。在古代百步穿杨的箭术十分罕见,而且距离太远容易发生偏移。再加上当时下着大雨,风速和雨量这些自然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弓箭射击的效果。所以,并不是没有下令放箭,而是放了也很难取得效果。

2.诸葛亮擅长火攻

诸葛亮足智多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纵观他一生用兵之道,最善火攻,而且百试不爽。

比如在面对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他一把火就将曹军烧的丢盔弃甲。赤壁之战,更是火烧赤壁,将曹操百万雄师,瞬间化为乌有。在箭功方面还有所欠缺,毕竟人无完人。

3.天命注定,不可强求

在古代人都讲究天命,要知道,当时火烧上方谷的计策,诸葛亮已经十拿九稳,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出会天降大雨。所以,他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诸葛亮认为连天都不帮他,蜀国灭亡将不远。再者,诸葛亮和司马懿是魏蜀两国的依靠,他们之间惺惺相惜,既互相忌惮又相互依靠。如果司马懿死了,他也将命不久矣,所以,诸葛亮不想杀司马懿了。

4.准备不够充分

诸葛亮的准备不是特别的充分,要知道,司马懿为人谨慎,他会这么轻敌上套想必当时敌方人数不多才让他大意的。

司马大军虽然遭到火攻,但主力犹存,特别是在遭到敌军火攻的时候,老天爷都在帮他们,便让士兵们士气大增。相反蜀军士气却受到影响,而且军力上也没有司马大军人数多,所以,司马大军最终重出突围。

综上几点,可以看出,人无完人,即使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也有失策的时候。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诸葛亮根本不想杀司马懿!诸葛亮也杀不了司马懿!

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眼见着司马懿就要葬身于此,可是突然天降大雨,司马懿成功躲过一劫!诸葛亮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也许很多人要问为啥诸葛亮当时不放箭呢?万千弓弩手齐放箭,唰唰——一阵乱箭齐发,射司马懿一万个透明窟窿,司马懿不就死了吗!为什么聪明一世的诸葛亮,偏偏这个时候就一时糊涂呢?其实依青梅煮史推测,其原因有三。

首先,放箭也不杀死司马懿。

其实当时就算是万箭齐发,也不杀死司马懿!当时的弓箭制作技术已经算不错的了,可是那也是弓箭,并不是现在的枪炮,古代百步穿杨的箭术已经是罕见了,再远的话箭在空中就会发生偏移,加上下雨天气,强风与降雨都会影响弓箭,就算能射准司马懿,那也杀不死司马懿!科学技术跟不上,怪不得其他。

其次,天命不可强求

古人做事都讲究一个天命!当时诸葛亮让魏延等人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眼看就烧死司马懿,可是天降大雨,诸葛亮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所以在诸葛亮看来,这是天命!也许是诸葛亮命不该绝,诸葛亮再牛,可是也不能跟上天作对,所以也只能作罢。

最后,诸葛亮不想杀司马懿

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和司马懿是魏蜀两国的依靠,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两人惺惺相惜,既互相忌惮又相互依靠,所以诸葛亮没有放箭杀司马懿。这才有了诸葛亮不想杀司马懿这一说法。

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不放箭的原因。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青梅煮史


引用《三国演义》原书中的一段话:

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有人想当时已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内,为何不放箭将司马懿射死,其实孔明不放箭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 天时

孔明设计让魏延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便将地雷干柴引燃,大火封住谷口,孔明大喜,此番大火,必定将司马懿烧死在上方谷内,可是,在此时天空下起大雨,将大火浇灭。

孔明看到此景,只能哀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以强求。”他认为是上天不让司马懿死,也就是说这是天意,强求是没有用的。

二、 地理

上方谷谷口狂风暴雨大作,在当时的朝代,没有更先进的武器,只能是将士们拉弓射箭,受到天气和地理的影响,根本没有办法射中目标,放箭只是在浪费资源。

孔明也知道大火都没有烧死司马懿,这是上天的意思,更别说是弓箭了,天不亡司马懿,放箭又有何用。

三、 人和

最后一点,孔明和司马懿两人是两国的依靠,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靠又相互忌惮,在棋逢对手的时候,也是不太想将对方置于死地,因此在上方谷的时候孔明未将司马懿置于死地。


松头土豆聊历史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里面的人物。诸葛亮火烧司马懿,这个事件说的是火烧上方谷的事情。有次诸葛亮明明可以把司马懿杀掉的,可是他却没有做,这是为什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先前由于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十分出色,在运送粮食过程中能够为将士们节省不少的力气,这对于打战的将士有很大的好处,听到此事的司马懿就想要突击把木牛流马抢回去。可是并未曾想到木牛流马的消息是诸葛亮的计谋。木牛流马有个开关没打开就相当于与废铜烂铁,剩下的是它的笨重。为此,诸葛亮就抢了司马懿的不少粮食,失去了粮食,所以司马懿坚守城池不出了。

可是这是由于城池中无粮食,外面的粮食也进不来。有一天司马懿捉住了蜀国的士兵,问他们蜀国的军情和粮食被放在哪里,原本以为自己胜了一筹,可没想到这又是诸葛亮的计谋,这些士兵故意透露蜀军的粮食都在上方谷,于是司马懿进攻上方谷,没想到是诸葛亮用计引司马懿入陷阱,此时的陷阱是在谷中,没有生路可以逃,诸葛亮下令放火将司马懿等人活活烧死在谷中。可惜那次天上却下起了大雨,一场大雨让这场火熄灭了,诸葛亮杀掉司马懿的计划失败。

诸葛亮擅长军事谋略,天文地理等多种学识,下雨的事情诸葛亮应该能够算到的,就算是那百分之一的机会让司马懿赚到了,诸葛亮也有机会杀掉他的。虽然说诸葛亮擅长于谋略,可是司马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角色,看着被火攻控制无法出谷中的司马懿,诸葛亮都没有下令放箭,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原因应该是这个:

据记载,诸葛亮当时说了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这句话说明诸葛亮的心里虽然知道自己计谋已经让司马懿掉入了陷阱,只差一步就能够杀掉司马懿。但是他觉得这场雨是上天给司马懿的机会,说明上天希望司马懿不死。要知道,古代人们对“人在做,天在看、上天是神,做坏事要下地狱”这类的事情十分相信。所以即使机会放在眼前,面对上天这样的安排,诸葛亮也觉得凡事不能够强求。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放在眼前,都没有珍惜。


WarOH协虎


火烧上方谷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作者怎么写故事就怎么发展,很难从现实角度分析,所以作者仅从小说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诸葛亮布置不够周密所致。

火烧上方谷的过程

火烧上方谷是发生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的一次战斗。蜀军出兵时,东吴从东南进攻曹魏,曹丕担心双线作战,下令司马懿不准出战。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他知道蜀军远道而来,粮饷难继,不耐久战,曹丕的命令正中下怀,便安心当起“缩头乌龟”,和蜀军在渭南一带相持,无论蜀军如何挑衅,却总不出战,目的是消耗蜀军的士气和粮饷,让对方知难而退。

诸葛亮当然知道司马懿的算盘,开始给对方下绊子,下令假扮运粮队伍,往来于上方谷内,魏军见有机可乘,便截杀蜀军运粮队,结果每次都能有所斩获,接连数次取胜。

这几次胜利让司马懿有了轻敌之心,而诸葛亮不失时机地通过运粮的蜀兵向司马懿传递自己在上方谷一带屯田积粮,作长久打算的消息。

司马懿闻讯果然上当,决定趁诸葛亮不在祁山大寨的机会,让大军主力进攻祁山,吸引诸葛亮从上方谷回营救援,自己再趁机进攻上方谷,焚毁蜀军粮草,彻底击败蜀军。

司马懿打的如意算盘,端的是一条妙计,可惜他遇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棋高一着,早在上方谷设下埋伏,埋藏大量干柴、干草、地雷等易燃物,布置很多草房,伪装成粮仓,准备诱司马懿入谷,然后使用火攻,把司马懿烧死在上方谷内。

一切计划都按诸葛亮安排实施,司马懿果然入彀,率军进入上方谷谷口,当司马懿发现上方谷形势险峻,觉察不对头时,山上蜀军已经丢下大量火把,封堵谷口。

刹那间,火箭齐发,地雷突出,草房、干柴、干草一点就着,谷内燃起大火,火势冲天,把上方谷烧成了一个“火谷”,司马懿想找蜀军作战,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找不到,只惊得手足无措,抱着两个儿子大哭道:“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就在这生死关头,形势突变,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忽然狂风大作,黑云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而下,这场及时雨声势浩大,把满谷大火,一时尽皆浇灭!

司马懿喜出望外,大呼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魏军为了活命,个个奋力拼杀,终于冲出蜀军包围,司马懿就此逃出生天,捡回一条老命。

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逃跑了,禁不住叹息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诸葛亮失算的原因

火烧上方谷一战,司马懿虽败,却逃出诸葛亮的掌心,于是很多人询问:既然大火被大雨浇灭,诸葛亮为什么不下令将士放箭,干掉司马懿父子,却眼睁睁看他逃跑?

实际上,这是对火山上方谷之战的一个误读,对诸葛亮战术失误的一次掩饰。

上方谷是一处山谷,诸葛亮利用有利地形用大火封锁谷口,断魏军退路,从山谷上方发动火攻,但发射火箭只是为引燃谷底埋藏好的易燃物,用大火烧死司马懿父子,而非用火箭射死对方,因为山顶和谷底距离很远,弓箭的精准度完全不足以对敌军造成杀伤。

《三国演义》没有直接描述天降大雨时,诸葛亮下令放箭的细节,但弓箭攻击这种常规手段一定会有,根本用不着诸葛亮特别下令,而且即便蜀军放箭,也未必能当场干掉司马懿父子。事实上,蜀军对逃跑的魏军进行了拦截,但无奈仍被对方冲出包围。

“(司马懿)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

司马懿在率军进入上方谷前,已令张虎、乐綝各引五千兵在后接应,留好了后招,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而诸葛亮只设计了火攻,分配给马岱的军队人数不足,导致马岱不敢大胆追击,无力穷追猛打。这正说明,诸葛亮在战术布置上是失算的,他只想依靠火攻把司马懿一网打尽,却没有做好火攻失败的应对措施,这难道不是一次失误吗?

有人认为诸葛亮心灰意冷,主动放弃诛杀司马懿的机会,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为诸葛亮的战术失误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命都不要了,死前都要用计帮助蜀军顺利撤退,如果有机会干掉司马懿这个最大敌人,他岂会“主动放弃”?不成了蜀国的罪人?

罗贯中对上方谷之战的叙述中十分讨巧,他一方面突出诸葛亮的强大,比司马懿更牛掰;另一方面却又不能篡改历史,让司马懿死在诸葛亮手里。为调和这个矛盾,只好搞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言论,给这出上方谷之战做一个合理解释。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情节设置很难做到天衣无缝。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时他提前十天就能算出江上有大雾,后来夜观天象就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岂能连当天的天气变化都预测不着?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计较这个细节。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诸葛亮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企及。其用兵之道善与攻心,最善用计。纵观诸葛亮一生用兵之道,火攻是其最为擅长用兵手段,经常破敌,令人闻风丧胆。比如初出茅庐时,面对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一把火便将曹军烧的丢盔弃甲,败走而逃,令曹军军心大乱;再比如,赤壁之战,更是火烧赤壁,将曹操百万雄师,瞬间化为乌有,被后世传颂。

此次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仍令三军不可出战,因知其粮草不济,终会自行退兵。诸葛亮便想方设法,诱司马懿出兵,甚至用木牛运粮以引出司马懿。奈何,司马懿就是不出兵,但其子司马昭却不知人心险恶,擅自引兵前去,探得诸葛亮粮草均存于上方谷,且诸葛亮亦在此处,便引军前去。司马懿听后,大乱,遂令重将令本部人马随其出军,以救其儿。

待司马昭至上方谷时,诸葛亮未见司马懿,令此时不可攻,此时诸葛亮的心中已是失望与不安,正当诸葛亮想下令攻杀司马昭时,司马懿出现了,此时诸葛亮站起来,满眼希望。遂下令发出火箭,上方谷瞬间成了一片火海,司马懿大军已成瓮中之鳖,正当司马懿拔剑自刎,以救其子之时,突然天降大雨,火势慢慢变小,直至熄灭,司马军亦杀出包围,以求生。

诸葛亮见此景,内心失望之极,轻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那为何诸葛亮此时没有下令放箭呢?

据史书记载,当时诸葛亮已经下令放箭,因为诸葛亮不会放过最后击杀司马懿的机会,只是由于当时地势问题。山谷两间,伏兵于侧,必用箭攻,此乃兵法也,诸葛亮怎会不知呢。上方谷地势险恶,海拨较高,在上方火攻易,但普通弓弩手放箭取敌人首级却难,因为海拔高,发出去的箭早已对敌人构不成生命威胁,所以有书记载,并不是未下令放箭,而是已下令放箭,但未取得效果。


世说新语丶


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较量,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其中的上方谷战役,是蜀和魏两方的巅峰对决。


诸葛亮用十万担粮草,来引诱司马懿上钩,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和本钱的。

上方谷的粮草是从千里迢迢的蜀汉运过来的,诸葛亮表明了是要和司马懿决战了,这次战役只能赢不能输。

诸葛亮完成对司马懿的合围以后,放箭烧了粮草,眼看着司马懿就要葬身火海。

偏偏这个时候天下大雨,浇灭了这场大火,司马懿得以死里逃生。

诸葛亮当场吐血,因为古代人非常的迷信,诸葛亮的这个计策就是要消灭司马懿,可老天偏偏这个时候下了雨。

诸葛亮受到了1万点的暴击,心态已经爆炸了,没有办法再去继续和对方作战。


喜欢的点个关注呗,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史频道


最近再看新三国,我试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诸葛亮设计用火攻困住司马懿,曹军本是必死的局面。所以诸葛亮大概是不愿意再浪费箭支,而且大火漫天,影响视线,也不易射中。其次我大胆假设一下诸葛亮应该也是有自负的原因,但凡聪明绝顶之人,大多自负,已经曹军陷入必死之局,何必再多此一举。

而天降大雨后,诸葛亮已经是失去了最好的杀死司马懿的机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深知此事已不可能,哀叹不已。何况曹军虽遭火攻,却主力犹存,相反蜀军士气已经受到影响,军力也没有曹军多,此时应早早撤退,才是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