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六百多億的蒙牛,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被伊利三度趕超

當走出國門的蒙牛營收比伊利將近百億時,意味著蒙牛這個乳製品的黑馬不再兇猛,那麼它的未來之路又在哪裡?這現在已經成為蒙牛集團最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蒙牛這個從小喝到大的乳製品品牌到底怎麼了?可能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瞭解“內情”,但是蒙牛這個企業應該最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

年營收六百多億的蒙牛,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被伊利三度趕超

甜牛奶,如今為何不再“甜”?

蒙牛喝著甜嗎?確實很甜,甚至比“有點甜”的農夫山泉還甜,但是為什麼現在卻不再“甜”了?其中的原因還得從蒙牛的問世開始說起。

1999年,蒙牛乳製品公司在蒙古誕生,這個誕生的時間,剛好趕上新舊千年的交替,經濟的發展勢頭正盛,蒙牛誕生八年的時間,就超越了乳製品的老大伊利,而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蒙牛的創始人是伊利的原老闆牛根生,在牛根生的帶領下,蒙牛在2007年就以213.18億元的銷售額成為乳製品行業的龍頭老大。而同年,伊利的營業額只有193.06億元。

超越伊利的蒙牛,似乎開始“沾沾自喜”,甚至連創始人牛根生也開始“打退堂鼓”,而蒙牛的產品也逐漸落後於市場。

年營收六百多億的蒙牛,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被伊利三度趕超

2011年,牛根生這個蒙牛的靈魂人物開始隱退,離開了牛根生的蒙牛,就好像丟了魂魄的“野鬼”,業績下滑。除此之外,隨著品牌的增多,乳製品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以伊利為代表,產品不斷多元化,其中包括贊助《高能少年團》的暢意百分百、《奔跑吧,兄弟》的安慕希等等。

再反觀蒙牛,雖然推出了我國第一款高端乳製品產品特侖蘇,甚至成為人們逢年過節必送的禮品,但是當熱度過去之後,蒙牛依舊是那個躊躇不前的蒙牛。蒙牛的手裡除了有特侖蘇之外,就是純甄。蒙牛的產品單一化,讓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在像剛問世那樣強勁,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多元化的乳製品市場上“夾縫中求生存”。

總體而言,蒙牛這匹乳製品行業的黑馬,雖然在短短八年的時間裡就超過了有30年曆史的伊利,但是,創始人的隱退、產品的單一,都讓其在乳製品行業的地位越來越低,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年營收六百多億的蒙牛,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被伊利三度趕超

蒙牛很“牛”,但是有點飄

前面也提到過,蒙牛在問世八年之後,就超過了伊利,成為乳製品行業的老大。其實,除了這些,蒙牛的“牛”還有很多。

“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全球乳業十強、中國領先的乳製品供應商、連續九年入榜全球乳業20強、在全國有38個生產基地、新西蘭海外基地一個、年產能高達922萬噸、借神舟五號飛天事件”等等,都是百度百科對蒙牛的介紹。

但是蒙牛似乎有點“牛”過頭了,有點飄乎乎的感覺。

和伊利的自己建設銷售渠道相比,蒙牛更喜歡向外推展自己的銷售渠道,雖然這個方法對蒙牛自身來說,銷售渠道打開的很快,但也正是這個原因,蒙牛在2008年的時候,出現了自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

尤其是在2008年的那件事之後,我國所有的乳製品企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伊利和蒙牛也是,但是這兩者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做法,伊利選擇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而蒙牛的選擇卻是和渠道商“共同面對風雨”,也正是這個選擇,蒙牛和渠道商之間的隔閡也逐漸加深。

隨著時間的發展,乳製品行業發展到了冷鏈物流時代,蒙牛由於和渠道商之間的隔閡,讓自己和伊利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年營收六百多億的蒙牛,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被伊利三度趕超

蒙牛的被超越史

蒙牛問世八年,超越龍頭老大伊利坐上第一的寶座,但是不久之後,蒙牛由於產品單一、創始人隱退等問題被伊利成功超越。

在2008年之後,蒙牛由於和渠道商之間的隔閡,再加上在營銷領域陷入一片迷茫,最後的結果就是被伊利再次超越,因為在蒙牛找不到方向的時候,伊利已經拿下了好幾個綜藝節目的贊助商。

2019年,蒙牛公佈其2018年的成績單,營收額為689.77億元人民幣,毛利達到257.84億元。但是和蒙牛相愛相殺的伊利,在2018年的營收達到了796億元,淨利潤是蒙牛的一番。如果單拉出來蒙牛的業績,是一份很耀眼的成績,但是和伊利一做比較,差距就立刻出來了。

年營收六百多億的蒙牛,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被伊利三度趕超

蒙牛三次超越伊利,都被伊利三度東山再起超越,原以為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卻沒想到被伊利三度超越。只想說,這些年的蒙牛到底做錯了什麼?而蒙牛的未來之路到底在哪?也許只有蒙牛的領導人和時間才知道這個答案吧。

大家覺得蒙牛三次被伊利超越、走到現在這種境地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