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禧垂簾聽政的時期,光緒帝到底有沒有機會去掰倒慈禧呢?

mmymmy74488


這個問題有點擰巴,不要說慈禧垂簾聽政時期,就是光緒親政後,也沒有機會板倒慈禧

雖然光緒親政後,貴為“一國之主”,但歸政後的慈禧仍然把控著朝中大部分權力。每逢要事,朝臣們的奏摺在得到光緒帝的批准後,仍然要報奏慈禧核准,方才奏效。

甲午戰爭失敗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喪權辱國的清政府,只求皇權永固,居然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山東與遼東割讓,並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消息傳到國內後,來京參加科舉會考的18省舉子,群情激憤。康有為、梁啟超上書光緒帝,提出拒和、遷都及變法的主張,1000多人簽名上奏,史稱“公車上書”。

在群情的感召下,在一部分清朝高級官員的支持下,已親政幾年的光緒帝,下定決心,變法圖強。為此他不顧慈禧及一幫保守勢力的反對,毅然決然的說道:“太后若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他利用手中有限的權力,積力支持康有為實行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事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教諸方面實行變法,旨在挽救國家危亡。

可誰知好景不長,這場自上而下的全國改良運動,一開始便遭到了地方上大多數頑固派及慈禧的阻撓與破壞,新政在中央及地方根本無法貫徹與執行下去。

百般無奈之下,光緒帝為首的帝黨與慈禧為首的後黨,矛盾日益尖銳,各種傳言甚囂塵上。破壞改良,一心復辟的慈禧,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廢黜光緒。

生死關頭,光緒帝才認識到自己力量的弱小,僅憑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幾支禿筆,外加譚嗣同等人的幾張利嘴,是鬥不過手中握有槍桿子的慈禧的。

此時康有為腦洞大開,建議皇帝在上海建立新都,剪掉辮子,改換服裝,採用新國號,以示與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分廷抗禮。同時改革派臨時抱佛腳,主動接近掌控新軍的袁世凱,光緒帝也兩次接見袁世凱,暗示他擇機行事,可都被圓滑的袁世凱搪塞了過去。最後書生意氣的譚嗣同,不顧各人安危,夜訪袁世凱住處,曉之以理,也沒能打動老奸巨滑的袁世凱。

老謀深算的慈禧,從種種跡象中獲知了帝黨的意圖,殺伐果斷,提前發動了政變,將光緒拘禁在中南海的瀛臺。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歷經103天的維新運動,最終在光緒帝被囚,康梁二人亡命海外,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京城而草草收場。

由此可見,既使在光緒帝親政,實行維新運動的高光時刻,都沒有機會板倒慈禧。在老謀深算、權勢熏天的慈禧眼裡,光緒帝就是一個傀儡,手拿把攥,一推就倒。


方城闕


正確答案是沒有。

先談一下慈禧確立自身權力基礎的過程。慈禧是以選秀女的身份進入清宮的。後來在後宮內頗得咸豐帝的寵愛。咸豐在位的時候,慈禧就已經開始參與到清廷的政務當中,不過不是很深入。咸豐死後,慈禧作為咸豐唯一的兒子同治的母親,和咸豐的皇后慈安一起成為了攝政的兩宮太后之一。咸豐臨死之前對於設定的安排做了一定的權力制衡。除了讓兩宮太后攝政之外,還確立了以肅順為首的8位大臣輔政。而且還有意識的排除了咸豐的弟弟也就是恭親王奕訢。

咸豐之死是慈禧權力擴張的關鍵一步。但是慈禧並不滿足。在咸豐的安排之中,慈禧的政治地位不高。因此慈禧開始拉攏在這樣一個政治安排中極為失意的恭親王,兩人聯手發動了辛酉政變。以肅順為首的8位大臣大部分被殺,少部分被流放。而慈安太后由於本人對政治不感興趣,加上身體不好,所以攝政權主要集中在慈禧手中。在這個時候,慈禧和奕訢成了清政府的權力核心人物。

接下來,慈禧對於奕訢採取既扶持又打壓的雙面策略。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為了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力優勢。同樣也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慈禧全面掌控了滿清貴族。

除了滿清貴族以外,晚清時期崛起的另外一支重要的力量是,以軍功起家的地方漢族官僚。也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這些人早在咸豐年間就開始發跡。不過大放異彩卻是在慈禧執政時期。慈禧對於他們同樣也是兩手策略。一方面慈禧改變了晚清以前清政府長期以來在地方上,限制漢人官僚出任高級職位的限制。也就是採取了以漢保滿的戰略。另外一方面慈禧也努力的使用各種手段,對於漢族官僚進行限制。在這個過程當中當然各有勝負,刺馬案以慈禧的妥協告終。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以及其後的天津教案,則以曾國藩為首的湖南籍官員的讓步為結局。總的來說,慈禧雖然並沒有能夠完全控制住這些人權力的擴張,但是慈禧活著的時候,總體上還能夠約束住他們,清政府能夠保持形式上的權力穩定。

從咸豐死後開始一直到光緒成年,慈禧執掌政權已經20餘年,在這段時間裡面,慈禧打下了非常深厚的權力基礎。

再回過頭來看光緒的成長曆程。光緒的繼位本來就是很偶然的一件事情。他的父親淳親王,是咸豐皇帝的親弟弟,從輩分上看,他實際上是同治的堂弟。慈禧之所以選擇光緒,應該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慈禧為了繼續控制權力不願意讓新皇帝過繼給同治,這樣的話自己作為太皇太后,就很難有攝政的權利。因此只能選擇和同治同一輩分的家族子弟。第二,新皇帝的年紀必須小,才能夠方便慈禧繼續攝政。光緒的年紀比較合適。第三,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也就是說光緒和慈禧有著雙重血緣關係。一方面,從父系的角度來看,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另外一方面從母系的角度看,慈禧又是光緒的姨媽。

這樣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權力基礎的小孩子,被選擇成為皇帝以後就入宮,由慈禧撫養長大。為了強化對於光緒的控制,慈禧的管制是很嚴格的。根據清宮親歷者的回憶和野史筆記的記載,慈禧吃飯之後,才將剩菜剩飯交給光緒食用。有些飯菜放置時間過長,甚至於已經發黴發臭。作為皇帝,卻只能吃著餿飯剩菜。光緒曾經以此向慈禧請求改善飲食,卻被慈禧訓斥要節約。每日請安,如果不合慈禧的心意,只能跪著不能起身,實際上就是一種體罰。和慈禧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沒有慈禧的特別恩准,光緒是沒有落座的資格的。在當時,不要說王公大臣們看不起這個傀儡皇帝,就算是太監,宮女也不乏奚落和嘲諷之語。冬季的時候,光緒都不敢向太監要求加一床棉被。正是因為這樣一個悽慘的成長曆程,所以光緒身體不好,也就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結果了。在這樣一個成長環境下,光緒形成了一個懦弱的性格,對於慈禧異常畏懼。

在光緒成年以後,慈禧曾經有過一段形式上的放權。但是慈禧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放棄權力。能夠在政界混的都不是一般人,異常精明。他們當然知道皇帝和太后誰才是真正的權力核心。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少部分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支持光緒以外,絕大部分的人始終都站在慈禧那一邊。戊戌變法的時候,除了湖南巡撫積極響應光緒的號令,其他高級地方官員對於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由此可見,就算是戊戌變法這樣一個光緒本人政治生涯最高峰的事件,也反映出他並沒有辦法構建一個堅實的權力根基。換句話說,通過權力鬥爭取代慈禧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最後,並不存在通過暗殺或者其他特殊方法,殺死慈禧之後取而代之的可能性。

慈禧的生活其實和光緒的交集不大。光緒美日和慈禧的聯繫就體現在請安上面。在這個過程當中,光緒面對慈禧的距離其實比較遠,由光緒本人進行暗殺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至於委託其他人進行刺殺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光緒身邊的宮女太監,都能夠隨意欺辱他,可見根本就不會效忠於光緒,怎麼可能還為他暗殺慈禧?所謂的食物投毒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清代宮廷長期以來有較為完善的菜品管理體制和驗菜制度,要想突破這個制度限制非常困難。至於大臣,大部分人都站在慈禧那邊,光緒根本就沒有辦法拉攏。

戊戌變法的晚期,譚嗣同曾經找過袁世凱請他出面抓捕慈禧。袁世凱隨即將此事報告給了慈禧,也就促成了維新政變的發生。這件事情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找到一個準備效忠皇帝的實權大權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些人一方面都是由慈禧提拔起來的,另外一方面,他們也都明白當時的權力格局沒有主動投靠光緒的動機。


用戶4325101516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根本沒有所謂“掰倒”一說。

1.說有是慈禧干政確實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包括光緒生父醇親王(但他採取的是以退為進的方式:比如奏請慈禧訓政兩年、正式親政後又讓慈禧多多指點,他是希望換取慈禧的滿意與信任來確保光緒的權力和地位),光緒性格如果足夠堅強,如果他的施政能力更加幹練,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與信任的話,那可以“掰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從“獲得更多權力”、“掰倒”這一角度出發,光緒如果能用更加幹練的手段去進行變法,很可能會得到慈禧及後黨們的信任。慈禧干政一部分是權力慾使然,還有一部分是對他人執政能力的懷疑。年少的光緒執政經驗不足,她自然認為是要插手的。如果他能夠在變法中變現得更成熟老練,相信慈禧會更加的放權。(從這一點出發就無所謂“掰倒”一說)

可以看一個例子。乾隆退位後仍喜歡干政,這讓兒子嘉慶很不滿。但他學乖,有事就多向乾隆請示,乾隆滿意,他也就沒了禍患。乾隆崩,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2.說沒有,是由光緒的性格、中國古代的倫理所決定的。光緒性格較儒弱,這種性格很大程度是慈禧給他的,讓他遇到事情難以堅決地反抗。幼年在慈禧威權下的互動模式讓他到成年依然有些怕(或曰敬畏)慈禧,大事小事有時都習慣去請示(當然這也有慈禧的規定在內);從倫理層面來說,若如康有為等人所言,“圍園劫後”,甚至是“殺後”,這是中國古代倫理所不容的。






小潘縱史


光緒皇帝從親政開始,一直試圖奪權。但是他最終沒有成功。那麼,光緒皇帝為什麼一直被慈禧鎖得死死的,他想奪權,為什麼一直沒成功呢?

一、光緒親政的脖子上有根繩子。

光緒皇帝是在16歲開始親政的。

慈禧太后當初之所以選光緒為同治的接班人,就是因為光緒皇帝還只是一個小孩子。一個小孩子,自然不能親政,因此所有當政的任務,只能交給慈禧。

(光緒皇帝)

當光緒漸漸長大後,慈禧必須按照當初的承諾,讓光緒親政。但是,慈禧顯然不願意遵守這一點。因為把權力還給光緒,對於權力慾望強烈的慈禧來說是難受的。也因此,在光緒親政之前,慈禧就開始未雨綢繆。

光緒15歲的時候,慈禧就宣佈,想要儘快讓光緒親政。但是,以醇親王奕譞為代表的一幫大臣,立刻紛紛上奏懇請慈禧,雖然皇帝可以親政了,但是太后依然不能“退休”,在政務上必須要把關,要“訓政”。朝廷中的各種事情,先要去向慈禧太后請懿旨,然後才能向皇帝稟報。直到皇帝大婚後。

這個話,實際上就表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模式,一點兒也沒有變。

後來,光緒大婚,慈禧仍然沒有放權,同樣由大臣上奏,慈禧“勉為其難”接受,慈禧在大事上繼續享有訓政的權力。一旦皇帝“胡來”,慈禧將隨時回來垂簾聽政。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慈禧在光緒的脖子上套了一根繩子,而且這根繩子還是一個活結。只要慈禧不滿意,她拿著繩子一拉,立刻就會把光緒置於死地。

二、光緒沒有可以幫助他的人。

光緒在親政以後,一直想找一些自己的幫手。他很明白,沒有幫手,永遠搬不倒慈禧。

但是要找幫手,卻並不容易,必須要有機會。如果在親政之前,就籠絡大臣,必然會引起慈禧的警惕。而光緒生性又比較懦弱,因此,雖然他有那樣的想法,但是他一直不敢有任何動作。

光緒親政以後,其實他也不敢有任何動作。

(慈禧太后)

光緒真正迎來機會,是在甲午戰爭之後。

由於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輸得非常慘,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因此,變法圖強的聲音,就在全國各地響起。這一點被光緒捕捉到了,因此,他以變法圖強為名,開始組建自己的班子,培植自己的勢力。

不過,光緒培植自己勢力的行為,顯然是很不成熟的。他在全國網羅的人,都是康有為、梁啟超、劉光第、譚嗣同等等這樣一些書生。這樣的書生確實思想比較開化,對世界形勢比較瞭解。但是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他們毫無政治基礎。既沒有朝廷中的人脈支持,手中又沒有兵權等硬實力。他們能做什麼呢?

說光緒不夠清醒,就在於這一點。他不明白,他所發動的變法運動,本質上是一場奪權運動。既然是奪權運動,就應該想辦法把權力搞到手裡。他要能夠掌控朝中大權,還要能夠掌控兵權。他網羅的人才,主要應該是掌握權力的那些人。至於激進的知識分子,完全可能讓他們擔任智囊。但是他需要依靠的,還是有權的那些人。

當時有兩個人,光緒應該提早就籠絡他們,就是袁世凱和榮祿。其實可喜的是,這兩個人並不反對變法,甚至一開始是積極支持變法的。尤其是袁世凱,一開始甚至是變法最積極的力量之一。榮祿也不反對變法,只不過他認為應該漸變,不該突變。

既然這兩個人最初是積極的變法支持者,而且手中有很大的權力,就應該把他們網羅過來。但是光緒沒有想到這一點。

三、光緒缺乏必要的基礎。

當時提倡變法圖強的,只是一些知識分子。中國絕大多數窮苦百姓,並不明白變法是什麼,也不支持變法。甚至由於當地舊地主舊鄉紳的反對,他們還把變法看成是洪水猛獸。

(榮祿)

當然了,群眾基礎不紮實,如果光緒掌控著權力,其實也無所謂。問題是光緒並沒有掌控權力,因此,反對他的人,自然要以這個為藉口。

光緒除了沒有獲得國內民眾的支持外,他也沒有獲得國外的支持。固然,光緒如果想獲得國外的支持,在當時的殖民環境下,說不定會吃虧。但是光緒完全可以借力打力,借一些外國列強的手,打倒慈禧集團,打倒另一些列強。等到他自己能夠做主了,再變法也不遲。

光緒沒有理順政治體制,因而最終把一切都搞得一塌糊塗。


張生全精彩歷史


實事求是的講,如果光緒皇帝能夠和慈禧保持相對良好的關係,光緒皇帝手中最大的機會就是時間。

慈禧比光緒皇帝年長近四十歲,事實上在光緒皇帝第一次親政,慈禧從種種狀態看來都有放權的趨勢。無論是甲午的和與戰很多時候都是光緒皇帝在前臺,慈禧在幕後。而且,基本上在戊戌變法之前,光緒和慈禧兩母子之間的關係還算融洽。不過,光緒皇帝本身的治國理政能力確實存在問題。包括在甲午戰後,意圖延請伊藤博文來中國做高參,還有在戊戌變法中的種種輕率行為,都顯示出他在治國能力上存在欠缺。在慈禧第一次垂簾過程中,光緒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接掌政權,慈禧很可能就會想歷代太后一樣終老後宮。但可惜天不遂人願,自光緒親政之後,大事一件接一件,清朝積累了數十年的矛盾就在光緒帝親政後爆發,可以說是時也命也。

慈禧太后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而政治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時刻都有自保的能力。慈禧退居頤和園後,朝廷中還有很多親信大臣。比如在戊戌事變中自榮祿、袁世凱之下的各級大臣都對於慈禧太后忠心耿耿。所以,無論在什麼時期,通過強力手段都是無法扳倒慈禧太后的。唯一的方式就是依靠時間消耗慈禧太后的光陰,同時與她保持良好的關係,才是唯一的道路。試想,如果沒有戊戌變法,母子關係便不會破裂。慈禧更不會囚禁光緒帝,乃至於暗殺光緒帝。因而,光緒帝的一生實際上在戊戌事變中就已經結束了。


經典守望者


光緒皇帝即 愛新覺羅·載湉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zǎi 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光緒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葬於清西陵的崇陵。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讓大家瞭解一下當時慈禧手中的朝政大權掌握情況:

其一、當時的總理衙門的大臣們,大都是慈禧一手提拔的親信要員,她對他們都是瞭如指掌,而且,提拔的大臣們都會堅決支持和聽從慈禧的差遣;

其二、當時的直隸總督榮祿相傳是慈禧的老相好,榮祿掌管著京畿重地的軍權,整個京畿地區勢力範圍都在他的直接絕對控制下;

其三、湖廣總督張之洞、四川總督岑椿萱等一大批實力派地方大員也都是慈禧一手擢拔重用的,深受慈禧厚恩,因此,是慈禧的忠實擁戴者;

其四、1861年辛酉政變以後,與原有保守勢力有衝突的慈禧登上了統治的中心,為了能夠坐穩統治地位,她對洋務派採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務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臺後,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迅速開展起來,慈禧通過洋務運動將國家的財政以及工礦企業盡數收入囊中,從此,光緒帝便失去了財政權。

其五、在人事權方面,光緒帝只擁有一小部分,即三品一下的他可以做主,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必須由慈禧點頭。康有為七次上書,也只得了個五品的小官,戊戌六君子最大的官是隻有四品的譚嗣同、劉光第等四章京,相當於中央辦公廳秘書。

其六、慈禧也是打著維護祖宗基業旗號的,並不說自己廢掉了皇帝。戊戌變法後慈禧再次執政,但是每次上朝光緒還是坐在旁邊議政的,八國聯軍侵華時的幾次御前會議光緒都曾參加並反對向八國宣戰。只不過每次下朝後,他就會被送往瀛臺而失去人身自由。

綜上所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權、行政權、財政權、人事權,這樣的皇帝能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皇帝嗎?他只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傀儡皇帝,自保尚且困難,又何談去掰倒慈禧呢?








價值投資思維智庫



光緒皇帝有扳倒慈禧的機會,但是卻沒有扳倒慈禧太后的腦力,可以說光緒太嫩了跟慈禧不是一個檔次,當年咸豐皇帝去世之前給同治留下了顧命八大臣,結果慈禧就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了辛酉政變,廢了顧命八大臣慈禧與恭親王掌管國家大權,等到大權在握以後慈禧就把恭親王踢到一邊自己成了這個王朝的決策者,那時候慈禧才三十,手段就如此老辣。


後來同治長大慈禧本打算讓權,可沒想到同治竟然去世了,慈禧不得已立了僅五歲的光緒皇帝,自己繼續垂簾聽政,等到光緒長大以後慈禧的影響力對於清王朝來說已經不容忽視了,一旦嘗試過權力的滋味,慈禧如何肯放手,再者光緒還不是慈禧的親兒子,慈禧怎麼甘心,後來即使讓光緒親政,慈禧也是把人事權以及兵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光緒不過就是個傀儡皇帝罷了。


光緒不是沒有機會扳倒慈禧,光緒皇帝儘管沒有實權但是多年親政之後也擁有了一批擁護自己的大臣,例如戊戌七君子,但是光緒錯就錯在太著急了,光緒之所以支持維新變法不是因為變法有多好,而是光緒想要藉助維新變法把慈禧弄下臺,但是光緒沒有實權,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帶著一幫沒有兵權的文人想要變法,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光緒失敗是必然的。

其實這裡面戊戌七君子也有錯,他們不明白皇帝與慈禧之間的內部矛盾,他們認為只要搞定了皇帝就能實行變法,直到最後才發現光緒不過一個傀儡,所以他們出了兩個主意,一個是聯絡袁世凱,因為袁世凱有兵權,另一個是聯絡日本來華的伊藤博文,但是這兩條計劃都被慈禧知道了,慈禧直接出手發動了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光緒人生的最後十年就是在囚禁當中度過的,只能說光緒太嫩了並且還很天真,跟慈禧不是一個檔次。


婉兮歷史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光緒和慈禧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手,所以光緒不可能也沒有任何機會可以扳倒慈禧。即使慈禧曾經放權,讓光緒管理國家一段時間,可是因為她在這個帝國根深蒂固的關係,光緒皇帝真正接手的時候,已經無能為力。

慈禧給光緒的權力是有限的,即使光緒等到了親政的那一天,也沒有十足的權力可以指揮這個帝國中的每一個人。大人物還是聽從慈禧的調遣,所以這種親政等於還是個娃娃皇帝。

01慈禧掌權48年,在清王朝早就已經是權威的象徵。

咸豐皇帝去世的時候,曾經冊封了八位顧命大臣。可是伴隨著咸豐皇帝的遺體運回去的檔口,慈禧太后已經連同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清王朝的政權。

顧命八大臣被除掉以後,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也得以在短時間裡成為帝國的核心人物。不過慈禧並不滿足於此,儘管慈安太后並不跟她爭奪權力,可是恭親王奕訢是實權派。

為此慈禧找了個藉口將奕訢的所有職務撤掉,從此慈禧真正開始了自己獨攬大權的執政之路。這個時候的慈禧不過才30歲的年紀,已經是這個龐大帝國的頭號人物。

伴隨著同治皇帝的成長,慈禧本打算捲簾歸政,可這個檔口上同治皇帝卻意外去世了。無奈之下的慈禧只好重新執掌大權,並且找來了自己妹妹的兒子繼任皇位,也就是光緒皇帝。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清風說史


小城庸人趣聊歷史問您回答,以下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探討。


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實力掰倒慈禧太后,連袁世凱都做不到,更何況光緒了。


因為在1889年慈禧曾經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這絕對算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但是1898年光緒發動戊戌變法,慈禧後悔把權力移交給光緒,轉身又把歸還給光緒的政權給搶回來了,足以說明光緒皇帝根部就不具備掰倒慈禧的實力。


咱們從兩件小事情,來看慈禧太后的實力有多強,被他掌控的光緒皇帝有多麼無知和弱小。


第一:咸豐皇帝去世的時候,他兒子同治皇帝才6歲,留下了八個顧命大臣輔助。最終結果30歲的慈禧,一介女流竟然把這八個人搞定了,還順帶搞定了自己的幫手恭親王,然後正式“垂簾聽政”,掌控國家大權。

等五歲的光緒接替同治繼位的時候,慈禧已經掌權10多年了,在大清帝國已經根深蒂固了,一個幾歲的奶娃娃想掰倒慈禧,這可能嗎?!


第二:慈禧太后當時手裡擁有的權利極大,包括軍事大權、人事任免、財力控制。

可以說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三樣權利都在慈禧太后手裡了,而光緒皇帝親政的時候手裡根本沒有什麼權利,很多重大事件都由慈禧太后說的算,光緒作為一個皇帝,連李鴻章都調不動,李鴻章全程只聽慈禧太后的,光緒能有什麼實力和慈禧太后對抗呢?


如果說光緒皇帝不那麼著急,也不至於被慈禧太后囚禁了10年,在戊戌變法的時候光緒皇帝甚至喊出“太后若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這樣的口號,這種輕率的行為對一個皇帝來說是非常愚蠢和無知的。

在不具備任何軍事實力的情況下,這樣的舉動簡直就是拿雞蛋碰石頭,而且這個時候慈禧已經老了,絕對退位了,也把政權在慢慢的迴歸給光緒,可惜光緒等不及了。

所以說光緒皇帝雖然有機會掰倒慈禧,但是他也從來沒有這個實力,就算慈禧太后把所有權利一次性交給光緒,光緒也不一定能管好國家,因為他後面還有袁世凱呢!


正史戲說


導語:

光緒和慈禧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手,所以光緒不可能也沒有任何機會可以扳倒慈禧。即使慈禧曾經放權,讓光緒管理國家一段時間,可是因為她在這個帝國根深蒂固的關係,光緒皇帝真正接手的時候,已經無能為力。

慈禧給光緒的權力是有限的,即使光緒等到了親政的那一天,也沒有十足的權力可以指揮這個帝國中的每一個人。大人物還是聽從慈禧的調遣,所以這種親政等於還是個娃娃皇帝。

01慈禧掌權48年,在清王朝早就已經是權威的象徵。

咸豐皇帝去世的時候,曾經冊封了八位顧命大臣。可是伴隨著咸豐皇帝的遺體運回去的檔口,慈禧太后已經連同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清王朝的政權。

  1. 顧命八大臣被除掉以後,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也得以在短時間裡成為帝國的核心人物。不過慈禧並不滿足於此,儘管慈安太后並不跟她爭奪權力,可是恭親王奕訢是實權派。
  2. 為此慈禧找了個藉口將奕訢的所有職務撤掉,從此慈禧真正開始了自己獨攬大權的執政之路。這個時候的慈禧不過才30歲的年紀,已經是這個龐大帝國的頭號人物。
  3. 伴隨著同治皇帝的成長,慈禧本打算捲簾歸政,可這個檔口上同治皇帝卻意外去世了。無奈之下的慈禧只好重新執掌大權,並且找來了自己妹妹的兒子繼任皇位,也就是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當時才5歲大,所以慈禧太后當時執掌所有權力,是清帝國最有權威的人。一直到15年以後,光緒皇帝親政,慈禧才假裝放棄了權力。

及文宗末造,孝貞、孝欽兩皇后躬收政柄,內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不幸穆宗即世,孝貞皇后崩,孝欽皇后聽政久,稍稍營離宮,修慶典,視聖祖奉孝莊皇后、高宗奉孝聖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顧竊竊然有私議者,外侮迭乘,災祲屢見,非其時也。---《清史稿》

而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后已經執政25年之久。她對這個國家的影響,可以說比任何人都要大,所以光緒怎麼可能有機會扳倒這麼一位執政25年的政治家呢?

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慈禧太后培養了一大批只對自己忠誠的大臣,這幫人在朝中左右著政局,哪裡有光緒皇帝發揮的機會呢?

02慈禧太后假意放權,實則牢牢掌控大權。

光緒皇帝親政以後,權力是相對的。因為小事情他可以自己解決,一旦遇到大事,他就必須要請示慈禧太后。

  • 群臣在大事上是不會聽從光緒的意思的,很顯然,這個帝國的核心人物並不是光緒這個皇帝。這也難怪,畢竟慈禧經營了這麼多年,如果這麼簡單光緒就奪權成功,那說明慈禧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政治家。
  • 比如在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光緒皇帝並不能調動李鴻章,而慈禧太后又一味地支持李鴻章的所有決定,最終李鴻章全軍覆沒,而慈禧太后卻一點責任都沒有。
  • 光緒24年的時候,他打算變法改革,並且啟用了一大批新人。這裡麵包括譚嗣同、康有為等人。不過這幫人的官位實在是太低了,最大的譚嗣同也只不過是四品官,根本起不來什麼大作用。

百日維新失敗以後,慈禧太后更是將光緒皇帝給囚禁了起來。從此長達10年的囚徒生活,成為了光緒皇帝人生最後的寫照。

不幸與德宗意恉不協,一激而啟戊戌之爭,再激而成庚子之亂。晚乃壹意變法,怵天命之難諶,察人心之將渙,而欲救之以立憲,百端並舉,政急民煩,陵土未乾,國步遂改。綜一代之興亡,繫於宮闈。嗚呼!豈非天哉?豈非天哉?---《清史稿》

儘管光緒皇帝曾經多次努力擺脫這種枷鎖,可是慈禧在歸政之前,就已經將一切給安排好了。重重障礙之下,光緒皇帝徹底親政的道路一直被堵塞著,這才是最無奈的地方。

無法真正親政的光緒皇帝,所作的任何決定,都無法徹底實施。慈禧太后甚至還吩咐光緒皇帝每天下朝都要給她請安,告訴她朝中大局,看看光緒是否真的聽話,他說的如果跟慈禧通過其他渠道得來的不一致,那就說明光緒在說假話。

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慈禧太后雖然是放權給光緒皇帝了。但是這種權力是相對的權力,光緒始終都是一個傀儡,雖然有決心,卻得不到最高權力的支持。

03光緒皇帝唯一可以扳倒慈禧的機會,那就是戊戌變法的時候。

皇帝終究還是皇帝,他當了34年的皇帝,總歸能夠培養一幫可以為自己做事的人。雖然這速度有些慢了,但這是事實。

尤其是在戊戌變法的時候,戊戌六君子那可都是願意為光緒皇帝犧牲性命的一幫人。所以說如果這幫人真的掌握了實權,那慈禧太后可就完了。

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湔國恥。已而師徒撓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廉再出,韜晦瀛臺。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清史稿》

但是事情為什麼沒有按照預計的發展下去呢?因為光緒皇帝錯過了奪權的機會,他的行動確實晚了一步。

  1. 改革變法不是一件小事
    ,當年秦孝公支持商鞅變法,不惜得罪了秦國所有的貴族,商鞅這才膽敢徹底實行變法。
  2. 現在光緒皇帝既然要變法,那就要有敢於得罪天下人的決心和執行力才行。商鞅為什麼能成功?那是因為他有百分之百的執行能力,就算是秦孝公的兄弟犯罪,也一定要受到處罰。
  3. 有實權人物作為支撐,商鞅在變法時才能毫無保留。可問題是當時的光緒手裡並沒有實權。他還沒有奪取實權的時候,就想著準備變法了。

這是什麼?這是無腦操作,我認為這個時候的光緒,並不是為了國家大計而想要變法,他是為了從慈禧手裡奪取權力,這才支持變法的。

結果很顯然,變法失敗,光緒皇帝遭到囚禁,戊戌變法的核心成員要麼被捕殺,要麼流亡海外,沒有做成什麼大事。

總結:光緒真正掌權,對天下未必也是好事。

光緒皇帝這個人生性懦弱,一直以來都被慈禧太后給壓制著,已經形成了一種卑微低調的性格。這樣的人如果真的掌權,我覺得還真的未必有慈禧幹得好。

慈禧雖然誤國,可是在她手裡平定了太平天國,在她手裡收復了新疆,還是做了幾件實事的。如果換成沒有骨氣的光緒皇帝,未必就會做成這些事情。

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慈禧從來沒有哪一天是真正希望光緒掌權的。何況權力對一個人的吸引力,是超越親情的,參考唐太宗、唐玄宗以及朱棣等等。所以讓慈禧完全放權給光緒皇帝,那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沒有權力,光緒又能夠拿什麼去跟慈禧太后鬥呢?手裡沒有武器的話,那麼光緒皇帝就徹底沒有打贏這場戰爭的任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