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創作了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圖中文字稱此圖女主為“宓妃”。而我們都知道《洛神賦圖》是基於《洛神賦》所創造的,《洛神賦》出自於曹植之手,他塑造了一個柔美動人的洛水女神,訴說著他與洛水女神一段恍若隔世的愛情故事。正是由於這個基礎,才有了《洛神賦圖》的誕生,因為它廣為流傳,自此人們就更願意相信洛水女神的原型就是“宓妃”。且“宓妃”現實中是與“二喬”齊名的美女,他與曹植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其中的甄宓就是後來的宓妃,是可以三國時期實打實的美女。 她不僅生得國色天香,而且知書達理、見識過人。甄宓恪守傳統的婦德,卻不守舊,識大體、明大義,有才情、有見識。她的才貌德行一時傳為佳話,並傳到了袁紹的耳中。袁紹對她的才華、遠見很是讚賞。就讓甄宓與他的次子袁熙成親。後來,袁熙北上征戰,甄宓便留在家中侍奉婆母。東漢建安九年,曹操率兵攻克鄴都。曹操的長子曹丕聽說袁熙的妻子貌美如花衝進袁府尋找,一看果然美貌果然驚為仙人,百看不厭。曹操深知曹丕喜歡甄宓,便將她許給曹丕為妻,就成了曹植的嫂子。但是……

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根據史料記載,甄宓逝世後。曹植感慨悲嘆,曾寫作《感甄賦》用來懷念她。後來,曹丕的兒子繼位,為其母平反冤屈,追封其為“文昭甄皇后”。他看到了曹植所作的《感甄賦》,為避母名諱,將題目改為《洛神賦》。還有記載說,草丕稱帝后,曾經將甄宓的盤金鑲玉枕頭賜給曹植,曹植得後如獲至寶。經常抱著枕頭入眠,經常夢見甄氏的靈魂與自己相會,幽幽哭訴她的悲慘人生,這就是曹植創作的靈感。又根據後人的流傳,曹植與甄妮的感情表現的活靈活現。但是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是這樣認為的

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首先我們分析下《洛神賦》,它講述的是曹植前往京師,邂逅了一位面色嬌美,體態輕盈,舉止文雅,散發出談談清香的仙子。曹植深深的為洛水女神的美貌所折服,他將腰間玉佩贈與洛水女神,洛水女神也將美玉贈與曹植。兩人互生情愫,約定再次相會。離別時洛水女神與曹植互訴衷腸,然話還沒說說完,洛水女神就消失在迷霧之中。自此曹植跋山涉水,五湖四海尋找洛水女神,未再見過。此文從優美的邂逅開始,以悲傷的結尾落款。表達的是中,可遇不可得,轉瞬即逝的失落感。

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轉過來再說甄宓與曹植,第一:他們之間相差大約10歲,曹丕迎娶甄宓時,曹植才12歲。甄宓又是極守婦道、舉止得體的賢女。第二:曹植深受曹不排擠,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構陷迫害,由此可見,曹植與甄宓相愛是不可信,但是他對甄宓最後的悲劇結局感到憤懣確實能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很難對曹植的感情下定論,因為曹植對洛水女神表達的是愛情,而甄宓和他之間是沒有愛情存在的。所以我認為,宓妃是洛水女神和甄宓之間的過度,正是因為有她的存在,讓甄宓和洛水女神之間有這著某些聯繫。

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曹植傾注深厚的感情和心血刻畫了一位在他心中美麗無比,無可取代的洛水女神。描述了自己與洛水女神相遇又轉瞬離散的悲劇。更多表現的是他人生感慨,失落。洛水女神的形象,也許起初是基於美麗的宓妃創作的,但代表的卻是曹植心中的理想和一切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最後一切落空失去,內心失望和絕望。才華橫溢的曹植經歷了太多理想破碎、覆滅的挫折,創造了“洛神賦”。但是“宓妃”只是因為《洛神賦圖》的傳播,讓更多的人相信了宓妃和洛水女神是同一人。然而雖然宓妃出現在《洛神賦圖》中,但是宓妃真正的更多指的是甄宓,是她基於了曹植創作的素材靈感,洛水女神更多指美好的事物。

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圖》中,“宓妃”是何許人也?

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朋友們你們怎麼想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