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草書線條的變化十分豐富,臨帖時,應當用心體會,揣摩原帖如何運筆,以便將這方面的技法學到手。現以黃庭堅的草書橫披《寄賀蘭銛》和草書長卷《李白憶舊遊詩》為例,來談談草書線條的各種變化和臨寫方法。《寄賀蘭銛》寫的是杜甫一首五言律詩,共四十個字,點畫線條的變化較《自敘帖》更為多樣,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一、線條粗細的變化

(一)筆畫少的字,字形小的字,線條往往粗重;筆畫多或字形大的字,線條往往變細。這種粗細輕重的變化,大都與行筆時的提按變化相關聯。因此,臨帖時應注意練習提筆按筆,以求得與原帖線條粗細變化相似的效果。

(二)筆頭含墨多時,線條易粗重;筆頭含墨少以至轉為枯筆時,線條自然變細。因此,臨帖時要注意原帖的墨色變化,臨墨色飽滿的字要蘸足墨,臨寫枯筆字時則不要蘸墨。也就是,要注意觀察原作停頓蘸墨的地方,力求與原帖節奏一致,以求得與原帖線潤枯變化相似的效果。

(三)一個字自身的點畫也有粗細變化,這有運筆先後的原因,有實筆虛筆的原因,有縱筆收筆的原因,有輕重呼應的原因,以及部首繁簡的原因等等。一個字本身的各個點畫,其粗細輕重的變化雖不是很強烈,但這個變化是必要的和自然的,是字形優美生動的一種表現。臨帖時,應注意體味一個字上輕下重或上重下輕、左輕右重或左重右輕的變化,行筆時力求達到與原帖相似的效果。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二、線條長短的變化

(一)黃庭堅的行書,橫、撇、捺都比較長,顯得很舒展。草書《寄賀蘭銛》帖裡,撇、捺還有稍長之處,橫畫卻變得較短,相反,有的字最後一筆豎畫則寫得很長。這是黃庭堅草書運筆與行書不同之處,臨帖時應注意到這一點。

(二)行之中,字與字的距離有疏有密。字距密的,上下兩個字牽連緊湊,顯得自然;字距疏的,上下兩個字的牽絲在黃庭堅手下變成了長長的實線,顯得鬆弛。這種由牽絲形成的長線條,使人感到沒有必要,臨寫時可以照原帖去臨,自己日後獨立書寫時則不必再仿效它。

(三)橫畫雖然大都寫得較短,但遇到時仍是拖得很長,甚至再向上高高挑起。這也是黃庭堅的習慣寫法。偶一為之,可以使線條的變化顯得多樣,但不必一再重複。

黃庭堅主張執筆要高。可以想見,《寄賀蘭銛》中拉長了的筆畫線條,是在高執筆慢迴轉的情況下寫出的。若與《自敘帖》密鑼緊鼓的氣勢相比,高執筆的節奏相對緩慢。以此臨寫《寄賀蘭銛》時,可選用筆鋒長些的羊毫筆,執筆稍高鑿行筆便會變緩,長短變化的線條可能會悠然出現。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三、線條曲直的變化

草書的線條,已經少有楷、行書中的平和直,更多的是曲線。由《寄賀蘭銛》可以看出,筆毫多數是作順時針方向繞行,少數情況下作反時針方向繞行(如寫“之”)等。點、橫、豎、撇、捺等畫,常是在筆毫轉動中順勢寫出的。曲線,表現了草書線條的特色,構成了草字的形質。臨寫時,要注意掌握順時針和反時針方向轉筆的技巧,注意把握線條由直轉曲和由曲轉直的用筆,使線條既連貫又有輕重變化。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四、線條疾澀的變化

草書運筆的節奏,不像歌曲那樣有固定的一強一弱的節拍,而是不規則地時疾時緩地進行著。一般來說,筆毫重按時行筆較澀,筆毫輕提時行筆較疾,因而顯出或滯重或飄逸的不同效果。另外,筆毫含墨多時,筆和紙的摩擦力較小,即使線條較粗,也顯得光潔,沒有澀滯感;筆頭含墨少時,筆與紙的摩擦力加大,枯瘦的線條反而有一種澀重感。草書線條的疾澀變化,與行筆的快慢有關,也與筆、墨、紙的相對關係有關。不能筆筆皆澀,那會顯得粘滯;也不能筆筆皆疾,那會顯得飄浮。臨寫《寄賀蘭銛》帖時,應注意觀察線條的疾澀,體會用筆的輕重緩急,以求得與原帖相似的效果。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不但比《寄賀蘭銛》篇幅長、字數多,而且節奏快、變化大,臨寫起來更難些。在點畫線條方面,其特點基本上與《寄賀蘭銛》相似,但稍有不同。第一,此帖中夾雜著一些行書字或行書筆畫,如“太”、“人”、“入”等字,某些橫、豎、撇以及草字頭、風字頭、尹字頭等。還有一些方筆和折筆,也是行書的筆法。臨寫時,要明瞭這是黃庭堅以楷、行書筆法融入草書的個人風格,不是純粹草書所需要的,因此不必一定學到手。第二,此帖所用的筆可能稍大,含墨較多,所以墨色比較均勻,很少枯筆,但線條的粗細變化較明顯,臨寫時要掌握好蘸墨的頻率。第三,似乎有時運筆較緩,一個字一個字地往下寫;有時運筆較疾,一行字一筆下來。臨寫時,應根據原帖的這種節奏,適當調整行筆的疾緩。第四,有些長筆畫似乎在書寫時手指微微顫動,線條因而稍有曲折,更顯得生動。臨寫時要注意指腕靈活,以便能寫出長線條的意趣。

選自孟雲飛主編《翰墨人生——劉藝書法著述及同行評論選集》(大眾文藝出版社)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六:《草書的線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