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认清“传销”这种“忽悠”模式!

早上新闻里说:权健老板被刑拘了,罪名是涉嫌非法传销。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拍手称快的消息。

今天我也和大家聊聊传销(或者叫“忽悠+产业”)的问题。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基本逻辑。避免陷入这种“骗局”之中;如果你不小心进入到这样的“模式”当中,希望你尽快脱身,如果身边有朋友陷入此中,请将此文转发与ta,或许可以挽救一个有为青年或者其背后的一个家庭,当然,我的这篇文章可能被当做“魔鬼”,被“上线”(上一级)植入到其大脑中的锚点所屏蔽(后面会略作解释)。

2005年我在Mckesson(北京)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和同事调研了全国所有的传销公司(直销法颁布之前)的制度模式。Mckesson是美国的医药贸易领域的巨头企业,常年位居世界五百强。我们的报告将为这家企业的部分产品是否用直销的模式在中国市场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因此,对当时各种传销制度都了然于胸,对于如何“洗脑”下线(被发展的下级)的流程也是梳理成章,只是后来《直销法》颁布,明确规定直销企业不准采取多级分销,而且还要缴纳8000万的押金在商务部。我所在的这个公司也放弃了在中国的业务。但是,这些经验居然成了我今天能够为大家分享的知识储备。

当然这也夹杂我个人的理解,我也并不全完抵触正规直销企业。而是对一些没有良知的传销组织比较憎恶而已。

传销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消费资本论,该理论提出者北大的陈瑜教授,其所著述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资本家》一书是几乎被传销分子奉为圭臬。其核心理念是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消费个体,其所消费的产品可以成为投资企业的一种形式。消费者也是企业经营过程的参与者、更是营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核物理技术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毁灭人类。陈教授的理论被传销分子应用实践并发展成如今的态势,不知道是不是超出了他的理论初衷?

而此类企业的品牌传播过程号称是靠口碑而非传统广告促销。这种模式是说是把节省的广告费让利给消费者。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凡是如此声称的其产品价格不仅不低,而且是贵的惊人!??”。

当然,价格更高这个结论可能在于我个人见识浅薄,如果有人所见不同也可以提供信息。

传销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是“几何倍增”,几何倍增的理论类似老鼠繁殖,一窝生10个、10个生10窝、每窝再10个……几何级倍增,理论上可以产生“复利”效应,而且人人都可能成为金字塔的塔尖,实现在未来躺着赚钱的人生梦想。如同修建管道而不是每日挑水(打工或者勤奋创业是挑水,传销才是建造管道)。


一起认清“传销”这种“忽悠”模式!


“只要投入很少的钱,不用劳动就可以赚钱,提豪车、住别墅、请好几个保姆……”这该是多大的诱惑呀?而保健品之所以中招,是因为它可以被说成造福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可以套上助人助己的崇高使命。当然方法看似很简单:找到和你一样有这个想法并付出行动的人。

不过,这不劳而获的说法本身可能就是个大bug(漏洞),勤劳艰苦奋斗换来的钱才是财富本身该有的价值。传销是避开产品本身的价值,通过消费返利、拉人头、消费投资等方式实现产品价值转移。这种价值转移让消费者转为投资者,购买产品转移为购买梦想(财富、健康或者什么其他梦想)。再辅以几何倍增理论,彻底激发不劳而获的幻想,这其实就具备了忽悠基本特质(这也算是我开文把传销和忽悠画等号的解释)。

很多人都会梦想成为这个金字塔的塔尖,渴望未来不劳而获躺赚百万或者千万,通过模拟计算(一般是用小黑板),投资的风险被忽略,收益被无限放大。很多人会说这么明显的坑为啥还有人跳呢?跳进去为什么还很难自拔呢?其实在这个说服过程中是有一套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很多书籍也是推波助澜,甚至有些大学教授为这种模式创建理论模型,提供数据和讲究支持。

一个人从陌生到抗拒,从抗拒到观望,从观望到试水再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上线去说服下一个人……每个环节步步为营,尤其是其中“预防体系”:即在正式开展业务之前,上线会把各种可能的困难和挑战都提前摆明和预设。比如家人朋友反对、比如媒体宣传、比如我这样的文章、比如自己的思想斗争,都被称作是追求财富成功路上的魔鬼!天使在着手、魔鬼在伴随。

于是,上线在你脑中植入了这样的锚点,相当于打了预防针,在体内建立了免疫系统:做与不做这个“事业”被强行划分为对与错、好与坏、黑与白、天使与魔鬼、坚持与放弃、成功与失败的对立。最后,坚持就是对的,放弃就是错的,一切反对的人、思想是魔鬼,赞成的人和思想是天使……

可以想见:一个人如果视放弃这项是事业为人生失败,视任何规劝者为魔鬼,视任何反对者为敌人的话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这种观念的植入者进行了多么恶毒的“操作”?

令人担心的是,忽悠+依然成为一种模式,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产品作为载体不重要,重要的是插上忽悠的翅膀。保健品还是那个保健品,中医药还是中医药,可悲的是被很多人插上了忽悠的翅膀而已。

其实泛滥的不仅是中药保健品,忽悠+化妆品、忽悠+医美、忽悠+生鲜、忽悠+……,如果再借助微信、APP、小程序的话就成了忽悠+互联网+“双轮”驱动模式,欺骗威力倍增,危害可能也更大。

同时,我们反思的还有,企业营销成本居高不下,门槛渐高的现象,互联网垄断巨头的广告费、央视以及各个地方的媒体广告费、分众传媒的广告费、房租费、物流费等等构筑了一道高高的围墙,一般的企业(包括一些大企业)根本“翻越”不了。于是,很多企业不得不在所谓的营销模式上创新,以实现低成本创业低成本营销的目的。但是营销模式再如何创新,都不应该脱离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本身。否则就必须、也必然是忽悠了!!

最后,我想说的如果你在做类似的事情。做与不做不能用对错、黑白、魔鬼与天使的对立思维。现在不做不代表你失败,不代表你意志不坚定,不代表你的懦弱。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本身来赢取顾客,赢取尊重吧!

最后附上人民日报列举的传销名单,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一起认清“传销”这种“忽悠”模式!


一起认清“传销”这种“忽悠”模式!


一起认清“传销”这种“忽悠”模式!


一起认清“传销”这种“忽悠”模式!


喜欢内容的朋友,转发点赞后。可私信糖糖老师,提供控糖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