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樊,为什么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来改去有何意义?

西岭66


提问者叫“西岭66”,他提过很多故意挑拨襄阳和南阳地域关系的问题,对于此人我不做评价,我来说说这个问题,说说事实。



“襄阳”一词存在并延续两千多年。

“襄阳”一词出现在西汉,因城在襄水(今称南渠)之阳,故名“襄阳”,从名称的出现到现在一直存在了两千多年,从未中断过。对于提问者一直说的“襄阳”和“襄樊”的问题很简单,那是现代产生的问题。1950年襄阳行政区划发生重大变化,将“襄阳”和“樊城”两座城合并为一个城市,为了照顾两个城市人民的情绪,所以各区一个字,组成了“襄樊”二字,但是襄樊市下面任管辖着襄阳县,也就是说,即使有了“襄樊”这个名字,“襄阳”也一直存在,更何况“襄阳城”一直叫“襄阳城”,所以“襄阳”不存在改名之说。


两次政治事件,迫使襄阳两次更名

如果你非要说改过名,那确实也是有两次,这两次都是政治事件。第一次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王莽篡汉后将“襄阳”改为“相阳”,虽然字变了,但音没有变化。在汉光武帝的时候又恢复了“襄阳”的名称。第二次就是明末“闯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将襄阳改为“襄京”作为首都,当然随着李自成的失败,“襄阳”名字又回归了。

“襄樊”这个名字是因战役而来

“襄樊”名字来源于战役“襄樊战役”。对于战争的命名往往取两个城市的其中一个字。比如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枣宜”二字就是取自枣阳和宜昌。“襄樊”也就是在1948年7 月出现在了电文中,由于“襄樊战役”大获全胜,“襄樊战役”是当年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解放军“十大城市攻坚战”之一。受到中央的高度赞赏,“襄樊”这个名字也让很多人记住。正是有了这一次的叫法,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决定将“襄阳”和“樊城”合并为一座城市,取名“襄樊市”。



襄阳甜


襄樊改襄阳除了襄阳这个名称有2800多年历史这个文化因素外,当时最重要的因素是出于现实经济发展考虑。

2007年,唐良智(现任直辖市重庆市市长)出任襄樊市委副书记、襄樊市市长。唐市长抓经济建设很有想法,其中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建深圳产业园都是其力主的。

但招商引资到韩国、日本等地方,外商对襄樊很陌生,有的甚至没听说过。招商人员不得不大费周折讲襄樊的历史,说就是三国演义中常提的襄阳,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襄阳。这样人家秒懂了,襄阳,襄阳,这我们知道。而韩国有一个襄阳郡,与襄阳有天然的历史缘渊。

唐良智及其他市领导带队出去招商都遇到类似问题,研究后决定改名。但改名不是你想改就改的,必须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省报到国务院。要经过专家论证、实地调研、涉及到相关部门会商等繁杂的程序。

从唐良智当市长到当市委书记,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才终于更名成功。

事实证明,更名不仅让襄阳文化历史名城的文化得到更进一步巩固,而且为襄阳打开知名度创造影响力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襄阳所引进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多达数十家。


襄阳名流汇


襄阳、襄樊,为什么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来改去有何意义?

汉朝初期,襄阳一名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已有约2200年的地名史,是相邻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地名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统计,截止2018年末,襄阳改过四次名字,具体如下↓↓↓↓↓

一、相阳

典故:相传西汉外戚专政,王莽掌权二十年期间,襄阳枣阳境内的皇族后裔刘秀起兵抗击,王莽追赶刘秀至今襄州区六两河一带迷失方向,一怒之下下令襄阳改名为相阳,意指“襄王有意”救刘秀。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后为感激“襄阳”神助,撤销相阳恢复襄阳一名,因此襄阳也在这个朝代得到快速成长机会,首次“升格”为省级行政区荆州“省会”,从这里发出的指令到达管辖范围内的鄂豫陕渝湘桂粤赣等区域。

二、襄州

典故: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一度不敌北方西魏,将包括南阳在内的以襄阳为中心的雍州省级行政区“送”给西魏。西魏皇权把雍州改名为襄州,管辖南阳、新野、随等五郡。

隋朝建立后,先是延续州-郡-县体制,不久后拆撤州级建制,襄州从此淡出历史,但襄州治所襄阳郡成为今鄂豫陕毗邻区最大的一个郡,上受朝廷领导,下辖至南阳、随州、十堰部分地区。

三、襄京

缘故:公元1643年,“闯王”李自成在襄阳仿照明朝设置大元帅府和各部院,基本构成一个王庭的雏形,为适应格局和战略发展需要,改襄阳为襄京,并以此为“北上”前期的大本营,为大顺政权立都地。

四、襄樊

缘故:上世纪40-50年代初期,今襄阳辖内的襄阳古城、樊城及周边区域组建“襄樊市”,为县级市,隶属于湖北省襄阳专区(地区)管辖。

80年代,襄樊市获评为中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连续多年上榜,成为鄂豫陕毗邻区第一大城市。因襄樊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急需要扩权,以及国内兴起“地改市”的潮流,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地级襄阳市。


五、襄阳

2003年,湖北省确定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得到国家层面的批准后,襄樊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国内外历史文化学家和人民群众的呼吁下,继荆沙市更名荆州市之后,襄樊市在2010年得到国家批准,再次启用千年古地名。

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襄阳地名在最近几百年内没有中断过,即使是八三年实行“撤地改市”,期间还有襄阳县(后撤县建襄阳区)在延续这一地名,尽管到了2010年撤销襄阳区成立襄阳市,但同年同月同日重现地级行政区名称-襄阳,标志着襄阳地名一直都在。


改来改去的意义?

透过上述内容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除了第五个之外的前四个,每一个都与皇权有关,先后涉及王莽、刘秀、李自成等帝王;同时这五次更名都为襄阳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但是结合帝王因素,襄阳在历史上的更名也不过是担任执行者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襄阳前四次的地名变动几乎都为襄阳带来“扩土强权”的重大福利,管辖鄂豫陕三省大部分地区,也许这就是提问者想要知道的意义吧。如果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分析,最近这一次的更名为襄阳又带来一大福利,成为包含南阳、安康等十多个地区在内的中心城市。


最后,感谢南阳网友、历史领域创作者西岭对襄阳的关注、支持、厚爱!正视历史!


正能量贡献者


作为襄阳人,我来回答一下:

一.改成襄樊,想突出襄阳和樊城两个古城。不能让世人只知襄阳而不知樊城,相对符合大众意愿。

二.改成襄阳,是用来“借东风”。

1.依靠改名,来蹭金庸武侠小说的热度,提高知名度,招商引资。

2.依靠改名,来蹭诸葛亮的热度,让古隆中坐实躬耕地,提高旅游业,招商引资。

一句话,都是钱闹的。有这些心思为何不能多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做做表面文章。


岁月


一个城市三番五次的更名,说明这个城市失去定力如浮萍一般,失去了现代竞选力总总想着通过更名来造就辉煌,失去了外界的光鲜影响力,总想躺在历史曾经的自豪中显耀自我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客观地讲是自卑的表现,试想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区域名称都取上光环的名称就能光宗耀祖的话岂不笑话么?


孺子牛178893439


1,你不是合格的”历史领域“创作者,因为你对襄阳的历史一无所知,不然不会问出这么脑残的问题。

2,你说“三番五次改名”,请说出哪“三番”?哪“五次”?否则就是胡说。

3,关你屁事!


龙族战士987


按照大襄阳人的理由不是改名是回归!那为何不改回樊城哪?原因只有一个:由于金老先生的小说而已!如果按照襄阳人的理由:武汉应该回归武昌,汉口,西安回归长安,开封回归汴梁,驻马店回归汝州,全国要回归的城市多了去了!人家别的地方改名就会勇敢承认因为原来名字名气不大才改,而“聪明”的襄阳人就是这样不敢讲真话,襄阳民风就是这样:假大空惯了很正常!楼主不必在意!襄阳人总是把说真心话的一律列为负能量!是黑襄阳!吹牛逼说大话说成正能量!习惯就好!


夕阳的刻痕862


对襄阳襄樊乱改名,可以理解。这就是襄樊人的性格,什么都是它的,历史也可以篡改,教科书也被它们到北京活动过。只有南阳几千年不变。


44029458


看到这个话题我觉的有点像以前人们说的 生意不好攒柜台,zan是我们那里的方言,意思就是生意不好改变一下柜台的位置。我觉的改名就像这句俗语说的一样,名字换来换去,经济发展不上去,只是用名字吸引一下眼球,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吧。认真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发展城市建设才是王道。


招财猫


自古以来,襄阳作为地名传承久往。解放初国家将襄阳地区所辖的襄城樊城合并成一个地市叫襄樊市。一九八O年改制为市管县将襄阳地区的称为改成襄樊市,从此世上再无襄阳。二O一O年襄樊市为了顺应历史的发展,恢复了襄阳的称为-襄阳市。在历史长河中,襄阳的称呼中断三十年后,终于恢复了原名。可总有少数别有用心的小文痞,总拿此说事,只觉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