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新帝登基,後宮前朝暗流湧動,一場新的爭鬥即將拉開序幕

小說:新帝登基,後宮前朝暗流湧動,一場新的爭鬥即將拉開序幕

看見大皇子安然的出現在自己面前,貴妃緊緊將他抱住,此刻的她,只是一個想保護孩子的母親,這般無力,這般可憐。

“孩子,讓母親好好看看你,只要你安然無事,母親也就沒有遺憾。”貴妃邊說邊撫摸他的臉蛋,滿臉淚水縱橫交錯。

襄兒見母親這般激動,很是疑惑,“母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貴妃立刻擦去眼角的淚痕,安慰他說沒事,“皇兒,將來無論你去哪裡,都要帶上護衛,母親身邊有兩個武功高強的心腹,以後就讓此二人跟隨你,勢必寸步不離!”

“兒子明白,母親,兒子向你保證,今後無論誰當皇帝,兒子一定會拼命保住自己的性命,努力提高自己,靜候時機,以圖江山!”大皇子立誓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決心,從此,他開始野心勃勃,一發不可收拾。

貴妃這才欣慰地點了點頭。

這個登基大典與以往不同,雖然皇后已死,可是歐陽家族在朝野依舊雄心勃勃,那種自信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的,想要扳倒,著實不是一件易事。

而李塵拓雖說沒有足夠實權,但眉宇間仍然透著一股狠勁,彷彿面前有敵人,他想斬盡殺絕,真不愧以前是跟隨先帝出征的勇士,但跟了齊妃娘娘這樣的娘,也難保日後他不是一個有勇無謀之人。

秦大人在朝廷上仍然是一個權臣,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衷心耿耿,只要是為江山好的,他什麼都肯做,也絕不會越雷池半步,深懂君臣之道。

這樣的朝廷局面,也算得穩固,尤其在先帝的治理基礎之下,未來的藍圖彷彿已經勾勒出來了,天下在這樣的君臣治理下,百姓是福還是禍,不得而知。

淑妃宮。

劉直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他知道五皇子沒有在淑妃娘娘身邊,就一直逗她開心。淑妃娘娘看著她,也就像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其實經過這幾天的相處,她已經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只不過心裡很過意不去,因為這個孩子自始至終只是兒子的替身,或者更嚴重的說法是替死鬼。

劉直是高公公一手調教的,目的在把他教成與五皇子一模一樣習性的人,宮裡除了高公公和淑妃娘娘,無一人知曉他的真實身份。而這個孩子也夠爭氣,模仿能力極強,多虧高公公一手指點,就是細看他的面龐,和五皇子還是有一點不同的。

淑妃娘娘幸虧有這個孩子的陪伴,否則早就積鬱成疾,也不知道自己的皇兒現在過的怎麼樣,吃穿用都如何。

“母妃,母妃!”他一個勁兒叫著發呆中的淑妃娘娘。

淑妃終於緩過神來,還以為真的是自己親兒子在叫她母妃,可惜不是。

緊接著便是一臉和藹慈祥的笑容,“你難道就不害怕?為了能讓自己親兒子離開,就把你留在這,本宮還是覺得自私。”說完便深深嘆了一口氣。

沒想到,這個孩子卻笑著說,“母妃您這是哪裡的話?直兒從小無父無母,能夠進宮叫你娘已經是莫大的榮幸,而且我聽說五皇子是人中之龍,如果能夠保他一命而改變國家的未來,直兒覺得父母在天之靈也會開心的,就算是死了,也是莫大榮幸。”

淑妃娘娘被孩子的這番話打動,眼淚不知覺的流下來,他狠狠抱住這個孩子,使勁摸他的後腦勺。

鄉村小溪邊。

自從五皇子離開皇宮,經歷了很多事。那天在先帝門後的那個密道,高公公為他指了一條明路,先是去找吳哲之,他如今辭官歸村,如今是一個教書先生。高公公之前找到吳先生,交代他一些事,比如五皇子必須改原先的名字李羅城,如今他叫趙騎城,他的爹名叫趙煥,是先帝的結拜兄弟,朝中無人知曉,趙煥文武雙全。另外,吳哲之的一位友人,也是一位武功高強的大師,大家都叫他武炎師傅,趙騎城拜其為師,努力練習武功。

只見他在溪水邊默默地玩水,這一舉動被武炎師傅看到了,他悄無聲息的來到五皇子身邊,“想爹孃了?”

趙騎城突然間被嚇到,“師傅,你怎麼這麼不聲不響的,徒兒著實被嚇了一跳。”

“孩子,做人無論何時都要專心,如果為師是刺客,那麼你覺得你還有命?”說完他背過身,若有所思。

趙騎城為自己的不專心懊悔不已,他立刻走到師傅面前,下跪認錯。

“你無需認錯,這幾些天,我看你一直心不在焉,思念家鄉、思念父母是人之常情,但你不一樣,你本是皇宮之人,一有差錯就會失去性命,如若你真為你父母好,那麼就該拋棄所有,專心練武,有朝一日,自信滿滿地站在最高處,將這片江山,盡收眼底。”武炎雖然是習武之人,但他看透了整個天下,如今的朝野,外表看似華麗,而內部已經開始潰爛……他無奈地嘆了嘆氣,其實最令人擔心的,並非是五皇子的能力,而是他能不能放下所有的感情,這種感情對他而言,並不見得是件好事,要是未來,同樣被這種感情所羈絆,那該如何是好?尤其是一個女人……

皇宮。

如今齊太后掌管六宮,以前先帝的妃子陪葬的陪葬,送尼姑庵的尼姑庵,這些都是無兒無女的妃妾。只有公主的貴人們一律被安排在皇宮內的幾處算不上高雅的宮殿,基本上這輩子也就孤身一人,等到將來公主下嫁,等待她們的也是一世的悽苦。而有王子的就只有貴妃和淑妃,因此淑妃被分為皇太妃,因之前先帝與她感情甚好,自然不得虧待,她的兒子是儲君之一人選,是大臣們相當看好的皇家血脈,自然也是至高地位。但齊太后從婢女口中得知,貴妃的口碑甚差,還犯了進入朝堂的大忌,甚至有小道消息相傳皇后娘娘並非留得全屍,而是被貴妃肢解。於是,太后決定,保留貴妃名分,以前所待之處仍然是她的冷宮。至於貴妃的兒子,既然已經構不成威脅,何不讓他安然的度過一生。

貴妃早知如此,她就敞開話題,把重點引入到兒子身上,“太后娘娘,我的襄兒即將十六,也到了娶妻的年紀,妾身正尋思著給他找門親事。”

太后一聽,突然來了興致,“真的嗎?不知姐姐中意了哪家姑娘?”太后身邊的婢女示意太后說錯了,齊太后立刻反應過來,“哦,不對,現在本宮不應該稱你為姐姐,而是貴妃陳氏。”

貴妃當然不在意,自己現在無權無勢,給兒子找的女人一定要有權有勢才可以,目前除了歐陽家,還有就是秦斯家的小女兒,太后未來的兒媳一定是歐陽家的,如果要和歐陽家族對抗,那麼非秦大人家的女兒不可,秦家勢力也是龐大的,可以制衡歐陽家族,但難就難在秦大人是不會把女兒嫁給襄兒的,必須得使計!

秦大人下朝後立刻叫住了歐陽瓊。

“秦大人找我有何事?”歐陽瓊先是恭敬地問候。

秦大人似乎滿臉不屑,貌似想起了皇后一事。

“歐陽大人,別以為去掉皇后一個,你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皇后的所作所為,你們並非能擺脫干係,凡是有損我皇家的所有事情,我秦斯一定追查到底。”秦大人又開始了他的耿直想法。

“切,秦大人,你要是對我們不客氣,那麼就是在損害江山,別以為我們可以高枕無憂,外敵入侵還是常有的,你以為光靠你的力量就能穩住這片江山?我告訴你,沒有我們家族的兵力和勢力,根本不可能有如今這幅景象。”說完他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只有秦大人在原地無法動彈,心想著:皇后的此番作為一定和歐陽皇后密不可分,否則,僅憑皇后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計劃這麼深遠。先帝不是歐陽皇后的親子,她首先利用先帝的仁,保得親生子在太平盛世的福氣。先帝的兄弟們個個悄無聲息的去世也絕非偶然。再次,歐陽皇后萬萬沒有料到先帝的皇后不能生子,若非如此,也無需讓先帝短命了。一旦先帝長命百歲,等到子孫滿地,局面就會無法控制,歐陽家的勢力就會瓦解。

而另一面,貴妃的想法更深:歐陽皇后生前一定受盡了非人的折磨,所以才有把親生兒子送入宮外的想法,先帝李鴻的親生母親是個宮女,讓她死於難產並不是一件難的事情,這樣就得到了對李鴻的控制權。先前是為了保護親生兒子,不得已殺死李鴻的兄弟們,之後才發現,保護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讓他涉入宮廷,於是就想讓李鴻上位,再加上他的皇后又是自己的人,自然完美。可是皇后不能生育是她此生莫大的遺憾,因此毒害先帝最大的原因並非是自己所聽到的為了皇后和歐陽家族之類的話,而是為了報仇的快感,別忘了李鴻的生母是與歐陽皇后爭寵過的女人,這樣的女人生下的兒子憑什麼要壽終正寢?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秦斯的小女兒名叫秦雲曦,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既然秦大人因貴妃踏入朝廷一事有諸多不滿,無非就是女人攝政,可據說秦雲曦在家裡與她爹談政治大事,可是不亦樂乎呢,既然後宮不得干政,那麼朝臣之女談論國家大事豈非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