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语文好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从小语文就好,中考预选沾了语文的光才顺利过关,高考语文又考了全县第二,现在又当了20多年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中高考都有超过138分的,我来谈谈我的建议:

只有一个关键:听说读写思,结合起来学,尤其是要把“思”作为学语文的中心。举例来说,很多学生从小学古诗词,只会机械记忆,背诵默写很拿手,作文、说话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便做不到了,原因就在于“学而不思”;再比如说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看了很多课外书,阅读理解和作文还是不行,原因仍然是只读书不思考,看书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边看边想,与自身实际联系,去思考看到的内容可以用在哪里,除了某一个地方有用,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还可以怎么转化一下、丰富一下、完善一下、辩论一下。

语文是语言类科目,离不开动口,不能学成了“哑巴语文”。一方面是要放声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要大胆地说,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干净利索,训练逻辑。默读于语文是输入是积累,朗读和说话则是输出是检验,同样必不可少。一个说话胆怯,读书磕巴的人语文再好也好得有限。

语文是文字类科目,离不开动笔。从一开始的生字识记、组词造句到片断练习、篇章写作,都需要勤加练习。不能光在脑子里想,光在嘴巴上说,要把它写到纸上来。把自己纷扰繁杂变幻莫测的思绪聚拢起来、组织起来,再用文字还原出来,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迄今仍保持着每天不少于一千字的练笔,写起来仍然时常感觉词不达意、句不由心、文不对题。

我觉得还要明确一个认识,语文好还是语文考试成绩好?

许多人认为语文水平就是语文考试的水平,成绩就是水平的唯一体现。这是对语文的认识误区。

语文水平的高低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思维能力,敏捷还是迟缓?严谨还是疏漏?灵动还是僵化?多元还是单一?比如口头和书面的交流沟通能力;依赖于理解性阅读的学习能力;通过说话或写作输出个人观点、见解的表达能力,等等。当然,也包括在语文考试中拿分的能力。

简单来讲,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一个道理或一种情感,能不能想清楚、说明白、写透彻?这是语文的“道”;而考一个理想的高分,则需要紧扣评分标准,按照答题套路,多做模拟考题,形成固定模式,这是语文考试的“术”。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沦为只求术了。而羡慕语文好的人其实羡慕的是他们会考试罢了。 这是语文老师的悲,也是语文教育的痛。


剑客谈教育


我语文这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以来都还算不错的,我和你说说吧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1.养成阅读和摘抄的习惯。

语文这门学科很多东西只局限在课本上是不够的,所以你要多阅读其他的课外书,如果你在高中毕业以前至少认真读过一本名著,可以说很棒了。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数学是比语文好的,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去图书馆借书了,如饥似渴的阅读,渐渐的阅读能力也跟上来了,而且对于一些成语也能够自己解释出来。

之后我开始买个小本子做摘抄,把我认为的好的句子段子抄下来,每个文笔不错的人绝对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不断的积累。

你看现在高考改革后,语文的两篇阅读文都要写了,这就考验到你的阅读能力了,那些阅读能力强的人,做题就快,领悟高。高考将就的就是既要快又要做题准确,经常阅读的人就可以做到这样。

如果你认真的读完一本完整的书,甚至很多本,这可以培养你的逻辑思维。如果你想积累多点素材让自己的作文有料可写,你可以每周省点零花钱买《青年文摘》《思维》《读者》《写作素材》等等这些素材量高的读物。


2.可以写写日记周记什么的。

写这些东西,一方面既可以记录你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给你的作文积累素材。语文这一块作文都占很高的分数了。我以前作文就写得不错,每次征文都能获奖,这些全靠平时多写多看得来的。

一定不要小看周记,如果你能坚持每周写,一定是很ok的了。


3.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

语文刚开始是拼音字词来的,想要语文好,你的拼音也要过关,要不然会混淆很多字的。

每次语文考试有一块都是考成语解释,拼音的,还有句子衔接,这些都要你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要不然只有蒙了。

4.养成早晚读的习惯。

语文一定要多读,读得朗朗上口越好,特别是一些古诗和文言文,中考高考中都会有古诗默写,这些就要靠你平时多读多背了。这里我教你一个方法,你不要很刻意的去背,越刻意的去背越难背,多读每天都读,熟能生巧,自然水到聚成。



5.多练字。

语文需要写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有卷面分,特别是作文,写字工整,一手好字会给改卷老师好的印象,并且这样也容易得高分。练字也是个长久的过程,不在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的是朝朝暮暮。


最后,记住语文的范围很广的,不要局限课本,多阅读其他的书籍,一定不会错。


情感小肥柴


看各位同行已经答得非常好了,突然不想再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来回答了。还是说一下我学生时代的经验吧,也许更新鲜些。

04年我的高考语文分数是126分,这个分数当然比不上那些学霸,但总算还对得起我高中三年语文课代表的身份。

严格说起来,我对语文的相对擅长,要从初中的背诵说起。

初二寒假的一天,我爸不知道从哪里读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瞬间惊为天人,于是大冷天儿的,给我提了一个空前残酷的要求:早上五点半爬起来背《长恨歌》。

可以想象我的内心当时相当抵触,但“父命难违”,我只能勉强去背,因为兴致不高,我的背诵持续了五个早上,差不多五个小时,但当我可以一点儿都不磕巴的从头背到尾的时候,我竟然有了一点小小的虚荣,这点虚荣在开学后上语文课的一次课前活动中膨胀到极点:老师点到我课前表演才艺,于是我表演了背诵《长恨歌》,收获了我从未感受过的热烈掌声。

自那以后,我对背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找来哥哥的高中课本和资料,开始了长期的背诵。从《兵车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到《琵琶行》《蜀道难》,再到后来哥哥恶趣味的给我找来《孔雀东南飞》和《离骚》的全文,我都一个字一个字的背下来了。背得越多,觉得自己越厉害,对语文也就越有自信。

在初入高中的时候,我不光已经把高中教材中所有要背不要背的诗歌都背下来了,而且把《宋词三百首》从第一首《燕山亭》背了一半。

高中,继续背,我已经不满足于背一般的诗词,我把视线转移到了《论语》上,用了三个月的早读,背完了全部的《论语》,这让我的虚荣心再次得到满足,随着几次在班级的背诵(现在想来,太幼稚了),大家也慢慢都认可了我的背诵,而当时大家都觉得,背得多,语文就好。

事实竟然也真的如此,背得多了之后,我再学语文,简直没有什么难度。我当时简直已经嚣张到了上语文课从不听讲,不是看书就是背书的程度,因为自己觉得不需要......

直到现在,从教八年,我依然受益于当年的疯狂背诵,不管是诗词还是《论语》选读,我基本都能做到不带课本,我觉得诗词的背诵,或者古诗文的背诵,真的是很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也是基于此,我现在对每一届我的学生,都会有要求,高中三年,要保证自己掌握的诗词超过三百首。


金牌小书童


今天小作家起跑线不谈理论,就谈谈自己当年的语文成绩为什么那么好。

首先,我从小就爱读书。广泛的阅读,是语文成绩好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我们那个时代,没有今天的孩子这样的好条件,想看什么书父母马上就给买,甚至还没等孩子开口,家长早已买回一大堆书来,又有阅读APP可用,又有各种音频可听。我小的时候,同学们多数都是普通家庭,每个家的藏书有限,大家都是相互交换着看书的。如果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回到家,甚至饭都顾不上吃,就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正月里,跟着父母走亲访友的时候,我每每来到亲戚家,最关心的就是他们家有无好书,每当我在亲戚家发现了一本甚至数本好书时,会高兴地连满桌的好菜好饭都懒得看,只一心趴在那里读书。当父母要从亲戚家告辞的时候,我总是对那些书恋恋不舍。如果亲戚看出了我爱书的心思,主动把书借给我,那我会高兴地蹦起来,如果亲戚自己也对那些书很宝贝,不舍得借给我,那我只好带着遗憾回家。

那个时候,图书不像今天这样分类清晰,分什么幼儿书籍、少儿书籍、成年人书籍,那个时候,只要有书看就不错了,我们是逮到什么看什么。报纸、画报、小人书、武侠小说、《故事会》,有什么看什么。

记得那个时候,农村都是用旧报纸糊墙的,我经常站在床上,去看墙上报纸的内容。有时候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但是文章的后半部分内容却在背面,已经糊在墙里面了,这时就恨不得把报纸揭下来,去看看背面的内容。

到上初中以后,家里的经济条件略微好一些了,父母会给我和哥哥少量的零花钱,我们可以自由买书看了。更多的时候,是同学间相互借阅。

上了高中以后,学校有图书馆,同学们各自也都有一些藏书,可以换着看,读书的范围就更广了。

就这样如饥似渴地读书,读的书多而庞杂,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考试中,除了阅读理解与作文,基础知识差不多占去了一半的分数。所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

我从小就喜欢学习语文,把做语文题当做一种乐趣,所以,我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从字词句子到成语、诗词、文言文,我学起来都得心应手。

平时热爱学习这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础打得牢,考试就不容易丢分。可以说,即便是扣除了作文,只要学好了语文基础知识,那么,语文考试也完全可以考到及格分以上。相对于较难的作文来说,基础知识的分是必须把握住的,而这部分知识不难,只要好好学习好课本知识,掌握好知识点就可以了。

三,语文复习时,要善于自己总结,用图表的方式(现在比较流行用思维导图了,其实没必要弄多么花哨好看,重要的是实用,自己能看懂就行)整理出每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并把其中的薄弱环节复习透彻。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讲究的都是把厚书读薄,也就是善于提炼总结出整本书的知识要点,包括重点和难点。

对于语文的复习,题海战术没有用,需要自己心里有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要点整理出来,并且,把以前各单元测试时错的题重点回看一遍,防止下次再错。

四,对于应试作文,平日的素材积累和思考就显得比较重要,不然,考试时就会越急越不知道写什么好。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看过一些优秀作文选,学习和揣摩过他们的写法。上了高中,就不看作文选了,而是多读一些青年和青少年杂志,那里面的同龄作者写的文章,都很棒,值得学习。

那些名人传记的故事,就可以用于议论文写作的论据;名著小说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以及悬念的设置,都可以认真学习模仿,用来作为写记叙文时的榜样参考。

还有那个时代流行的名言警句以及诗歌,都是写作时提升作文档次与格调的良好道具。

回忆总结我当年的语文学习,可供参考的经验就这么四条,希望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启发。


小作家起跑线


对于学习语文,我想没有多少诀窍,有的话最大的诀窍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个人的经验是:我小学时,数学比语文好,后来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爸为了让我多读书,当时农村就算是想读书也没什么书可读,就到本村小学老师那里借本地市级日报让我读,最初,我根本就读不下去,但是被老爸逼的,就从读最短的消息开始,当时看见一则百字消息,是邻村的一位老师写他村里一棵芭蕉有两条心。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二十几年还依然清楚的记得。就因为这则消息增加了我对读报的兴趣。后来,我兄长知道我喜欢读书,就借别人的作文选等,当读多了,我的作文开始逐渐好起来,后来每次写作文都被老师拿来当做范文在班上读,再后来,每次语文考试,我的作文几乎都是考高分。书读多了,字词,成语等自然而然的记得,考试也感觉很轻松,现在工作之余写写一些文章,发表一些作品,前几年加入市级作家协会。现在总结起来,学习语文就是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最好的经验之谈。

欢迎大家一起谈学习语文经验。如有不同见解请评论!


许家七叔


本人小学语文老师,儿子中考语文满分。我来谈谈我的方法和儿子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给孩子们奠定了的是基础,是兴趣。



先说说基础。

(1)字词关必过。

孩子们每篇课文的生字词需要听写的一定不能抄写。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写错别字。把好这一关孩子的语文受益无穷。因为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对生字词的重视度,长期这样做,也培养了孩子对字词的敏感度。所以高考作文中一个错字一分,可以避免因为错字而失分。

词语意义的明了,就小学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准确理解,而不是似是而非的蒙。这样必然要有一个好受益终生的好习惯,那几那就是查字典!多翻看字典,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说中高考,就是公务员考试,我们看到的语言考试大部分选择题都是盘旋在对成语四字词语的在语境中的正确理解。所以,一定要注意学以致用。不是积累下就可以了,而是要学着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使词语的正确用法在你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然后活学活用。



(2)阅读的培养。

阅读的培养,首先来自家庭的影响,上小学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倡导下,孩子们互相的影响。孩子们常常是看到你看这本书,他也想看看,这样,互相看同一本书,然后下课海阔天空地侃,孩子们为了侃侃而谈,吸引更多的同学他们就会认真看,多看,这样在满足自我娱乐的同时,实现了对阅读需要了喜欢。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杜绝孩子看所谓的闲书,孩子们对情节的想象推测,对词语的搭配运用的再认知,还有口述的能力的提升,都对孩子的语文起着不可估量作用。阅读速度,阅读吸收的知识量,远远大于语文课堂给孩子的知识量。所以,喜欢读书,会读书的孩子语文真是差不到哪里去。

但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书喜欢读,读过就什么也没有了。当然,初期小学孩子的阅读就是这样,但一定要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文中的好词好句,对自己有触动的词句一定要抄下来。读书后,可以自己喜欢的章节,人物,事件,这些都是读书要做的功课,不能走马观花之后不闻不问。读书的受益大不大这就是分水岭。



(3)习作

作文孩子们一说就头疼。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

首先,孩子们肚子里没有材料,写什么。

材料哪里来?一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二是书本。

现在孩子活动少,没有孩子们感觉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有记下来的冲动。其次,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欠缺。生活中的细节观察是最难的,所以孩子们没有那么细致,敏感的洞察力,同学间的关系,学习生活中的故事也有许多,但没有需要的意识,就没有观察力的实现。所以,不要指责孩子们不会观察,是老师家长提醒的不够!

作文的源头活水首先来自于生活,其次来自于书的阅读。要想作文有话可说,多多观察生活,有一颗敏感的,容易被感动的心。

事实是,书上的情节也是来自于生活。对生活的再现就是文章。所以,一定不要忽视生活对语文的感悟和感知。

那么,对生活的感知必须要有语言来表述,语言文字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锻炼。仿写到感悟,到自己叙述所见的事情,这都是作文的起步训练,需要认真对待,周记,日记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我家儿子,不下苦功的类型。所以小学阶段基础不扎实,时有错字。但从小学开始,他的语文老师总在用他的作文当范文,他的作文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尤其喜欢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绝不等闲视之。翻书,搜肠刮肚寻找好词好句,为作为范文认真细心地去写。后来但初中,基础我好了很多,作文更是突飞猛进。喜欢看书,初中韩寒的郭敬明的,新观念作文期期必看,还自己写。语文几乎是不费力气就学的不错的科目。当然语文好了,理解能力有了其他各科都有进步。



所以,语文好的人,首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其次,基础知识的积累千万不可忽视,一字一词都要较真,对文字的喜欢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需要,所诗歌,散文,《读者文摘》《智慧背囊》《时文选萃》《唐宋词欣赏》家里要随手都有,多方涉猎,孩子的语文差不了多少。


漫语慢文


语文其实是所有科目里面最好学的一科,不需要下什么功夫,就可以考场不错的成绩,我高考的时候语文考了130分,而且选择题还错了好几个的那种。

语文其实考的就是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当然还包括少部分的记忆力。那么如何学好语文呢?分享下我当初的经验吧:

第一:记忆部分,如诗词、文言文填空等

这种记忆其实将就技巧,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啥都背。毕竟每学期都要学好多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背也记不住。所以就把历年的高考题拿出来,看看都考哪些诗词,然后把考到的都背出来。再就是一些比较有名的诗句背下来。

因为诗词填空占的分数并不多,错几个也没事的,影响不了大局。

第二:理解部分,如阅读理解,这项占很大的分数比

阅读理解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差不多30%的比重,分长阅读和短阅读。这种的题目平时要怎么训练呢?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分析参考答案,或者把历年的高考题拿出来分析参考答案,看参考答案都有什么样的套路。毕竟这样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而且高考阅卷的时候老师阅的比较快,不会一句句去读的,只是看个大概。

所以这部分一定要注意的就是:①字迹工整,切忌龙飞凤舞;②逻辑清晰:可以用1.2.3编号的就编号。③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不要跑偏,围绕主题瞎编都会得分。

第三:扩展部分,如作文部分,也占很大的分数比

作文部分也差不多占语文分数的30%左右,所以语文也一定要好好写。不过语文这个主要就考功底了。平时多看书,可以买一些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回来看,看的多了,语感也就锻炼出来了。最好可以坚持写,高三比较忙,不用每天写,至少一周写2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练笔。

这个没有啥特别的技巧,就是多写多练,培养自己的语感,至少保证逻辑通顺。

这部分要注意的点:①字迹工整,字迹工整,字迹工整;②不要有错别字,不要有错别字,不要有错别字;③语句一定要通顺;④紧扣主题,别跑偏。


夏小半的江湖


学习语文不需要阅读量很大,也不需要理解力很深,之所以语文学不好,是因为练习的不够。

小朋友学习语文,有三个迷思。

第一个:我一定要读懂文章,才知道题目要考什么;

第二个:我一定要广泛阅读,才能提高语文成绩;

第三个:写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小朋友把考试题上的东西,理解错了。

我举个例子:

我的一个客户跟我说,法师你帮我写个合同吧?随便写就好。

这时候,他要的合同是“随便”写出来的吗?合同的内容是“随便”的吗?

显然都不是的,客户想要的“随便”是有很多内在规则的。所以想让客户满意,你就必须努力发掘客户内心的东西,才能给出满意的合同。

所以,小朋友想提高语文成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语文考试的规则。要不然你把《古文观止》背完了都没有用。

在不了解规则的前提下“你认为”都是错的。

我们通过各种真题、模拟题可以知道,如果我们读一篇文章,命题老师是需要我们读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这东西很多学生都考上大学了,都不知道自己考试答的什么。

但其实这东西有章法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题材有关,文章题材总共就那么几类,一类背2套标准答案。考试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嘛?总数还没2首宋词多。

换句话说,提高语文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你脑子里瞎想,以及手欠。

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学习和答题。遇到作文,就几个范文来会写,写到精通。

不要用10个例子去讲10篇作文。应该用1个例子去写100篇作文。

工作量变小了,因为你反复练习的次数多了,熟练了,文章就通顺好看了,自然成绩就高了。


酒骑风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自己身边很多语文成绩比较好的人深上深深体会到:语文好,必定是这个人喜欢阅读且有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自由自主的阅读。

新闻界一首席记者,自小喜欢阅读,十一岁通读三国,在四五个成年人面前讲三国头头是道,初中写论文被老师称道:孺子可教!此人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自小见书店挪不动步。

语文包括拼写、语法、词汇、理解、习作这些内容,语文好也就是这些方面见长。

大量阅读无形中积累了大量词汇,见识了很多的语法,阅读越多,理解力越强,积累素材也越多,习作自然也就容易出成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讲的大量阅读的作用。

近几年,我接触的一些语文成绩很好的孩子有一个共性:喜欢阅读,乐于自由自在地阅读。

有点孩子家有多个书架,大量的藏书;有的孩子喜欢图书馆,节假日经常泡在图书馆;还有的孩子,去书店的次数多过去公园。

很多一线语文教师都有深刻体会,正如一位语文教育工作中所说:“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的方法。”

当然仅有大量阅读是不够的,因为阅读是积累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而要把积累的内容变成好的成绩还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这就是平时的思考和练笔。


快乐庭院


作为一个在教古代汉语老妈淫威下长大的孩子,我觉得可以多少说两句!哈哈哈!

语文这个鬼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中医,指望摘心换肺,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想要提高成绩,只能是固本培元的水磨工夫。

而且,语文能力是最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底层的面积决定塔尖的高度。所以,大量的阅读是提高水平的不二法门。

关于阅读,我个人有个小诀窍,跟大家分享一下。

拿到一本书,或者一篇古文,阅读时一定要读出声音来,至少要让你自己能够听得清楚,最好是带着感情的朗读。

朗读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眼睛看到的词语,通过嘴进行组织,而后通过耳朵来反馈,完成一个循环。

最简单直白的好处是防困,真的能防困!

以前上学时,经常拿着一本书就睡着了,直到被老妈踢过几次以后,我才发现了这个诀窍。只要你带着感情念出来,保证不会睡过去!

其次,默读的速度太快,很容易略过一些细节。

而朗读不一样,读之前脑子需要吧内容过一遍,以便断句和换气,所以会让你更清楚文章是如何组织语言的。

李敖曾经牛逼闪电的矜夸:“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写作最好的三位是李敖、李敖、李敖。因为,李敖的文章是可以读的!”

李敖是不是可以读,先放一边,至少古代的牛文确实是可以读的,而且可以读出美感来。

这就是牛文和非牛文的区别,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紧关节要处,正在当口。

最后,通过耳朵的反馈,可以让你知道断句是不是有误。

凡是听着别扭的地方,不是写的垃圾,就是断句错误。

一个循环下来,文章的结构脉络、主题思想、语言结构基本都清楚了。这是引导记忆最有效的办法。还记得,古代私塾为啥都让童子拿着书本,摇着脑袋狂念吗?古人早就发现啦,诚不欺我呀!

除此之外,就只有多读书了,这个没什么诀窍。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书看得多了,不但能出口成章,气质也能跟着提升。多看几本书,少看点手机,总能让您受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