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oO飞儿Oo


众所周知,李世民之所以能一手缔造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与他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不无关系。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如千古贤相房玄龄、杜如晦;一代名将李勣、李靖等。尤其是他不计前嫌,重用降将降臣被人广为赞誉。如重用尉迟恭、魏征等。

但对大名鼎鼎的单雄信,李世民为什么非杀之不可呢?

(飞将单雄信)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单雄信的:“单雄信者,曹州人也。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名冠诸军,军号为‘飞将’。”

也就是说,单雄信在隋末唐初时是远近闻名的一员勇将,擅长使用兵器马槊,尤其是在马背上抡开来,虎虎生风,百十个人近不得其身。其武艺和后来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的尉迟恭不相上下。

关于单雄信的兵器,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一段记述:“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至此以后,单雄信便策马扬槊,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难觅敌手。

那么,这样的一位悍将,为何惜才如命的李世民偏偏要杀他呢?

首先,单雄信差点取了李世民的性命。

《旧唐书》是这样描述的:“密(李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徐茂公)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李世民)

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三年(620年),单雄信已投降王世充,被封为大将军。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单枪匹马突入敌阵,挥舞马槊,直取李世民,徐世绩及时赶到,呵止了单雄信,救下了李世民。

其次,单雄信首鼠两端,勇猛有余,忠心不足。

大业九年(613年),单雄信和徐世绩两人投奔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成为翟让的左膀右臂,深受翟让信任。翟让是单雄信投靠的第一个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翟让将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了李密,单雄信被封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候大将军。

后来,李密设计杀了翟让。

徐世绩在这次事件中被砍成重伤,而单雄信坐山观虎斗,毫发无损。在李密成功诛杀翟让后,单雄信马上伏地叩头求饶,李密由此绕过了他和徐世绩,并将翟让的旧部划拨给他们统领。李密是单雄信投靠的第二人。

唐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攻打李密,单雄信拥兵自重,任由李密大败。徐世绩投奔李唐,而单雄信则投降了王世充,被封大将军。王世充是单雄信投靠的第三人。

(徐世绩)

从这个意义上说,单雄信也算是“三姓家奴”。对于这样的人,纵然一代明主李世民,也是心有忌惮的。

再次,李世民不想节外生枝,将单雄信留给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

单雄信在统兵打仗上确实是一把好手,在瓦岗军中的威望也很高,加上他曾几易其主,这样的人很容易朝秦暮楚,一旦李世民控制不好,被李建成所利用,必定为自己平添劲敌。

李世民处斩单雄信时,只有徐世绩一个人为他求情。

这个倒是不难理解。

首先,瓦岗寨的众多将领中,只有徐世绩和单雄信是生死之交。

徐世绩和单雄信虽出生地不相同,但也算是近老乡。徐世绩的老家在今天的东明县,单雄信的出生地是曹州济阴,就是今天的曹县,这两个县相邻。

两人在加入瓦岗军后,还曾结拜为生死弟兄,两人一起出生入死,攻城掠地,相处时间也最长。

其次,其他的人和单雄信虽有交集,但缺乏感情。

再次,徐世绩曾救过李世民的命,也只有他才敢为单雄信求情。

不过,李世民还是毫不手软杀了单雄信。

徐世绩束手无策,在单雄信行刑前,对他说:“吾不惜馀生,与兄俱死;但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

徐世绩不愧是有情有义的汉子,不但割肉喂食临死的单雄信,兑现一同赴死的誓言,还终身照顾了他的妻儿。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世民一直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也是众所周知,可他为什么一定要把单雄信这个猛将给处死呢?从历史记载上可归纳出两个原因:

第一点就是单雄信与李世民有世仇,单雄信的哥哥曾经被老李家的人给杀了,而李世民又差点在战场上被单雄性杀,要不是徐茂公求情,恐怕后来的历史就没有李世民什么事了,所以李世民本人对单雄信是又惧又恨。

第二点就是单雄性是因为王世允投降而被俘的,并不是自愿投降。他临死之前还说他不愿投唐。单雄信本来就是盗匪出身,而且几番易主。刚启事是个土匪头子,接着投奔瓦岗翟让,在瓦岗上与徐茂公、秦琼、程咬金等几十个人结拜兄弟,然后效忠李密,最后投在王世充旗下,一直是老李家的对头。

单雄信不是主动投降,江湖地位又比较高,李世民不会允许自己的队伍里面掺和进别的血液,更不允许有威胁自己领导力的人存在。就如同李渊也不允许曾经称过帝的人活着自己的队伍里一样,李密、王世充、窦建德之流,最后都被斩草除根。


那么单雄性在瓦岗上结拜了那么多兄弟,大部分都投在了李世民名下,为什么在李世民杀他的时候,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来求情呢?

纵观历史记载,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

1)当年单雄性只跟徐茂公交情特别深,他们俩17岁就相知相识并结拜,誓要生死与共。单雄性对徐茂公也有救命之恩。

其余人交集并不太深,结义也只是当时的一个形式而已,后来都分东离西,各事其主。史上就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之说,这句话也正道出了,三国刘关张才是生死与共的真正的结拜兄弟,而瓦岗兄弟的结义都是虚情假意,兄弟们都为自己各自的利益先后分道扬镳,甚至还拔刀相向。

京剧名篇《斩雄信》里面唱的就是:瓦岗好汉单雄信在上法场前,将其昔日的结义兄弟们,一个个骂得狗血淋头,畅述他们结义兄弟的种种忘恩负义。

其实,瓦岗聚义又何止是到后来才出现的问题。他们刚开始聚义,内部就充满了矛盾与互相对付,最典型的就是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罗成与单雄信之间互相看不惯,两人在秦琼母亲的寿宴上就几乎要大打出手。

如此互相不对眼的一群人,又怎么能让他们同心同德,遇到困难时,指望他们出面说情拔刀相助呢?所以说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多了泛滥了,一点卵用都没有。


2)再来看徐茂公,他与单雄性是发小,十七岁就与单雄性有结拜之交,他还在单雄信手里救过李世民的命,对李世民是有救命之恩的。

比起秦琼、程咬金他们,徐茂公在李世民面前说话更有份量更有说服力,于是徐茂公出面向李世民求情,说愿意用自己的功勋来换单雄信的性命,但是李世民还是要非杀单雄性不可。

徐茂公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没有办法,哭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以履自己与单雄信生死与共的誓言,并说自己暂且不死是为了照顾单雄性的家人们。历史上记载,单雄信吃完徐茂公割的肉,才直接赴死的。


回答这题,说起这段历史的场面还是挺悲催的,也为瓦岗结义的兄弟们感到些许羞愧。但关键时候,徐茂公还是能挺身而出,为单雄信说情。未果,便以割腿肉以表生死与共之情意,后又把单雄性的儿子收为干儿子并把他抚养成人。在悲悯之余,又为单雄性还有一个这么好的兄弟而感到欣慰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话说为李世民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都是降将,正是李世民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大唐的辉煌,那么李世民对人才是不拘一格,却把单雄信给杀了,这是为什么?而单雄信被杀时却只有徐茂公一人求情,他之前的那些生死之交呢?

(李世民剧照)

其实李世民杀单雄信无非就几点原因:一是单雄信胆小怕事,李密杀翟让的时候,单雄信竟然对李密跪地求饶;二是单雄信跟随李密一起攻打王世充,结果失败了,又投降了王世充,李密则投降了李世民。三就是没有原则,单雄信差点杀了李元吉,结果徐茂公一求情就不杀了。

那么在李世民决定要杀单雄信的时候,为何却只有徐茂求情?

原因很简单,单雄信和徐茂公一是发小,二是生死之交,单雄信曾经救过徐茂公,就在李密杀翟让的时候,徐茂公想逃跑,结果被士兵用刀砍伤了脖颈,后来单雄信求情,徐茂公这才逃过一劫;徐茂公一看单雄信也在俘虏里面,心里很是高兴,他以为李世民一定会欣喜,因为又得了一员大将,没想到李世民见到后就说:“单雄信,斩!”徐茂公赶紧去求情,结果还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去牢房看单雄信,单雄信说了一句话:“我固知汝不办事”,这让徐茂公更难过了,所以就有了徐茂公割肉喂单雄信的故事,他说我现在如果陪你一起死,你的妻儿老小怎么办?暂且吃下这块肉,让它陪你长眠于地下。后来徐茂公确实一直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儿子单道真,视如己出,将其养大成人。

(单雄信剧照)

题主有这样的疑虑,肯定是想知道为什么那么要好的秦琼和程咬金怎么没求情,其实我们知道的只是演义,正史上他们关系并不怎么好,而且还分属两个阵营,不求情一是觉得没必要,二就是感情还不到位!还有就是求情也没用,单雄信差点把李世民杀了。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在小说《隋唐演义》里面,单雄信诨号“赤发灵官”,单雄信坐镇二贤庄,手下有四路大将,分别是东路绿林瓢把子黑面判官尤俊达、西路绿林瓢把子神射手谢映登、南路绿林瓢把子勇三郎王伯当、北路绿林瓢把子绿袍帅王君可。单雄信居中,为五路绿林总瓢把子。正史《旧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记载:“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

瓦岗寨破产后,瓦岗五虎除了单雄信都投降了李世民,只有单雄信跟了洛阳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活捉单雄信,尉迟敬德监斩。当时杜如晦的叔叔杜淹也在王世充手下做事,处死之时,杜如晦替他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同意了,杜淹得免一死。相比杜淹,当时瓦岗寨的众大佬都是李世民集团的红人,混的都比较好,位高权重,但是只有一人为单雄信求情,这人就是徐茂功。

徐茂功原名李世勣,《旧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记载: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可见单雄信在王世充手下干的时候,李世民差一点死在单雄信手中,多亏徐茂功制止,李世民才得以活命。徐茂功对李世民有救命之恩,在瓦岗寨众兄弟里面,是最好的人选,所以徐茂功出马了。但是结果不理想,李世民却不同意,单雄信被杀。

实则李世民斩杀单雄信的原因很简单,一则李世民身边瓦岗寨出身的大将太多,单雄信在这些人心中威望太高,李世民不愿意身旁在出现一个核心。二则,单雄信瓦岗寨头子出身,江湖义气很重,比较难以驾驭。


睁眼看西安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对结义兄弟。

徐茂公就是徐世勣,字懋功,山东曹州人。单雄信也是曹州人,身材骁健,武艺高强,能在马背上用枪,《资治通鉴》中说他“善用马槊”。

单雄信和翟让是同乡,两个人关系友善。隋朝末年,翟让在瓦岗寨占山为王,单雄信聚集了一群少年加入其中。这一时期,单雄信和十七岁的徐世勣相识,成为好朋友,二人发誓生死与共。

后来李密设计夺权,谋杀翟让。当时单雄信和徐世勣都在现场。混乱之际,徐世勣向外逃出时,守门者在他脖子上砍了一刀,再要杀他时,被王伯当救下。

单雄信赶快向李密叩头,请求他放过徐世勣,李密答应了,让人把徐世勣扶过来,自己亲自为他包扎伤口。

从这个过程来看,李密动手之前,单雄信可能已经被李密收买,单雄信也算救过徐世勣一命。事后,李密先让单雄信前去安抚翟让的部下,后来又安排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率领翟让的部队。

李密比较器重单雄信,军中都称他为“飞将”。但李密的亲信房彦藻认为,单雄信这个人不可信,容易背叛主人,建议李密除掉他。但李密爱惜他的武艺,不忍下手。

后来李密败给王世充,单雄信转而投降王世充,成为大将军。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单雄信率兵迎战,战斗中他的大枪险些伤到李世民,徐世勣在一旁急忙大喝:“此秦王也!”单雄信这才收枪退回,让李世民躲过一劫。

李世民曾经带领五百骑兵出行,被王世充的一万多人包围,单雄信手持长槊直扑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使其落马。尉迟敬德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

李世民打败王世充之后,把他的十多位亲信部将斩于洛水之上,其中也包括单雄信。

关键时刻,只有生死结义的兄弟才会出面求情,别人不愿冒这种风险。

徐世勣出面,哭着恳求李世民,说单雄信是一员好将领,他愿意献出自己的官爵,换取单雄信的性命。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答应。其中的原因,一是单雄信曾经险些要了李世民的性命。更重要的一点,大概在李世民看来,单雄信这个人虽然武艺强,但缺少忠诚之心,关键时刻先后背叛过翟让和李密,这一点很像吕布。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总是一个隐患,所以不肯放掉他。

徐世勣说情无效,单雄信很不满意,说:“我固知汝不办事!”

徐世勣伤心地说:“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

说着,徐世勣挥刀割下腿上的一块肉,让单雄信吃下,说:“让我的这块肉跟着兄长化为泥土,由此也算我没有违背当初的誓言!”

单雄信死后,徐世勣收养了他的儿子,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好朋友了。

古典英雄之间的情义,令人动容。


于左


历史解读认准更专业的丹水君。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什么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1,为什么徐茂公可以求情?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瓦岗的兄弟们,不能做到同生共死。

徐茂公就是徐世绩,李世绩,李绩,大唐战神。(后文统一用徐茂公)

李密兵败后,孤身投降了李渊,并且劝徐世绩带兵投唐。后来,李密再次叛唐,唐朝对徐茂公依旧十分信任。

所以,徐茂公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有可能讲朋友之“义”。

徐茂公向李世民求情,一方面体现了在自己的忠心——看我处处为主子着想。另一方面也展示出自己的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是我。

2,为什么秦琼和程咬金不能求情?

当初李密第一次投唐的时候,徐茂公李君羡等人投了唐,而秦琼和程咬金投了王世充,先不说理由。至少这二人不是最先投降的,对李世民等人有没有忠诚度可言?

没有忠诚度的话,怎么可以给俘虏单雄信求情?

而且,秦琼和程咬金是阵前投降唐朝的,一方面来说,他们光明磊落,另一方面是不是意味着对王世充落井下石?

而单雄信才是王世充真正的板荡孤臣?

秦琼和程咬金此时求情,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3,李世民为什么必须杀掉单雄信?

因为,单雄信从本质来说,是一个军阀,而不是职业军人。

如徐茂公,秦琼,程咬金都是职业军人,让打仗就打仗,而单雄信,小心思太多。

比如,李密投唐后也曾经给单雄信写信,他看都没看就投靠了王世充。

为什么要投靠王世充?

因为投靠李渊,还是李密部将,投靠王世充,那可是主要将领了。

秦琼程咬金孤身投唐,单雄信却贪恋王世充手下马军首领职位,想要获取更大资本。

万万没想到,李世民天纵英才能一口气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王世充成了一无所有的俘虏。

说句题外话,李世民杀单雄信,李渊也杀了窦建德,引起了刘黑闼在河北的叛乱,给新生的唐朝造成了巨大打击。


历史知事


莫非兄弟也靠不住?

单雄信是隋唐时期一员猛将,史称其“少骁健”,名冠诸军,人称“飞将军”。有两次,他差点要了秦王李世民的命。所以,当李世民生擒他后,决意要杀掉他,任谁说情都不行

。但实际上,只有徐茂公一个人给他求情。

单和徐,是老乡,都是山东菏泽人,两人出身也差不多,都在瓦岗寨干过,属于绿林好汉出身。得知李世民要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哭着恳求,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好兄弟一命。但李世民决心已下,没有答应。徐茂公无法,只好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给单雄信吃,说让我这块肉随大哥化为泥土,我也算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他还许诺,自己会照顾好单雄信一家老小,并收养了他的儿子,也算是对的起朋友。徐茂公后来赐姓李,他有个

孙子叫李敬业,武则天时期发动叛乱,骆宾王还写了一篇《为李敬业讨武曌檄》

再看看单雄信的其他老朋友,特别是他在瓦岗寨的好哥们:秦琼、程咬金、罗成……他们谁都没吱一声保持沉默。也许,他们把形势看的很清楚,知道求情也没有用。实际上,秦,程,罗落草,有被迫的成分,当初,徐茂公把秦琼老母劫上山,他们几个才不得已进了瓦岗寨

。虽然是同事,估计与单雄信和徐茂公感情一般,强扭的瓜不甜嘛。

单雄信被俘受刑前,罗成还来劝降,单雄信吐了他一口痰,并说“从今以后,我们谁都不再欠谁”。多年的兄弟,正式分道扬镳。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饮水君


单雄信,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勇武过人,同郡与徐世勣关系友好,隋末与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让的瓦岗义军反隋,曾救过徐茂公的命,二人誓同生死。

《旧唐书》中说单雄信::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就是这样一员大将,被爱才善用,招贤纳士,少有的称帝不杀功臣的李世民俘获之后,不顾徐茂公用军勋抵命,担保他不再反叛,坚持要杀掉单雄信。而同出瓦岗寨的秦琼,程咬金等人却不发一言为单雄信求情,这是为什么呢?


单雄信在瓦岗寨翟让时期,就是第三把交椅。后来翟让主动让位给李密,李密依然放心不过,设计除了翟让,徐茂公亦在混战中被砍伤。而单雄信和翟让自小是心腹之交,故主好友遇难,却无动于衷,跪地求降,轻易屈就,薄情寡恩。

单雄信成了李密为首的瓦岗寨三把手。李密与王世充之战中,败于王世充,带着瓦岗寨残兵投奔了李世民。许多大将都先投的王世充,但在与唐军交战前都声明而去,唯独单雄信投了王世充一干到底,二次背主。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一说单雄信要杀的是李元吉),徐世勣出现制止单雄信,单雄信于是退走。

同年五月,王世充兵败来降,降将里也有单雄信。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要斩单雄信。徐茂公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会照顾他妻儿,单雄信吃下后赴死。


真实历史上,李世民和单雄信都不是《隋唐演义》里的样子。真实历史上,夏国的一介书生文人孔德昭就是据说因为撰写的檄文过份侮辱人,而被世民拉上汜水楼的楼头而直接推下楼去活活摔死的。更何况单雄信言语刻薄,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于私,他要杀单雄信!于公,单雄信此人典型的不忠不义,有才无德,三姓家奴之人,又有哪个帝王愿意用这样的人做臣子!所以单雄信被斩首于洛水之滨的下场,是注定的。


如是史社


很简单,因为当时李世民手下出身瓦岗军的人,和单雄信交集较多并且个人关系非常好的只有徐茂公一人。

徐茂公和单雄信都是山东曹州人(现在的山东菏泽一带),翟让东郡韦城人(现在的河南滑县一带),与徐茂公和单雄信家乡地域上很相近。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后来投唐后被赐姓李,成为李世勣,后来逼讳李世民被称为李勣,这几个名字都是指同一个人。

翟让起兵造反后,徐茂公和单雄信都加了瓦岗军。两人都是瓦岗军在李密加入前的元老人物,同时私人间有深厚的个人交情,誓同生死。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瓦岗军发展壮大,徐茂公和单雄信都成为瓦岗军高层人物,地位很高。

后来瓦岗军失败后,单雄信降于王世充,当时在河北黎阳一带的徐茂公则带着地盘降于李唐。

李世民取得洛阳、虎牢之战的大胜,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后,将十几个王世充政权的高官骨干斩首,包括单雄信。此时李世民手下的瓦岗军出身人物,徐茂公之外,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和单雄信经历上基本交集都不大,没有很深厚的个人交情。

秦琼原是隋将来护儿部属,参加过隋炀帝征高句丽,后来在隋军名将张须陀麾下,长期和瓦岗军作战。李密加入瓦岗后击杀张须陀,秦琼带残兵归属隋将裴仁基。裴仁基投降瓦岗军后,秦琼才随之加入瓦岗军。秦琼是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市),和单雄信也没有同乡关系,两人加入瓦岗军时间相差甚远,在瓦岗军中地位也差别比较大,有亲密交情的可能很小。

程咬金是地方土豪出身,隋末组织过几百乡兵。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程咬金才参加瓦岗军。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和单雄信也没有同乡关系。程咬金和单雄信加入瓦岗军时间差异很大,在瓦岗军地位也相差很远,有交情的可能同样不大。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市),和秦琼是同乡。同秦琼一起原属隋军名将张须陀麾下,张须陀被杀后归属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于瓦岗军。和秦琼一样,罗士信和单雄信有很亲密交情的可能也很小。

徐茂公此时在唐军中地位较高,且洛阳、虎牢之战立下了大功,是李世民下属诸将功绩第一。徐茂公向李世民为单雄信求情,愿意放弃全部官爵换取单雄信不死,李世民也没有答应。临刑之时,徐茂公割了一块自己的大腿肉,煮给单雄信吃,已示同生共死。徐茂公之后一直帮助照顾单雄信的家人。


仁勇校尉


那得看哪个说法了!演义里的说法并不是没有人求情!演义里是单雄信宁死不降,众位兄弟苦劝不听,李世民不得不杀他。然后程咬金劝谏不成,敬了单雄信三碗酒送行。所以,单雄信重新投胎的时候记得程咬金的恩情,每次都对他手下留情。

而正史的说法则完全不同了。正史里单雄信这个人反复无常,多次投敌,甚至阵前反水。比如,李密之所以与王世充交战打败就是因为被单雄信阵前反水所致。而单雄信还因此投靠了王世充。这是李世民不齿于他的主因。而王世充战败以后,单雄信又投降李世民。李世民这时候就对他无感了。

现代美国对投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未战之前先投降的,这种人叫弃暗投明。一种是放下武器的俘虏。明显,单雄信属于后者,他是战败后被俘虏的,也就谈不上投诚。而被俘虏后哀求请降这就是怕死,结合他之前有多次投敌的前科。李世民肯定不会答应了。

至于说其他瓦岗兄弟,秦琼程咬金等人,这些人也有给单雄信求情的。只是从内心上他们应该也是不齿于单雄信的行为的。毕竟,李世民是一个大度的人,连李世民都容不下的人肯定有其自己作死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