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這兒有個500歲的“老壽星”,村民紛紛跑去認乾親……

禹州市張得鎮二郎村中有不少古樹,

其中樹齡最長的是一棵500年的古柏。

雖然“年事”已高,但此棵古柏樹幹粗壯,

枝繁葉茂,屹立在村中小路旁,

像是一名慈祥的老人,

默默地守護著樹下來來往往的村民。

傳說,百歲以上的古樹有靈性,

附近的村民紛紛到樹下認乾親,為孩子祈福。

村中古柏樹齡500年

許昌這兒有個500歲的“老壽星”,村民紛紛跑去認乾親……

日前,記者跟隨我市林業專家來到禹州市張得鎮探訪古樹。張得鎮政府工作人員董世舉介紹,張得鎮位於禹州市西南的三峰山之陽,是漢留侯張良的故里。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還生長著幾十棵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

其中,生長在二郎村的一棵500年樹齡的古柏,長勢良好,樹形美觀,是該鎮古樹中的瑰寶。隨後,記者驅車來到二郎村,近距離了解這棵500年的柏樹“老壽星”。

剛走進二郎村胡莊,記者便看到遠處一條小路旁屹立著一棵青翠古柏,樹幹粗壯,有一抱多粗,枝葉茂盛,低處的樹枝上繫有不少紅布條。走近一看,古柏枝幹虯曲蒼勁,透著厚重的滄桑感。

樹旁有幾名老年人在聊天兒。記者上前說明來意,老人們興致勃勃地講起該樹的故事。

74歲的村民胡應招說,這棵柏樹有500年樹齡,是周邊幾個村莊中最為“年長”的樹木。“從我記事起,這棵古樹就這麼粗,好像一直沒有變過。”他說,柏樹是長壽樹種,生長速度慢,歲月的年輪不斷增加,但人生短短几十年,人們難以察覺古柏樹幹的細微變化。

70歲的村民胡大彬說,凡是有古樹生長的地方都是福地,他們村的這棵古柏歷經500年風雨而屹立不倒,村民對它視如珍寶,倍加愛惜,從來沒有人敢動柏樹一枝一葉。

不少村民到樹下認乾親

古柏、古松多生長在寺廟、祠堂等場所,二郎村中的這棵柏樹也不例外。如今,該樹下還有一座小廟。村民介紹,這座廟叫觀音奶奶廟,也叫送子廟,每月農曆初一、十五,不少人到廟中燒香。

柏樹生長在廟前,自然也會受到祈福人們的關注。“你看,滿樹系的都是人們用來祈福的紅布條。”村民胡大彬說,樹木生長到百年後,便會被人賦予某種神秘色彩,不少村民到樹下認乾親,祈求自家孩子平安、多福。

許昌這兒有個500歲的“老壽星”,村民紛紛跑去認乾親……

“以前來樹下祈福的人很多,來得晚了,連繫紅布條的地方都找不到。”胡大彬說,來認乾親的村民大多來自附近村莊,也有來自周邊縣(市、區)的群眾。

舊時,農村有個習俗,孩子3歲前,要帶著紅項圈,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要到乾親家走親戚。因此,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古柏樹下人頭攢動,不少孩子在樹下磕頭。

那一天,古柏樹下,除了磕頭的孩子外,還有不少人拿著水果、肉、甜點等貢品孝敬“樹爺爺”。

古井相伴,見證村莊變遷

二郎村位於張得鎮西部,村中現存有多處明清古宅。這些古老的硬山式磚木建築飽經風霜,有些已經廢棄,有些還有人居住。

“老宅子磚牆特別厚,冬暖夏涼,住在這裡比住在樓房裡舒服。”胡大彬說,舊時,二郎村是一個大村落,大戶人家建了不少三進大院。他小的時候,這些大院還基本完好,如今隨著歲月變遷,村中年輕人多在村外生活,許多老宅漸漸被人遺忘。

被人遺忘的不僅有古宅,還有村中的古井。在古柏前方不遠處,一口古井引起記者的注意。廢棄的古井旁,由石磙、磨盤和鐵皮桶做成的軲轆已經殘破不全。而在幾十年前,這口古井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每天清晨,村民都要來此提水,井口附近熙熙攘攘,非常熱鬧。“古井附近的古柏上曾繫有銅鈴,村中有事需要開會商議的話,銅鈴一響,全村人應聲而至。”


許昌這兒有個500歲的“老壽星”,村民紛紛跑去認乾親……


胡應招介紹,二郎村原為缺水村,地下水位很低,以前村中挖了好多口井都不出水,唯有這口古井能出水,且井水甘甜。“你看,這口井很深吧!當年,軲轆繩有30多米長,如果沒有軲轆,僅靠雙手提水,提幾桶上來,人就累得夠嗆。”

後來,打井技術不斷提高,村中其他地方也打井成功。再到後來,家家戶戶用上了清潔、方便的自來水,村中的井慢慢被填埋,但這口古井一直保留至今。如今,古柏和古井一起見證著鄉村變化,也為這個傳統村落增添了幾分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