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荼毒湖南的“堯舜禹湯”

張敬堯督湘兩年零三個月,湖南人民每天都是掰著手指頭捱日子。

張敬堯是安徽霍丘縣人,父親是個鄉村教書的,取堯、舜、禹、湯分別四個兒子命名,長子張敬堯,以下依次為張敬舜、張敬禹、張敬湯。

北洋時期荼毒湖南的“堯舜禹湯”

張敬堯

北洋時期督軍是封疆大吏,一般稱大帥或是督帥。

其它三兄弟,被戲稱為二帥、三帥、四帥。

他們家還有個“少帥”。

少帥是張敬堯在徐州做蘇魯豫皖邊防剿匪督辦時招撫過的一個土匪,叫毛思忠,被張敬堯收為義子,封團長,改名張繼忠。

於是便成了穿著國軍制服的合法土匪。

張敬堯到湖南後又就地擴充了一個旅,“四帥”張敬湯當旅長。

四帥很崇拜孔明,常自稱山人,縫製了一身八卦衣穿著,手裡也有一柄孔明那種羽毛扇。

四帥問他的衛兵:“我像不像臥龍先生?”

衛兵說臥龍先生哪能跟您比啊?臥龍先生只會用計謀,不會打仗,四帥您是文武雙全。

四帥聽了開心得很。

不過這位“臥龍先生”在長沙看到誰家有好東西,經常去“借”,就是從來不還。

被長沙市民調侃“孔明做賊”。

張大帥是處女座,9月21日(農曆七月廿八)生日,壽儀分福、祿、壽、喜四等,分別為1000元、500元、300元、200元,公然向全省的鄉紳商人攤派。

生日那天,送錦旗、萬民傘的隊伍排出好幾里長,都是“德被三湘”、“中流砥柱”、“南國干城”等字樣。

張敬堯治湘,一大特色就是貪,並且貪出新高度。

只要是賺錢的事他都敢幹,種鴉片,甚至公然運毒,可以說毫無底線。

只要是能見到錢的事,他都能伸進去一隻腳。

北洋時期荼毒湖南的“堯舜禹湯”

曾為內閣總理的熊希齡,本是溫和派,難得說句硬話。

有回熊希齡委婉地勸張要愛護湖南,不要做得太過分了。

張敬堯質疑熊希齡,說我貪贓枉法,你有證據麼?

真是逼著啞巴說話的節奏,熊希齡也急了,直接發電給張:

“……執事一年在湘所收入者,計扣留中央鹽稅二百數十萬,附加鹽稅廿餘萬,鹽票私加保護照費一百五十餘萬……年收入二千餘萬,執事之軍不過四萬餘,何至尚欠三個月軍需?殘暴之人及身而亡,富豪之家不世而斬,錢多為害,非為福也……”

可見張敬堯對湖南蒐括之烈。

張敬堯之第七師,是北洋軍隊裡軍紀最差的部隊,沒有之一。

他督湘時,社會治安極差,省城每天都有劫案,他駐防的長嶽區被稱為十八層地獄,很多有條件的人都搬走了。

張敬堯也得了個“張毒菌”的外號。

可見其對湖南荼毒之深。

北洋時期荼毒湖南的“堯舜禹湯”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張敬堯督湘沒多久,民間就發起了“驅張請願團”,分別向當時的南、北政府,上海新和會,甚至吳佩孚的駐地衡陽發起請願。

當時,胡作非為的軍閥不在少數。但像這種規模的請願,也不多見。

國務總理靳雲鵬雖想撤換張敬堯,但也有心無力,請願沒什麼用。

幸福生活還得靠自己,湖南人民在只有“三千支破槍”的湘軍帶領下,展開漫山遍野的游擊戰,開始以武力驅張。

湘軍很快就攻下衡陽,張軍節節敗退,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張敬堯有點慌了,派“四帥”為援衡總司令,說打下衡陽來就讓你當師長。

四帥一聽來勁了,坐著八人抬的綠呢大轎(北洋時期很有幾個喜歡坐轎子領兵打仗的,令人匪夷所思),轎子上還掛了兩個大燈籠,上面寫著“總司令張”,慷慨激昂,誓師出發。

四帥到了湘潭,勁就卸了不少,不往前走了。

這時湘軍挾攻取衡陽之餘威,又攻下了寶慶,勢如破竹。

四帥聽說湘軍殺過來了,抱頭鼠竄,逃回長沙。其實連個敵軍的影子也沒看到。

據說他逃到長沙時,渾身上下都沾的是土。

1920年6月11日,張敬堯狼狽地逃離長沙。

請願了一年多都沒有效果,吳佩孚衡陽一撤防,被稱為“叫化軍”的湘軍僅用半月,就擊潰張部七八萬之眾。

可見民心向背,還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