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順治為何不讓孝莊為康熙垂簾聽政,而另設四大輔政大臣?

竹山清溪澗


順治皇帝去世時,建立“四大臣輔政制度”,實際上是充分總結了順治朝初年多爾袞攝政專權的經驗教訓而做出的決定。

皇太極去世後,當年還不滿6歲的順治皇帝福臨在皇位競爭中非常“幸運”的勝出,坐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位置,並且有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進行輔政。

然而,在此之後,多爾袞便逐步登上了權力的巔峰。

多爾袞持續不斷的打擊代善家族的兩紅旗勢力,同時不斷排擠濟爾哈朗,最終將濟爾哈朗排擠出了輔政序列,由自己的親弟弟多鐸接替了濟爾哈朗的位置,之後更是擅殺掉了順治皇帝的大哥,肅親王豪格。

多爾袞先後強迫順治皇帝將自己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一時間風光無限,權傾朝野,甚至還將皇帝的玉璽和印信全部帶到了自己的府上,在自己的府上進行辦公,這時的多爾袞已經成為了大清王朝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直接威脅到了的是順治皇帝的皇位安穩。

多爾袞當政時期,為了排除異己,穩定自己的權勢和地位,不少人都受到了多爾袞集團的迫害,也留下了諸多歷史問題;而在多爾袞倒臺之後,接踵而至的又是對於多爾袞集團的清算。這一來一回造成了大清王朝內部的極大損耗,也極大激化了八旗內部的矛盾。

正是鑑於多爾袞攝政專權的經驗教訓以及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所以順治皇帝在彌留之際與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商議,挑選四位上三旗的親信大臣進行輔政,而不是再度安排皇室宗親,目的就是通過“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太后(孝莊)”來保證皇權的穩固。

於是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臨終前安排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其中索尼為首輔大臣。

順治皇帝去世後,這四位輔政大臣在順治皇帝的靈位前進行了莊重的盟誓:

“茲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託,保翊衝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覺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復為身謀,有諱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兇誅。”


孝莊太后沒有進行垂簾聽政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

一方面,就是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

多爾袞專政時期為了避免“後宮干政”的局面的出現,制定了嚴格的“後宮不能幹政”的制度,就此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後宮的條目與規制。這一點從孝莊太后開始,一直到“辛酉政變”的發動,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前,都得到了很好的堅持和傳承。

另一方面,就是要欽佩孝莊太后卓越的政治遠見以及對於整個王朝發展的強烈責任心。

孝莊太后出身於科爾沁蒙古部落,並不是滿洲人,在朝堂之上本就不具備政治基礎與支持力量,況且,孝莊太后之所以能夠成為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帝王而為後世敬仰,也是因為其高尚的品德以及對於大清王朝的強烈責任心。

處於對政局穩定和王朝發展的負責任表現,孝莊必然會選擇最為有利和有效的方式維護政局的穩定與發展,而不會因為一己私慾而講國家陷入動盪之中,只一點是要予以肯定的。


雍親王府


要了解這個事情,首先得理理皇太極,順治這兩個皇帝的事及清朝的一些政治制度了。

皇太極是順治的老爸,但是不代表皇太極死後,順治福臨就一定能做皇帝,順治能做皇帝那是清朝初期兩派勢力尖銳對立的結果。

這兩派勢力就是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另一派以多爾袞為首的兩白旗,在皇太極死後,這兩派都想做皇帝啊,所以爭鬥很激烈,但是最後誰也沒拿下對方,只能折中決定選擇皇太極第九個兒子做皇帝,也就是福臨順治皇帝。

這裡順帶先說下順治死後,選擇的輔政四大臣索尼,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輔佐康熙皇帝。這四位輔政大臣都是在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時,極力反對多爾袞的重臣,沒有這股勢力,福臨順治能不能當上皇帝真不好說。總之福臨做了皇帝后,這四人自然成為了順治皇帝的心腹,忠臣。

順治做了皇帝,但年紀很小啊,主要是多爾袞輔理國政,因此多爾袞的權利和威望更加大了,完全在順治皇帝之上了。順治皇帝肯定不開心了。加上多爾袞和順治他媽孝莊皇后的複雜關係,更加讓順治皇帝對多爾袞不滿,甚至對孝莊也是有意見的。

因為在順治皇帝心裡,多爾袞當時在皇太極死了就不該來搶皇位,孝莊就不該站在多爾袞這方勢力這邊。

所以當順治皇帝親政後,幫助過自己當上皇帝的大臣(比如前面說的那四位索,鰲,遏,蘇)都得到重用,即使在以後自己病死前,依然委託四人為輔政大臣,協助年幼的康熙皇帝處理國家大事。順治皇帝如果讓孝莊出來輔政,那豈不是把孝莊培養成第二個多爾袞了嗎?順治做皇帝時,多爾袞輔政,權利,威望極大,自己受夠了委屈。順治真不想自己兒子康熙走自己當年的路啊!

最後再簡單說下清朝的一些政委制度,順治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也就是從順治皇帝開始,都是直接選擇誰做皇位的繼承人的,並且以大臣輔政,一些王公貴族不得干預。因此,力助順治當上皇帝的索,鰲,遏,蘇這四位異姓貴族才有機會坐上四大輔政之位。


福大命大造化大0508


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稱為“後黨”。而以光緒皇帝為首的被稱為“帝黨”。其實在清初,這種兩派“分而治之”的局面就已經發生在清王朝內部了。那時孝莊太后的勢力很大,尤其是多爾袞在世時,他們這對政治聯盟就是清王朝實際最高統治者,而年輕的順治皇帝則幾乎沒有什麼實權。後來順治扳倒多爾袞,並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同清算,其實並不是僅僅針對多爾袞的,而是以敲山震虎的方式來對自己的母親進行“警告”。順治皇帝生前就一直提防外戚,包括他自己的皇后,因為他不想自己的江山社稷步西漢後塵,讓外戚專權。在他去世前,其本意是想立二阿哥福全繼位的,因為福全的生母外家並不能算得上是很顯赫,勢力也不大,而最重要的就是和孝莊太后家族並無交集。但皇帝的這一決定都遭到了以孝莊太后為首的重要政治力量的反對,再加之天花疫情的原因,順治皇帝在再三權衡之下,立了三阿哥玄燁為接班人,但與此同時,他在政治上留了一手,就是另設顧命大臣,以防太后乘皇帝年幼,垂簾專政。而三阿哥玄燁生母佟氏外家一門也在朝中勢頗大,佟家也是不會讓孝莊太后一派在朝中勢力獨大的。所以,在康熙初年,朝政局面基本就是以孝莊太皇太后、顧命四大臣、外戚佟氏一門共同維持平衡,在此情況下,誰也不能專權獨斷。所以,後來四大臣出現“內訌”,孝莊太皇太后為什麼沒有阻止並任由他們內鬥,其目的就是坐山觀虎鬥,讓他們自己絞殺,自己便可漁翁得利、座亨其成。但她終究還是低估了自己孫子,這位就是日後赫赫的康熙大帝了。


用戶歷史


順治死後,孝莊太后就是太皇太后,而不是皇太后了。清朝有制度,太皇太后不能聽政。所以慈禧在同治皇帝死後,沒有立下一代,而是立同治的兄弟光緒帝,因此慈禧可以繼續做皇太后,繼續聽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