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到1933年的美國大蕭條期間,銀行的錢和老百姓的錢,到底去哪兒了?

方方面面的方便麵


美國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崛起的,直到現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它還是抵擋不住經濟危機的破壞。



仔細觀察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我們會發現他們有著自己的規律性,幾乎每十年會出現區域內或全球化的經濟蕭條。

今天我們來聊聊,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這次大蕭條的幕後黑手及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或許從中我們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


當時的美國經濟高度自由,政府幾乎沒有發揮監督職能,導致美國民眾瘋狂迷戀證券股票這些金融產品,他們妄想一夜暴富,不勞而獲,整個社會都充斥著拜金主義的氣氛。

當時美國的支柱產業,包括金融,房地產,鋼鐵,軍火等寡頭行業,被猶太籍美國財團控制,他們覺得這個時期是收割市場的大好時機,於是他們操縱證券公司的股票,讓很多股民血本無歸,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銀行和美國民眾的錢,都進了這些金融寡頭的口袋裡,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這3年的時間是美國自一戰結束後最困難的時期,一直到羅斯福上任頒佈新經濟政策,美國的經濟危機才有所好轉。

後來二戰爆發,美國得到了一個發展軍工業的機會,出口軍火賺取高額利潤,成為了二戰時期發展最快的國家,為以後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



文史頻道


20世紀20年代,一戰後的美國,由於戰後紅利,使其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成為一個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尤其金融行業,在債券、股票等“經濟泡沫”的影響下迅速增長,創造了史上的奇蹟。而這些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人們最大的夢想就是發財致富,投機、投資備受青睞,整日沉醉於物質享樂之中。

一、危機來的太猛,民眾蒙圈,胡佛“無動於衷”。

1929年,胡佛當選總統,作為一位靠個人奮鬥起家的“英雄”,他上任後極力推行自由主義,信奉政府不干預政策。各大證券交易所擠滿了交易的人群,股票行情一路高漲,各企業的股票上漲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人們見面時只談股票,舉國上下都淹沒在坐著賺錢的“美夢”中。

然而,他上任不到一年,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曆史上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四”,這一天,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當天就有11個金融家自殺。美國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潭,86000家企業破產,約5500家銀行倒閉,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突然之間到來的危機,還是讓民眾徹底蒙圈了。

伴隨著他放任自流的、不干預的政策,導致到了1932年時,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整體水平倒退至1913年。失業人數由不足150萬升到1700萬以上,佔全國勞工總數的1/4。失業的人們生活困難,一夜回到“解放前”,他們無家可歸,用木板甚至牛皮紙搭建小屋,這些小屋聚集的地方被被他們戲稱為“胡佛村”,以此來宣洩對胡佛的不滿。

二、二元制體制給了人們發洩情緒的渠道。

民眾的不滿情緒發洩,一種是推翻當局,一種是更換總統。美國的二元制體制,給了他們這樣的選擇,他們決定更換總統。雖然,經濟危機有自己的規律,這確實不是胡佛能控制的,但至少,他在任期間卻沒有對此作出積極的回應,卻頑固堅持自己自由主義的信念,拒絕干預政策。人們不答應了,他們要通過換總統來發洩不滿,讓不信任的總統下臺,是最好的宣洩情緒的渠道。在胡佛外出競選所到之處,人們報之一片噓聲、怪叫、沉默,以及臭雞蛋、西紅柿。賭博公司開出的賠率高達1:7。

1932年羅斯福參加大選,他指出:當前的自由主義政策導致了投機行為和生產過剩;他拒絕承認和糾正錯誤,還將崩潰的原因歸罪於其他國家;不懂民生,遲遲不發放賑濟等等。這些批評,都代表了當時人們的訴求,他們看到了希望,羅斯福成為他們走出困境的救星。競選的結果已經可想而知了,他以2282萬張選票的絕對優勢大獲全勝。

不管是一元制體制,還是二元制體制,都有它的優、缺點。我不是專門研究體制的人,但是從這次危機來看,我發現在歷史上,凡採用一元制的國家,一旦民眾不滿,很可能就被民眾推翻;而二元制或議會制的國家,不需要推翻體制解決問題,如果民眾不滿,只需要更換總統或重選議會,不滿宣洩了,自然就安定許多。

三、干預政策,快速回復民眾的信心。

羅斯福當選的那一年冬天,是第4個也是最糟糕的一個大蕭條的冬天,全國至少有1300萬人失業,全國有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當他提出要改革傳統經濟政策,強調政府幹預並引導經濟時,還是引起社會上下的普遍關注,民眾拭目以待。

一是給銀行“打針”,解決信用危機。

首先做的就是整頓股市。因為他認為大蕭條是由瘋狂的股市崩盤而觸發的,為儘快恢復國民的信心。“非常時期當立非常之法”,他制定《1933年銀行法》,建立由聯邦承擔責任的聯邦儲備體系。聯邦政府迅速取代美聯儲,擔負起金融監管職能,激活現金流,“讓錢轉起來”。

其次,解決信用的危機。他下令全國銀行歇業三天,這相當於“中止支付”,也就是禁止人們取錢。3月9日通過《緊急救助法令》,對有償付能力的,命令其儘快復業。短短兩天重新開業的銀行就有14771家。伴隨著整頓,又接連採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以加強黃金儲備。宣佈放棄金本位;美鈔停止兌換黃金,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宣佈停止黃金出口等等。對黃金儲備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通貨膨脹,制止了美元的大幅度貶值,保障了美元的信用。

最後,通過《聯邦證券法》成立了證交會,對全國的證券交易所、投資公司、券商們實施全面監督。由於聯邦政府給銀行打的這些強心針,銀行信用很快得到恢復,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增加了近20億美元!有了保障,大量破產的現象不再出現,紛紛恢復營業,人們對銀行也有了信心,同時對理財諸如炒股等的投資也更為謹慎,經濟得到了好轉。

二是通過《農業調整法》,拯救農業。

廣大農民在這場大蕭條中受害嚴重,農民們一如既往地從事長時間的艱苦勞作,但因為農產品產量太多,市場價格奇低,城裡的千百萬人雖然餓,卻買不起這些賤到使農民破產的農產品。他竭力促使國會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從法律上強制農民減少耕地面積和牲畜繁殖,控制生產過剩。最終,物以稀為貴的法則發生了作用,隨著農業生產的下降,價格開始回升。由於他一系列調整農業的措施,農業得到了復興,也為工業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達到了工農業之間的平衡。

三是“以工代賑”,解決下崗再就業。

在城市,失業的工人比農民的日子過得還要慘。1933年5月,他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將各種救濟物資迅速撥往各州,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各州用來直接賑濟失業者和貧民。隨後又施行了“以工代賑”,也就是說國家出工資來建設基礎設施。當時聯邦政府支出的工程費用僅為180億美元,卻帶動修築了800多座校舍與醫院、12000多個運動場、近1000座飛機場,這些錢經過工人的消費,又帶動了企業的起死回生。成為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承擔執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濟工程。這些社會立法對民眾,特別是靠工資吃飯的人很有好處。尤其是隨後頒佈的《社會保險法》,更是受到美國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和讚許。

後記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方面運轉不僅恢復正常並且大為提高,社會生活也很穩定,新政把美國拉回了人間。作為政府幹預經濟政策成功典範,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認可和推崇,而他也得到民眾的普遍愛戴,連幹了四屆(憲法規定最高只能連任兩屆)。令人稱奇的是,他還是唯一一位坐著輪椅的總統。


白楊樹下談歷史


大家得明白經濟蕭條的得表現是什麼。經濟蕭條就是經濟沒法正常運轉了,比如開發商沒有動力建房子,工廠沒有動力去生產。那麼為什麼沒有動力呢,主要原因是是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沒錢去購買(這裡不說富人,因為富豪雖然有錢,但是購買力實際是非常有限的)。普通老百姓沒錢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物價一直上漲,服務價格一直上漲,或者是房價上漲。但是工資卻一直不漲。或者說,公司生產的東西跟不上時代,沒人買,工人工資只能減少。或者說,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剩,導致滯銷,工人工資也只能減少。同時,商品滯銷還會導致銀行對工廠的貸款難以收回。那如果你是老闆,你怎麼做,只能降低資產價格,比如饅頭原來賣一塊,現在只能賣五毛。房子原來100萬現在只能五十萬,新房子降了,舊房子也只能跟著降。整個房地產行業資產價格暴跌。同時,公司經營困難,公司股票價格下跌,買房子和買股票的人身價驟降。銀行方面也一樣,為了收回貸款資金只能低價處理抵押資產,比如工廠用10畝地貸款100萬,為了收回錢,只能將這塊地按10萬甚至1萬賣掉。這將導致銀行資產縮水,甚至破產。因為老百姓收入不增加,只能把儲蓄的錢提出來,正常情況可能只有10個人提,現在可能都去提款,發生擠兌潮,金融系統全面崩潰。整個社會陷入蕭條。不知道這樣解釋你是否懂了


老衲只用海飛絲768


1929年到1933年美國大蕭條,也稱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週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週期中決定性階段。1929年6月美國工業生產達到了最高峰,10月間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市場也開始迅速衰落。10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破產,特別是23日,28日和29日連續發生的大破產,有價證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驚恐不定的幾天內,第一流的有價證券的行市下跌了竟40%–60%,不少證券持有人迅速破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這些會議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瓜分戰果和制定新秩序的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的調整了帝國主義間的關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於相對穩定時期,也是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波浪波及到了一切市場經濟的國家,英、法、德等國的證券交易所相繼破產,商業繼續萎靡,失業繼續增加。1929年到1933的的經濟危機是世界經濟史上影響最深刻的一次經濟危機,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是之前歷次危機所沒有的。


不僅生產下降幅度驚人,而且其延續時間也非常持久。1929年10月24日,被美國人稱為“黑色星期四”。在夏天,美國還是一片歌舞昇平,國泰民安的景象,美國各大公司的股票還在高價上漲,人們見面不談別的,只談股票。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的對美國人保證“美國這一繁榮還的景象將繼續持續下去”。

但是,10月24日。“忽如一夜冬風來”,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5000億美元跌入深淵,使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化為烏有。從此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沼,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被存貨如山,工人失業,商業蕭條的景象所取代,大約86000家企業破產,5500家銀行倒閉,全國金融陷入窒息狀態。千百萬美國人資產付諸東流,整體經濟水平倒退到1913年左右水平。農產品價格也陷入最低點,資本家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燒的現象屢見不鮮。

經濟危機的發生,使各國紛紛提高關稅,打起了關稅戰,傾銷戰,貨幣戰,意圖將危機轉嫁到他國,國際關係空前惡化。


造成此次經濟危機的原因有: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貧困,購買力低下;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應經濟實際運行的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等等。以史為鏡,給如今的我們敲響了警鐘,這些跟我們現在何其相似,現在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淪客人


這場危機的原因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過熱,最終市場全面崩潰,資產價格暴跌,企業破產,老百姓失業(沒工資,固定資產價格也暴跌不值錢了),而銀行吸收存款是要賺錢的,自己投項目要麼貸出去,當然都變成壞賬了,所以錢都沒了。記住:錢只是個數字,並不是確切擁有的物質。同樣100塊錢能變得更值錢,也能變的分文不值。當然,物質也能變貴變賤。都是相對的

舉個簡單的模型:

  1. 假設這是個穩定的狀態(能持續多年不增不減這麼過)。有個送報紙的工人每天賺100塊。每天再幫炒股票的土豪鄰居整理草坪之類活拿10塊小費,正好能買瓶牛奶。
  2. 市場升溫:現在國家大力發展基建,市場都很看好,基建公司股票市值蹭蹭蹭往上漲,土豪鄰居賺大了連忙增加槓桿,給小費都大方起來了,甚至報紙都多定了份,送包工自己每天不僅買奶還買果汁,還有閒錢存銀行。銀行錢多了也加大對基建項目的貸款。每個人都很開心吶
  3. 市場轉折:某天有人突然發現有個基建項目預計太過樂觀,實際可能達不到逾期收益,於是該股票暴跌(理性修正),炒股票的土豪哥們先破產了,送包工失去一部分收入,只好把牛奶斷了,於是這家牛奶廠為了不過期浪費,降價去爭搶別家牛奶廠的客戶。
  4. 市場崩盤:沒多久,大家發現全行業都太樂觀了,牛奶價格越來越低,沒用啊,因為客戶越來越少了,於是也裁員減少產量,結果發現還是供大於求,因為失業人數增長的速度更快,這個多米諾骨牌速度之快遠超所有人想象了。貸款投資的項目爛尾了,不爛的收益遠遠低於預期,只有破產。結果銀行也破產了。只有家底厚的還撐著

  • 資本家倒掉市場所能承受的多餘牛奶,達到供求平衡,穩住價格。如果不倒掉,那供大於求,價格持續不斷下跌,只能繼續裁員減產,最終惡性循環,跌入深淵。資本家不停的倒掉牛奶,是在找到這個市場供求平衡點。
  • 經濟也是一樣,這個時代應該有多少經濟體量是有個數值的,只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計算,但絕對和生產力最有關,我們只有用政府有型的手撥正一點點試試看先,不行再加點力度。

ps:以前一直對巴西的人均gdp感到困惑,憑啥子這麼高呀,完全沒科技實力支撐啊。嗯,去年心裡終於舒服了


包小峰


簡單地說,老百姓要麼把錢存銀行,要麼把錢拿去投資股票市場。

銀行把大筆的錢貸款給企業、股票市場的錢實際也是去了企業那兒。於是企業利用大量的資金進行大規模生產(哪怕賣不出去!比如市場需要一萬臺手機,企業卻生產了五萬臺)

企業因為生產太多,賣不出去,(總不可能送出去吧?那需要成本!)所以倒閉!倒閉導致工人失業,沒有收入,導致消費緊縮。消費緊縮,則導致企業的產品更加賣不出去,導致更多的企業倒閉,死循環!

所以說,錢變成了商品!


明17890714


工業化時代的經濟蕭條,不是農業時代的經濟蕭條。

工業時大蕭條是產品過多賣不出去造成的,農業時是災害無產品可買造成的。

總體是錢升值與貶值促成的,因此錢還是那張錢沒變,但可買可賣的貨不一樣了,升值可買得多,貶值可買的貨少。

由是,生產者資金斷裂,信用喪失,合同不能履行,造成連鎖反應,生產停頓,工人失業,民無錢貨更無人買,其它企業也停產,大經濟蕭條現。

現代詞泡沫破裂。

這就是蝴蝶效應,即一家企事業陷困其關聯合同方也隨之陷困,如此擴延開來,越擴越多,連鎖性可擴至跨行業程度,從而國家整體經濟體系崩潰。

這種自業內向行業及跨行業擴延的連鎖反應都發生在經濟繁盛期,即物價高峰時期,所以稱為泡沫。

促成泡沫的是貸款信貸的信用空白支付,即先訂金一部分款項,而拿全部貨品,貸品售完再支付全部貨款,各廠商全部如此後,有一家受滯,連鎖效應出現。

但本質是價值迴歸,即一元一斤的米,炒到十元一斤後,返回一元一斤的表現。

實質是虛旺的漲價,使經營成本過高,返回原本成本處的體現。

這就是一元一斤的米,向二元三元漲時,其它行業不漲自產品價格就買不起米而受餓,都漲價,一旦出滯阻,各合同不能如期履行,信貨失信,連鎖發生,相互欠債,白條出現,員工工資發不出,貨賣不出,蕭條開始。

只不過用樓價更明確些,但農民不明白,只有用米為例。即無論什麼漲價過高,達人眾買不起時,虛高的價必返回應該的價位上,這一返回期就是產品過剩,人們買不起,而降價期,直到一般人都買得起時,蕭條結束。

贊議一下,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中國現在已經處於危機的前夜!人們正以離婚或單身的狀態應對危機,樓市股市都已崩潰,漂亮的只是賬面的數字。

當然,危機是成長的過程,也是一件好事。淘汰一批貪婪的人,也可以擠碎女人的虛榮!男人們已經無力承擔女人的虛榮,請危機快點來吧!


念念140178000


錢當然買東西了。因為當時形成了資產泡沫。經濟的不斷膨脹縮小膨脹縮小最後就炸了。錢嘛就是不斷買價格膨脹的物品,最後百姓沒錢買了資本家寧可把東西毀掉也不降價。人民的錢就這樣蒸發了。而銀行的錢又貸給了老百姓了。就這樣銀行百姓錢沒有了。資本家暫時獲利


共夕說


其實本質上都是被財團集體瓜分了,從中可以看出國家無法掌控經濟的弊端,這一點中國早就覺察到了,所以財經會是掌管全國經濟的,收歸官方所有。就是吸取了美國大蕭條時期政府無法掌控經濟任由財團肆意妄為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