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劉姓各分支介紹 北方篇

劉姓作為中國第四大姓,如今國內已經有七千萬人口,而全世界更是有九千萬餘人,劉姓作為龐大的家族,全國各地都有分支,這篇著重來講北方劉氏,快看看其中有你們的家族嗎?

北京劉姓

據北京市1978年人口調查資料統計,北京市共有2225個姓氏,劉姓為全市10大姓之一,人口總數僅次於李、王、張3姓,佔全市人口總數的7.7%,排在第4位。依此推算,則今天北京市劉姓人總數約有95萬人(全市1989年總人口1240萬)。

河北、天津劉姓

河北是劉姓的重要發源地。當年堯帝之子受封於劉,肇基劉姓,這個劉地邑,就在今河北唐縣。作為今天世界劉姓中的主體宗派--中山劉氏和客家劉氏,也是發源於河北的劉姓中山國。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稱。在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人口總數僅次於上海、北京、重慶。總面積119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2.6萬人,其中市中心地區369.3萬人,轄13個區、5個縣。

劉姓也是天津的大姓。早在近代,天津劉氏就有一支家族以工商業起家,成為天津工商八大家之一。

河北黃驊滕莊劉氏

形成於明代,來自山東,以劉五老為入冀開基始祖和族譜第一世祖,以劉五老之孫劉澤為本支始祖。

據劉常山、劉恩道先生提供、清雍正二十一年劉照鄰主修的河北省黃驊市《劉氏族譜》記載,黃驊滕莊劉氏開基始祖劉五老,原籍山東省萊州府即墨縣金鈀齒劉莊人氏。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靖難之後,劉五老奉詔率領家人子弟北遷,從山東即墨遷到河北省,落籍於河北省滄州府城東60餘華里的滄縣將相鄉(今河北省黃驊市畢孟村)。

劉五老的後裔後來世代居住在河北,散處於河北滄縣、青縣、保定、通州、寶坻、天津以及外省的哈爾濱、山海關、鹽山、包頭等地。至今,這支劉氏最多的已傳到劉五老的第24代,人口已達萬餘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地區。劉氏族人從事農、工、商者都有,其中明朝時有劉子延,字體仁,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官任慈溪知縣、工部主事、承德郎。

這支劉氏家族在清雍正二十一年首修族譜時,制訂了一個16個字的四言派語:“世守中合,習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劉五老的孫子劉澤,又從黃驊市畢孟村遷到黃驊市滕莊鄉李官莊村。現將李官莊村劉氏兩位資料提供者的祖先遞世系抄錄如下:

1劉五老→2劉真行→3劉澤→4劉祈→5劉思睦→6劉永良→7劉觀→8劉九河→9劉國發→10劉世美→11劉瑤→12劉文旺→13劉清→14劉玉麟→15劉鳳亭→16劉常山

1劉五老→2劉真行→3劉澤→4劉祈→5劉思睦→6劉南剛→7劉邦寵→8劉允康→9劉養儒→10劉鳳翔→11劉福恩→12劉子榛→13劉全立→14劉義→15劉長安→16劉其廉→17劉朝宗→18劉恩道。

天津大港劉氏

  天津建市前屬於河北省,因而天津劉氏大多自認為河北劉氏。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

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天津敦睦堂《聚館劉氏家譜》記載,聚館劉氏來自山東即墨,該族因有"二十世源分即墨,五百年派沿滄江"的宗聯。聚館劉氏形成明代,以劉洪為該族開基始祖。譜載該支劉氏是唐代著名將領劉巨容的後裔。

劉巨容生2子:劉德、劉量。劉量立軍功,任臨河尉,生3子:劉汾、劉回、劉迪。劉迪因功封麻城國公,因此遷居麻城。

劉迪娶繞州牧代叔倫之女為妻,生3子:劉亦、變、劉信。劉信生14子,其中第九子劉榮勝官任州牧,又生5子:劉義逵、劉義傳、劉義宗、劉義江、劉義榮。

劉義榮生子劉仁徹,劉仁徹中進士,官任大理評事,生子劉大顯。劉大顯,字文丕,贈通議大夫,夫人許氏,生3子:劉省一、劉省二、劉省三。

劉省二,又名劉定,宋中宗皇祐年間高中狀元,官任吏部尚書、朝議大夫,至夫人黃氏,生3子:劉一三、劉一二、劉一六。

劉一六公遷山西晉城,官任直秘閣、朝議大夫賜紫金魚袋,生5子:劉五一、劉五二、劉五六、劉五十一、劉五十二。其中,劉五六公又名劉高,字念倫,官任河南中憲大夫,生3子:劉七三、劉七四、劉七八。劉七三官任資政大夫,生3子:劉丁二、劉小三、劉小六。

其中,劉小六,又名劉落,夫人汪氏,生2子:劉伯一、劉伯三。劉伯三,字淵曜,生子劉三一。劉三一生子劉千四。劉千四在山東莒州做官,後因官留信山東莒州,生子劉萬三。劉萬三,又名劉仕進,字連三,號儒賢,又遷於山東即墨,為即墨劉氏開基始祖。

劉萬三生3子:劉洪、劉漢、劉清。其中,劉漢一支留居即墨;劉清後裔居軍糧城。大老劉洪,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佈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山西劉姓

山西是劉姓的發源地之一,因為當年堯帝的主要活動地區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許多劉氏族譜認為,山西洪洞是劉氏的最早發源,並說當年劉姓的得姓大始祖、堯帝的兒子源明的封地--劉,就在洪洞。筆者雖然不敢贊同這一說法,但卻相信山西確是先秦時期也即劉姓濫觴時期劉姓遠古祖先們的主要活動地區之一。

山西洪洞劉氏

此洪洞劉氏是山西地區比較古老的劉姓宗族之一。但據康熙五十四年(1754年)洪洞《劉氏宗譜》記載,現在的“洪洞劉氏之先為漢諸王孫,其世次不詳矣”,因此,該族以明朝人劉祥為可知一世始祖,到康熙年間修譜時已傳十三代,到今天大概已傳到二十四、五代。

洪洞蘇堡劉氏

此支與上一支同姓不同支。據民國二十一年洪洞《劉氏宗譜》記載,這支洪洞劉氏宗族形成於明朝初年,來源於汝南。明朝初年,劉氏"有老翁同汝南攜三子入滋",其中長子劉道韻、二子劉懷翁。此後5個半世紀以來,洪洞蘇堡劉氏族大丁繁,枝繁葉茂,而且"自金吾公以詩書科第顯,後先輝映,衣冠蟬聯甲天下",蔚然而為山西劉氏望族。該族自乾隆時始創修宗譜,此後同治四年、光緒二十三年、二十六年、民國二十一年,均有續修。

山西太原劉氏

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劉信,明成化時人。

山西芮城劉氏

形成於明朝初,以劉敏為開基始祖。該族以"孝悌堂"為堂號。至明嘉靖時,有第7世孫劉良臣,始創修芮城《劉氏家傳》,明萬曆時劉良臣的兒子續修。清康熙時,劉敏第十四世孫也即劉良臣的第七世孫劉士錫,再次重修《芮城劉氏家傳》。

山西嶽陽(今古縣)劉氏

據清咸豐時手抄本山西嶽陽《劉氏宗譜》記載,該支劉氏家族形成於明初,以劉美天為開基始祖。劉美天在洪武年間定居岳陽縣金堆裡石佛疊,傳到第七世時分為四大房,分別居於岳陽縣羅家山、弱柳、凌雲、鄧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1793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創修族譜。現在,這支劉氏家族已傳到開基始祖劉美天的第24代。

山西徐溝太常村劉氏

據民國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劉氏系圖》記載,該支劉氏形成於明初,開基始祖劉仲禮,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徐溝太常村。到今天,該支劉氏已傳到始祖劉仲禮的第27代。

山西交城劉氏

據民國末年劉學光編交城《劉氏世譜》記載,這支劉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徙居山東省濟南桓臺縣等地,清朝光緒十五年以後,才陸續遷入山西省中南部八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有一支又由屯留遷入交城瓦窯村落籍,此後到今仍居於此。這支家族現在已傳到第23左右。據族譜記載,該族歷史上較著名的人物有劉麟,曾任直錄河間府通判;劉泰華,曾任下德騎尉、候遷守備;劉志通,曾任安徽懷遠縣丞;劉得洪,任江西浮樑知縣,補用知府。

遼寧劉氏

遼寧劉氏有漢族、滿族、朝鮮族等族。

據80年代國家有關部門的資料統計,遼寧劉姓是全省10大姓氏之一,人口占全省人口總數的7.9%,排在第4位。據此比例推算,現全遼寧全省人口萬,其中劉姓若有萬。

遼寧北鎮滿族劉氏


1941年劉恩銓、劉名仁等重修北鎮《劉氏宗譜》記載,這支劉氏宗族本是漢族,原籍山東登州府棲霞縣俗名山後大戶劉家。據先人傳述,與漢高祖劉邦、東漢光武帝劉秀均系同族,與宰相山東諸城劉墉更屬一派。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因"山東諸邦烽煙相望,吾一世祖忠公,攜家避亂,乘筏匿島。居無幾,遂飄泊乎洪濤巨浪中,經旬日而入於遼東,至蓋川西十里海山寨居焉。"後遂加入滿族,屬漢軍正黃旗人。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又遷居海城縣前三臺子、新河屯兩處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紀中葉,這支滿族劉氏已傳到第二十代,發展350戶2500多人,分佈在前三臺子屯、新河屯、大二臺子屯一帶,為當地望族。族譜還記載,該族"移居盛京、安東、吉林、龍江、錦州、蓋縣、盤山縣等處之戶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稱為興旺族耳"。

這支劉氏宗族的一世祖劉忠死後葬在海山寨東北山,傳到六世祖劉德進,生子4人,後裔因此分為4大房。從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講工商為業,忠厚傳家。入軍政兩界充差者,率皆顯耀門第,頗極一時之盛。"這個宗族在清嘉慶八年、咸豐七年、民國三十九年先後編修了宗譜,並訂立了一個16字的字輩:

汝應學養,名顯文登

清時懋樹,維國興宗

到今天,該族已傳到了"文"字輩、"登"字輩。

以上資料乃是由各位宗親提供素材,整理而成,如有遺漏或者錯誤,歡迎宗親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