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的文言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千景万象


苟富贵,无相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两句均源自可能即将取消的《陈涉世家》。取消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也确实令人惋惜。

在我看来,这两句话其实很好的凸显了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尤其是普通民众的拼搏精神。

其一,中华民族志向远大。即便处于困境依旧不放弃。太多太多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不同于西方历史中英雄多出自于贵族阶级,中华民族更偏爱于草莽英雄,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对于意志坚定的人,早年的贫寒、不幸往往更能磨练人的意志,而久历磨难的人也往往会比别人走得更远。正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困境中保持初心的座右铭。

其二,中华民族讲义。自孟子的舍生取义起,义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之一;用现代文可以解释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而正是因为这样对自身道德行为的约束,使得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公正心,正义感流传至今,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骨,在危难时刻支撑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携手前行。

其三,中华民族相信人的力量。不同于西方的君权神授,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贵君轻,而这中对人力量的坚持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人都不会向命运屈服,相信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取最终的成功。

想起当年初中刚学课文的时候,也曾对同学这样说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对现在的自己仍旧不够满意,但这样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不停的奋斗下去,努力提升自己,带给世界更多的美好。



用心倾听teaching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初中学过很多意境高深,景色优美的文章,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初一上学期的第一篇古文的第一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记得很清楚,学习这篇文章时,是一个下午,金黄的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的很长,阳光洒在半块黑板上,恰恰就像是自己在院子里和虫蚁嬉戏的下午。

这节课老师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简单的讲了一下就送给我们第一个礼物,全篇背诵。随后大家就回宿舍收拾东西了。我的宿舍在顶层的最里边,宿舍里还没有床,大家席地而坐,靠在垫子上,一遍一遍的读这篇《童趣》,我走到阳台的窗边,抬头看着不远处的山,操场上的树,以及远处的家,和我逝去的童年,口里反反复的念着这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而我的思绪早已飘到远方,飘到了回不去的童年。

此生独有的回忆



37号坟墓


印象深的不少,最深的只有“竖子,不足与谋”

不知道算不算初中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初中时期就已经看过不少文言文了。当时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为项羽惋惜。

彼时年幼,我一直认为项羽是个大英雄,刘邦是个地痞无赖。我所接触到的教育告诉我,人的三观要正,我们见惯了雷锋的英雄事迹,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鄙视刘邦,而把几百年的大汉王朝弃之不顾。

所以,那时我特别的气愤,若是我在场我一定气得和亚父一样破口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年龄渐长,见识增广,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项羽失败是一定的,倒走历史,治军一塌糊涂,治国粗糙无比,治人难以直视。反观刘邦,极其了所有成功得因素。鸿门宴的成功是注定的,即便没有鸿门宴,也有其他类似的事情发生。

敌弱我强,项羽仍能做出如此幼稚之事,岂不是竖子不足与谋?

但是,我仍然不敢相信英雄落入如此下场。我的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都在与日俱增,某一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开国皇帝都是变态!全国最成熟、最牛逼的变态就有成为皇帝的潜质。在他面前项羽就是竖子啊,难怪亚父无能为力,再来一打亚父也不行啊。

如同,咱们这时代的开国,换了谁也做不成一把手,魅力摆在这!

大好河山,历史研究起来太血腥、太残暴、太没情理。如果是我,我现在更愿意去研究名著。它们是简化过的,逻辑缜密的,位于平行时空里的另一段“历史”。


屋前暗影怜流水


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惜,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名非常热爱文言文的语文教师,现行教材里的文言文,我是倒背如流。这些文言文中,不少的语句,有的让人热血沸腾,有的让人颔首沉思。比如,《论语》中的句子,句句经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多有哲理?而《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又饱含人世的沧桑。《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蕴含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又展现了多少生活艰难却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陈涉世家》中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为,这一句话,是来自远古的呐喊,是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是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与反抗,是对未来无限憧憬与向往!

人,是生而平等的。但一些制度设计,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千百年来,人们囿于出身的局限,屈从于命运的安排,绝大多数人,逆来顺受,甘心一辈子受人奴役。而只是一个雇工的陈胜,却敢于反抗,面对别人的嘲笑,以“鸿鹄”自喻,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上学的时候,我读到这句话,顿生豪气,作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偏远落后贫穷地区的人,我想,如何像陈胜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努力才能改变现状!于是,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现在,虽没能出将入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但至少,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我想,这篇文章,虽然已经被删除,但无数的后辈,一定可以从这句话中,吸取到精神的力量,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三水三心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时候读《项脊轩志》,平实的语言里处处透露着归有光老先生的孤独、寂寞、冷,但每每读到这一句,莫名的伤感、莫名的胸口发闷。在那个年纪,我是理解不出太深的东西,总觉得有东西在自己的胸腔塞着,但讲不出来,讲出来的总不是自己想的。直到有一次读到许清来的解读这句话"让时间有了度量,让思念变得可数",顿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在妻子离自己而去的那一年亲手种下枇杷树纪念她、再到如今枇杷树已经"亭亭如盖矣",但如盖的枇杷树下,如今却只剩下垂垂老矣的归有光自己,不见了贤惠善良的妻子。一切景语皆人语,如今勃勃生机的枇杷树亭亭玉立,对比作者与亡妻的阴阳两隔,再从全文看,这些年归有光自己也过的不顺,那种落寞、思念、孤独在这一句里提现得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辛弃疾用同样的方式将"愁"表达到了极点。"年少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流传千年的佳句名作,从来不缺对"愁"的表达,而这些从来不说自己愁,却把"愁"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名句,无疑是当中的佼佼者。

我不懂诗,也不懂文学。只是说说我自己在当时的感受。


玖情8欲


1.(补上下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画蛇添足》

3.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

4.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

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6.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惟盖。……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图序》

7.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掩耳盗铃》

8.吾欲行善,然以学浅故,竞害己命,而遭此恶报哉。《农夫与蛇》

9.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

1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爱莲说》


手机用户6169433072


立刻就想到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两句就描写了多个景物,能让人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大概只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能媲美了。

为什么会印象深刻呢?除了句子本身的优雅、工整以外,还与这句留给我的记忆有关吧。

以上!


暗恋苏同学吗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有多重呢?现在都不继续让和平年代的孩子学了,统治者的一些东西开始变了,所以对教化的一些东西也变了,再让人学这样的东西有些不合适了。有悖长治久安?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细究下来,除了一开始的豪言壮语,竟是一样也没尽善。几千年过去了,统治者换了一茬又一茬,这片土地上的人一直在为这个理想奋斗,却始终不得其踪,历史为镜,轮回不止,物资刚刚丰盈了,人心却又已经倒了。也许,又一次轮回已经开始而只有后世可知。


l修祺l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爱这一句)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这些个人都比较喜欢,也是初中文言文经常考的句子!






suki老师


在初中文言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对于彼此真正的知己而言,距离不是问题,千山万水,五湖四海,天涯海角也都近在咫尺。诗人这一名的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但高度概括,更具哲理,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好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当年,我从我初中语文老师那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中,不知不觉地将这一千古名句牢牢地铬进心中,与我的学长、同学、学弟们相拥在我们老师的周围,都成为了天涯若比邻的知己,相互勉励,相互扶持,携手共进,并肩创新时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若干年后,我的学生们一届又一届也同样从我这儿学得这一千古名句,获取饱满的精神营养,爆发了惊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耀人眼目的辉煌业绩!

更值得大书特书是多少年代以来,以至今后多少朝代,我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无不都将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句的熏陶下,指引下,亲如兄弟,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振兴我大中华民族,创建最美好的新时代的新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