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有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熟饭流水


关于高血压患者,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吃的问题,张大夫的确也是科普过很多次了。但是,仍旧有很多人问相关问题,可见这种每天与大家息息相关的问题,科普多少遍也不算多。因为总是有人看不到,同时总是需要有人不断提醒。今天,张大夫在简单说一说。

应该说,高血压患者等同于普通正常人,什么都是可以吃的,没有严格不能吃的食物。但是话又说回来,高血压患者的确有一些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情。比如说,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低盐饮食不用说了,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低脂饮食和低糖饮食是为了预防血脂和血糖的异常,这也不能理解。毕竟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血糖和血脂。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平时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注意少喝酒、戒烟,这两点也以上几点同样重要,因为饮酒导致血压高的人比比皆是,因为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多。所以,张大夫再次再次提出来郑重告诫大家。

至于高血压患者吃什么比较好,那就更需要说一说了。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高钾饮食,注意补充叶酸丰富的食物,简单说就是应该饮食多样化,同时注意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蛋白质方面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说鱼肉等蛋白质来源。坚果当然也可以适量摄入。

总之,高血压患者该吃哪些食物,不该吃哪些食物,张大夫说过很多次,写过很多文章。大家可以到前面翻阅。


张之瀛大夫


对于高血压患者没有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吃的严格限定,其实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心理以及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来更好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富含钾、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因为高钾低纳的膳食特别适合高血压人群。新鲜蔬菜、水果、菌菇类都是钾和镁都很好来源食物。

主食选择对于高血压患者也很重要,可以选择燕麦、薯类(土豆、芋头、地瓜等)、粗粮(玉米、各种颜色的大米等)、杂粮(各种豆类)。

动物性食物要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食物比如:脱脂牛奶、鸡蛋清、鱼类、去皮的鸡鸭肉、瘦肉、豆制品等。

有些食物中脂肪里含有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也可以称作优质脂肪:深海鱼类含有DHA、EPA对于降低血脂和血压有一定作用。花生、松子等坚果,,都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适量吃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推荐每天吃10-30克。

高血压患者腌制的高盐食物少选择。咸味的汤少喝。 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少选择吃。饭店的菜多高盐高脂,少吃。饼干等加工食品少吃。

高血压患者在平衡膳食基础上也可以每天适当饮用一些对于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又安全食物来帮助调整血压。下面为您介绍生活中常用安全有效食疗小方,您不妨可以试试。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可溶性膳食纤维特别丰富,还含有植物多糖具有很多药用功效,可以帮助调整血压。

食用方法:用清水将黑木耳浸泡一夜后,再过来蒸1~2小时,再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每天服一碗。

芹菜,属伞形科植物。有水芹、旱芹两种,功能相近,药用以旱芹为佳。旱芹香气较浓,又名“香芹。

食用方法:因高血压引起头痛、头胀的病人,常吃鲜芹菜可缓解症状。可以每天取30-50克芹菜榨芹菜汁,每天一次。

作者简介:张丹 王兴国老师科普写作培训班第一期学员

吉林延边大学中医学专科学历,辽宁中医大学中医学本科学历

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婴师

大连市营养学会理事、大连市国际医学交流会理事

大连电台106.7频道儿童营养嘉宾

大连市工人大学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

大连市妇联职业培训学校育婴师培训讲师。


营养百事通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诊断高血压以后,核心治疗为降压药的应用,基础治疗为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增加运动与改变膳食结构。那么,膳食结构如何改变为好,哪些食物是高血压患者可以吃的,哪些是不可以吃的?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观点:通过控制饮食治疗疾病,原则上是减少对疾病影响大、加速病程进展的食物的摄入,几乎不会限制某些食物的绝对摄入。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改变膳食结构属于基础治疗,换一种说法,就是辅助治疗,虽然重要,但并非主导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没有什么食物是不能吃的。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哪些食物应少吃,哪些食物可以多吃点呢?

高钠食物少吃,多吃高钾食物

我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为盐敏感性高血压,摄入过多钠盐,血压会显著升高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包括食用盐,高钠调料如酱油,味精,高钠食物如腊肉、香肠、泡菜,火腿,咸鱼等,均应尽量少吃,每日钠盐总量控制在6g以内。相反,高血压患者可多吃点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因为钾离子可促进钠离子的排泄,有助降压,如豆类、马铃薯、黑枣,木耳,玉米等,每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在500g左右。


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少吃,适当增加白肉摄入

高脂与高胆固醇食物的限制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就可以放心进食富含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重要病因,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主因,三者具有协同作用,且动脉硬化又会加重血压的升高,为一恶性循环,因此,高血压患者也应减少富含脂肪与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肥肉,动物内脏等。相反,可以多吃点白肉,如鱼肉与禽肉。


综上,高血压患者没有什么食物不能吃,应少吃高钠,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增加白肉,高钾食物的摄入。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高血压”(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动脉高血压”(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或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血压的升高使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时的负担增大。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systole)或舒张(diastole)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最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最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则为高血压。

高血压 定义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高血压 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 、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 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 症状

1、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2、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3、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4、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5、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6、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 检查

体格检查

1、正确测量血压。由于血压有波动性,且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时会引起一时性的血压升高,因此应至少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时方可诊断高血压,而血压值应以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计。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2、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3、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4、观察有无库欣病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5、全面的心肺检查。6、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实验室检查

可帮助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

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

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清晨血压,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常规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粘度增加,易有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脑梗塞)和左心室肥大。

尿常规

早期病人尿常规正常,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偶见管型。随肾病变进展,尿蛋白量增多,在良性肾硬化者如24小时尿蛋白在1g以上时,提示预后差。红细胞和管型也可增多,管型主要是透明和颗粒者。

肾功能

多采用血尿素氮和肌酐来估计肾功能。早期病人检查并无异常,肾实质受损到一定程度可开始升高。成人肌酐>114.3μmol/L,老年人和妊娠者>91.5μmol/L时提示有肾损害。酚红排泄试验、尿素廓清率、内生肌酐廓清率等可低于正常。

胸部X线检查

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有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更明显,全心衰竭时则可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肺水肿时则见肺间明显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应常规摄片检查,以便前后检查时比较。

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时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肥大或兼有劳损。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差不大,假阴性为68%~77%,假阳性4%~6%,可见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不很高。由于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左房舒张期负荷增加,心电图可出现P波增宽、切凹、Pv1的终末电势负值增大等,上述表现甚至可出现在心电图发现左心室肥大之前。可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超声心动图

目前认为,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可在二维超声定位基础上记录M型超声曲线或直接从二维图进行测量,室间隔和(或)或心室后壁厚度>13mm者为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时左心室肥大多是对称性的,但有1/3左右以室间隔肥厚为主(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比>1.3),室间隔肥厚常上端先出现,提示高血压时最先影响左室流出道。超声心动图尚可观察其它心脏腔室、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情况并可作心功能检测。左室肥厚早期虽然心脏的整体功能如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仍属正常,但已有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顺应性的减退,如心肌收缩最大速率(Vmax)下降,等容舒张期延长、二尖瓣开放延迟等。在出现左心衰竭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左室、左房心腔扩大,左室壁收缩活动减弱。

眼底检查

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见下列的眼底变化:

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

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

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

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

Ⅳ级:Ⅲ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

其他检查

病人可伴有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及载脂蛋白A-Ⅰ的降低。亦常有血糖增高和高尿酸血症。部分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升高。

有条件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进一步选作以下检查:1、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2、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高血压血压测量

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延缓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而经常、准确地了解血压值及波动情况,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高血压 病症分类

按血压水平分类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以上分类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人。

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

按危害程度分层

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作出治疗决策。

很高危病人: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高危病人: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中危病人:先对患者的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为期数周的观察,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低危病人: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反复测量血压,尽可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高血压引发疾病

冠心病

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脑血管病

包含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会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会立即昏迷,倾倒在地,所以俗称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或者可能会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安全。

高血压脑病

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因血流灌注过多而引起脑水肿。临床上以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严重的甚至会昏迷和抽搐。

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损伤会加重高血压病。一般到高血压的中、后期,肾小动脉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浓缩小便的能力降低,此时会出现多尿和夜尿增多现象。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慢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成为尿毒症。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

高血压治疗详情

1、改善生活行为。减轻并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高血压预防措施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1、中午小睡。工作了一上午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吃过午饭后稍稍活动,应小睡一会儿,一般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老年人也可延长半小时。无条件平卧入睡时,可仰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使全身放松,这样有利于降压。

2、晚餐宜少。有些中年高血压病患者对晚餐并不在乎,有时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导致胃肠功能负担加重、影响睡眠,不利于血压下降。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应配些汤类,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或进粥食。进水量不足,可使夜间血液稠,促使血栓形成。

3、娱乐有节。睡前娱乐活动要有节制,这是高血压病患者必须注意的一点,如下棋、打麻将、打扑克要限制时间,一般以1小时至2小时为宜,要学习控制情绪,坚持以娱乐健身为目的,不可计较输赢,不可过于认真或激动,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宜长时间坐在电视屏幕前,也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

4、睡前泡脚。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泡脚的习惯,然后按摩双足心,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尽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药,力争自然入睡,不养成依赖催眠药的习惯。

5、缓慢起床。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降血压方法

1.少吃盐:高钠饮食会令血压升高。

2.减压:冥想、心理治疗及肌肉放松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3.限酒: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为宜。

4.补钾: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

5.补镁:麦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妊高症的发病率。

6.每天一斤奶。含钙食物能降压。

7.甜菊。甜菊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热量低,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8.多吃芹菜。坚持每天吃4根芹菜,可以使血压下降12%—14%。

9.多吃鱼。鲑鱼、金枪鱼、鲱鱼、鲭鱼、比目鱼等含有丰富的的蛋白质、有助于降低血压的欧米伽—3脂肪酸。

10.多吃核桃。核桃、亚麻籽、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有助于降低血压。

11.正确使用调料。茴香、薄荷、黑胡椒等,不仅可以为食物提鲜,还可减少食盐的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

12.每天一瓣蒜。大蒜中的大蒜素能缓解高血压。

13.多吃菠菜。菠菜、豆类、芦笋等富含叶酸,可降低血压。

高血压常见误区

认识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闲话家常辣妈蟹


概述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应之一。而继发于肾脏、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病治愈后,高血压会随之消失,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一旦出现经常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测量血压,确诊后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发展为非良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心血管疾病,其治疗过程也需循序渐进。患者不可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降压药物,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心、脑、肾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联合用药

有些患者只需要科学的服用一种药物便可轻松的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有些患者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控制。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为终身药物治疗,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治疗过程中不可随意停药,避免引起血压波动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5、不可随意停药

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药会为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症状减轻后时常会自主停药,出现症状后又开始服药,专家提醒,这样反复停药引起血压波动较大,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常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及心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高血压饮食方法

1、高血压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

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每天吃盐应以5克以下为宜。

2、高血压饮食少吃甜食

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进动脉硬化。

3、高血压饮食少吃动物脂肪

动物含胆固醇量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如肝、脑、心等应少吃。

4、高血压戒烟少酒

有烟酒嗜好的高血压患者,会因烟酒过多引心肌梗塞,脑中风。

5、高血压饮食宜多食钾食物

钾在体内能缓冲纳的食物有:黄豆、小豆、番茄、西葫芦、芹菜、鲜蘑菇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梨、猕猴桃、柿子、菠萝、核桃、西瓜等。

6、高血压饮食宜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

7、高血压饮食宜食钙食物 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食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的降压效果。含钙的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海带、骨头汤、黑木耳、核桃、沙丁鱼、鸡蛋等均含钙丰富。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

1、碳水化合物食品

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

应忌的食品——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2、蛋白质性食品

适宜的食品——脂肪少的食品(嫩肉、牛、猪的瘦肉、白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纳豆、黄豆粉、油豆腐、青菜丝豆腐)。

应忌的食品——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鲸鱼肉、鲱鱼、鳗鱼、金枪鱼等)、加工品(香肠等)。

3、脂肪类食品

适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

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4、维生素、矿物质食品

适宜的食品——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纤维少的),水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香蕉等),海藻类、菌类、水果类、蔬菜类生吃会产生腹气,必须软煮或做成酱。

应忌的食品——纤维硬的蔬菜(牛旁、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类)。

5、其他食品

适宜的食品——淡红茶、酵母乳饮料。

应忌的食品——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类饮料、咖啡、浓红茶等)、碳酸饮料、盐渍食品(咸菜类、咸鲑鱼、咸鱼子、腥鱼子、糖酱油煮的菜、酱菜类)。


快乐的小大夫


高血压的饮食方法: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优质蛋白,因为适当的优质蛋白可以帮助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的通透性,对于平稳血压、降低血压有好处;优质蛋白在日常饮食中较为常见,比如鱼肉,去皮的鸡肉和鸭肉,精瘦肉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22a00041e953cf95291\

牛牛爱妞牛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并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功能的全身性疾病。因此应该及早消除不良影响,早发现早治疗,为维护患者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从饮食上说,多食用含钾、镁、锌高的食物。 含钾、镁、锌高的食物具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每日适当饮水,以此调节血液黏度,净化血液,同时润肠道,通大便,注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 另外在主食中要做好粗细粮搭配,保证患者能够摄入良好的膳食纤维。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正常人来说,不要用维生素制剂代替水果、蔬菜。

多食用降压、降脂食物。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降压、降脂食物,降压食物包括:芹菜、西红柿、木耳、海带、胡萝卜等;降脂食物包括:香菇、山楂、洋葱、大蒜、绿豆等。 而且香菇、黑木耳、蘑菇、银耳等蕈类食物具有丰富营养,可有效防止高血压。

不可以吃,如浓汤汁、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的食物,避免高热能、精细、辛辣、多盐、腌制等食物,如榨菜、咸菜及含盐量高的加工食品,适当改变自己的口味,养成清淡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良好膳食习惯协助患者控制血压。

限制饮酒。 酒精是诱发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限制患者饮酒,最好不要饮酒。 饮酒量要小于 25 g,尽量避免咖啡、浓茶等饮品,以免刺激兴奋神经系统。


吴建平营养师


高血压不能吃哪些食物,这几个绝不能碰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720, "neardup_id": 2973492500953301067, "vname": "\\u9ad8\\u8840\\u538b\\u4e0d\\u80fd\\u5403\\u54ea\\u4e9b\\u98df\\u7269,\\u8fd9\\u51e0\\u4e2a\\u7edd\\u4e0d\\u80fd\\u78b0.mp4\

郝奇怪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6512285417373694537, "vname": "\\u9ad8\\u8840\\u538b\\u7684\\u4eba\\u80fd\\u4e0d\\u80fd\\u559d\\u767d\\u9152.mp4\

风之眼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

高血压病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高血压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每个个体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那么高血压平时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呢?

1总的来说,平时饮食要以性温平的为主,忌食性燥热的食物,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同时,由于体质差,也不要过多食用寒冷的食物,否则极度虚弱,也会导致血压上升的。

2禽类产品里,一般鸡鸭食用量对打,也最常见。鸡肉及鸡蛋性偏热,不建议食用;鸭肉及鸭蛋性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最好食用鸭肉及鸭蛋。如果血压非常高,则在鸭类食品里,也尽量不要食用洋鸭及其杂交鸭,而要食用黑鸭子等品类的鸭产品。

3在畜类产品里,一般就是猪牛羊马驴等的产品,最常见的是猪牛羊肉了。猪肉和牛肉一般高血压患者都可以吃的,羊肉可以偶尔吃,不能频繁大量吃,否则血压容易升高。当血压一直超过临界线,且服降压药也无法降压,最好不要食用羊肉。猫狗肉也有一些居民喜欢吃,也确实大补,但这一类食物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如果无法忌口,建议尽量选择猫肉,选择在冬春季节食用,且不要频繁吃,否则身体补上去了,高血压也更高了。

4鱼类基本都是性偏温平的食物,高蛋白低脂肪,很适合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深海鱼类,还有降压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多食用鱼类,用以替代鸡肉羊肉等其他肉类。但是,像生鱼、鳝鱼等大补的鱼类,也不适宜频繁大量食用,否则,很容易导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风的。

5海鲜、田螺、蚌、蟹等水产,本身一般不会导致人体血压升高,营养很丰富,也美味,一般高血压患者都可以吃的。但由于这些水产的烹饪方式和调料等不利于高血压患者,因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尽量不要频繁大量食用,偶尔食用进补即可。龟鳖等水产品属于大补,身体素质差建议偶尔食用,也不要频繁大量食用。

6桑葚火麻茶。主要成分是火麻仁,另外桑葚、决明子、番石榴等对降压都有很好的效果,高血压患者一般喝5-6周,血压明显下降,且无不良反应。不仅如此火麻仁中还富含ω-3脂肪酸,它能够舒张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防止中风复发。另外桑葚火麻茶中的茶多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而尤其适合三高人群长期饮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